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短期临床培训对提高临床护生情能力的效果。临床护理实习生处于学生与职业护士之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为了提高临床护理实习生的情能力,使其尽快适应医院的工作环境,顺利的完成临床实习,我院针对这个群体进行了情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方法到我院临床实习的护理实习生288名,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儿科1、妇产科1)使用常规的带教方法进行规范带教,实验组(儿科2、妇产科2)采取新型的带教方式进行带教。结果两组实习护生在培训前后的量表结果,应用组间对比的方法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新型的临床护理带教模式,对提高临床护理实习生的情能力有明显提高。

  • 标签: 护生 共情能力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护理在临床急诊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212例患者实施情护理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实施常规护理的2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模式护士工作满意度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团队协作、本职工作、职业生涯、执业环境、执业展望等护士工作满意度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7.64%与87.62,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室实施情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共情护理 急诊 护士工作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职男护生情能力情况。方法随机抽取高职二年级护生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护生100例,女护生100例,对200例高职二年级护生进行情能力调查,分析调查情况。结果男护生情能力整体低于女护生。结论高职男护生的情能力能后天训练提高,制定有效方法,提高情能力,有利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高职男护生 共情能力 调查 分析
  • 简介:摘要癫痫是一组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突然、短暂、反复发作的脑部功能失常的综合征。偏头痛是一类周期性发作的以单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的疾病。二者均有发作性、暂时性、刻板性及再发倾向性的特点。患者同时患有癫痫与偏头痛称癫痫病偏头痛。癫痫病偏头痛较单纯癫痫与单纯偏头痛的病情更加复杂,治疗更加困难。本文将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其进行综述。

  • 标签: 癫痫 偏头痛 共患病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情护理对改善骨折患者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选取抑郁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情护理,干预时间为1周。结果两组干预前后HAMD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情护理能有效改善骨折患者的抑郁情绪,促进康复。

  • 标签: 共情护理 骨折 抑郁情绪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情这项基本心理咨询技术在动力性心理治疗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并且尝试将情的态度融入了基本的心理咨询技术当中进行了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根据人性化护理工作需要,本文通过阐述情内涵,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用情技术,体现出情理念和技术对护理人员及护理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从根源上解决护患矛盾纠纷问题,从而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满意度。

  • 标签: 护士长 护士 共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情护理在抑郁症患者治疗当中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1年内收治的64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情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情况,以及治疗后的生活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抑郁情况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生活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抑郁症患者采用情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况以及各项生活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 标签: 共情护理 抑郁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情能力是与同感、同理心、投情相近的一类表述名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工作的要求不止局限于治疗疾病上,更需要精神上的高度支持。而情能力是追求人性化护理工作的一种新境界,在于患者建立友好关系中占据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情能力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依次介绍情的概念、内涵、在国内外的应用效果及意义,并深入研究情能力对在产科心理护理中的应用以及对护患关系的影响与本质联系,做以下探讨。

  • 标签: 共情能力 产科 心理护理 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高攻击性青少年的情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4名有高攻击性的青少年学生为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8次团体心理辅导,在活动前后施测人际反应指标(IRI)和攻击性问卷(AQ)。结果实验组后测的情总分高于前测,攻击性得分低于前测;实验组后测的情得分高于对照组,攻击性得分低于对照组。讨论团体心理辅导这一情训练方式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的情水平,并减少其攻击行为。

  • 标签: 青少年 攻击性 共情 团体心理辅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情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肺癌化疗患者62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情护理组各31例。情护理组采用情护理模式,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两组干预时间均为1周。结果两组干预前后SAS与SDS分值都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情护理组干预后SAS与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01)。治疗后情护理组满意人数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护理能有效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的负面情绪,避免抑郁症发生。

  • 标签: 共情护理 肺癌化疗 负面情绪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或不伴强迫症的双相障碍患者脑部磁共振成像所示形态学的状况。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使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中文简体版(M.I.N.I.)为研究工具;对研究对象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磁共振图像进行分析和记录;统计分析。结果病强迫症与皮质型脑萎缩、混合型弥漫性脑萎缩及皮层下白质变性有关。经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双相障碍病强迫症与皮层下白质变性关系明确。结论患者的脑结构异常与共病强迫症呈正相关,提示双相病强迫症时可能两者的受损脑区存在交叉。

  • 标签: 双相障碍 共病 强迫症 脑部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县级医院手术室护士情倾向与关怀能力的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3名县级医院手术室护士的一般资料、情倾向及关怀能力进行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情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观点采择(14.33±2.70)、同情关注(13.13±2.47)、想象力(12.38±3.74)、个人痛苦(8.63±4.66);关怀能力三个维度得分为鼓励(71.45±8.08)分,理解(61.23±10.14)分,耐心(48.67±7.15)分,关怀能力总分为(181.35±20.88)分,三个维度得分与国外常模比较均P<0.01;简单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手术室护士情倾向中的各维度与关怀能力总分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应重视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关怀能力,而护士的情倾向对关怀能力有影响,建议对手术室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而提高护士的情能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共情 关怀能力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科实施护士情能力培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就诊的44例精神科护士工作资料,实施护士情能力培训。结果培训后,护士情能力、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不良事件、满意度均获得了明显改善,对比培训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神科实施护士情能力培训可明显提升护理管理质量。

  • 标签: 精神科 护士共情能力培训 护理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儿合作新模式围产医学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儿科合作的新旧模式对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及与围产有关疾病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及与围产有关疾病发生率呈下降趋势.新生儿死亡率旧合作模式组是9.3‰新合作模式组是4.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新生儿窒息旧合作模式组是12.5%,新合作模式组是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E发生率旧合作模式组是1.1%,新合作模式组是0.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围产儿死亡率及胎粪吸入综合征发生率下降,但无显著差异;结论产、儿科合作新模式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窒息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产科 儿科 合作模式
  • 简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系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否能够有效地协间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庭学校合作的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用家庭心殚健康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的不足,同时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家庭,即双方优势互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 标签: 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 学校 合作 支持系统 教育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情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同意前提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配下分为两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情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述情障碍及精神状况。结果经护理,两组患者的TAS-20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下降,护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评分改善幅度更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情护理模式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述情障碍和精神状况,是理想的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共情护理模式 精神分裂症 TAS-20评分 SD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治疗对老年抑郁与焦虑病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月接收的老年抑郁、焦虑病患者50例,均分两组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方法,研究组则在该基础上实施心理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共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仔细对比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精神状态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ADL与精神状态明显要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心理治疗对老年抑郁与焦虑病患者治疗的效果更加明显,可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予以改善,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治疗 抑郁 焦虑 老年患者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老年抑郁和焦虑病患者应用心理治疗方式实施医治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方法抽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接收诊治的老年抑郁和焦虑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仅给予患者抗抑郁相关药物展开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心理治疗方式,治疗周期为两个月。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填写的精神状态测评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测评量表结果,患者给予治疗两月后的治疗结果。结果给予相应治疗后,两组患者精神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均呈现明显提升趋势(P<0.05);给予治疗两月后,观察组精神状态测评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日常生活能力测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抑郁和焦虑病患者应用心理治疗方式实施医治,对其认知功能的良好实现及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明显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治疗 老年抑郁和焦虑共病 认知功能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