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期饮酒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通过半年来我区治疗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267例,从年龄分布、饮酒年限对肝损伤的程度及血小板减少程度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根据血小板计数并结合病史、体格检查确诊血小板减少。结论饮酒者血小板在肝中破坏和清除。饮酒者血小板减少发病为慢性型。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合并血小板减少通过“升血小板胶囊”治疗有效。

  • 标签: 饮酒 血小板减少 肝损伤 &ldquo 升血小板胶囊&rdquo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足月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0例足月妊娠孕妇进行研究,根据孕妇是否合并血小板减少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200,未合并血小板减少)、观察组(n=200,合并血小板减少),对两组孕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对照组200例孕妇中,阴道分娩160例,剖宫产40例;产后出血6例;观察组200例孕妇中,阴道分娩150例,剖宫产50例,产后出血1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3%(2/150),低于观察组的6.7%(10/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对母婴有着一定的影响,会提高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因此,一定要给予恰当、及时、有效的干预。从而确保母婴安全。

  • 标签: 足月妊娠 血小板减少症 分娩方式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手术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30例临床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的30例患者中术后均出现血钙明显下降,6例低钙血严重者一周,给予相应处理。术后3个月复查血钙、尿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均正常。结论甲状旁腺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法,早期治疗、减少骨关节和泌尿系损害。

  • 标签: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手术探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恙虫病并发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普洱市人民医院感染科2016年5月—2017年11月收治52例恙虫病并血小板减少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52名恙虫病患者血小板计数均比对照组减低,易并发肝损害,经1-2周治疗后51名恙虫病患者血小板计数均恢复到正常参考范围。保肝治疗后均痊愈。其中1例死于肾衰竭。结论恙虫病患者易并发外周血血小板减少,属于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绝大多数患者不需输血小板治疗。经过积极的原发病治疗,血小板基本可以恢复正常。同时,恙虫病并发肝损害,多为一过性病变,病变较轻,预后好。并发肾功能损害较少见,但病情较重。

  • 标签: 恙虫病 血小板减少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PAgT)的试验操作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血小板聚集仪是主要用于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其从原来的光学比浊原理向多种检测原理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是出血性疾病临床诊断中常用试验方法,可用于初步筛检血小板功能的增加或下降。血小板聚集试验是对血栓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初步评估。结论血小板聚集试验简便、经济实用,为评价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初筛试验。

  • 标签: 血小板取聚集试验 标本采集 方法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原发性失眠的成因复杂,病程进展缓慢,长期的失眠严重损害患者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会功能。针对原发性失眠,临床上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therapy,CBT)便是非药物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其有效性和持久性,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本文主要介绍针对原发性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及其效果和利弊。

  • 标签: 原发性失眠症 认知行为疗法 非药物治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应用个性化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2017年4月—2018年3月本院接诊的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病患85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A组(n=45)实行个性化护理,B组(n=40)实行常规护理。分析两组血小板计数的改善情况,比较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A组化疗后7d以及14d的血小板计数比B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4%,比B组的22.5%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个性化护理方案对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病患进行干预,可显著改善其血小板指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症 个性化护理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疗效及预后。方法纳入我院45例2017年2月—2018年4月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选择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则选择糖皮质激素加上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比对两组疗效;血小板上升的时间、血小板计数达到峰值时间;施治前后患儿血小板计数的情况;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疗效、血小板上升的时间、血小板计数达到峰值时间、血小板计数的情况相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无异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疗效及预后肯定。

  • 标签: 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用于急性创伤愈合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急性创伤愈合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富血小板血浆进行治疗,并用系统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性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也能提高我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同时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急性创伤愈合 护理 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员身体健康的影响,根据其血常规检测结果,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月期间自愿参与机采血小板的102名献血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每2周1次的频率机采血小板,分别对献血员献血前、献血后4周和献血后24周的血常规进行检验,观察其变化。结果献血员献血前、献血后4周和献血后24周的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多项血常规指标水平对照相仿(P<0.05)。在多次机采血小板期间,献血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结论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员血常规并无显著的影响,不会损害献血员的身体健康,是一种安全的血液捐献方式,能够为临床医疗服务提供重要的支持。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献血频次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补肾活血汤治疗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4例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汤,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4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30%(P<0.05);治疗前两组DPD排泄率、TRACP5b、BGP、B-AL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各骨代谢生化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治疗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可取得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发生事件少,骨代谢生化指标得到有效改善。

  • 标签: 补肾活血汤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代谢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献血在我国现代人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件事情,人们为了救死扶伤,出于公益的目的,会不定期的去血站或者流动采血车进行献血。常见的献血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单采血小板进行献血时会发生的一些不良反应,着重对这些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实践经验来探究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从而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对策,进行预防。方法选择在承德市中心血站从2017年7月—2017年12月进行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共计有180例,分析其在实际献血完成之后的反应和引起这些反应出现的因素,并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法进行不良反应的避免和治疗。结果;在进行研究的180位献血者中,出现一定献血反应的有40例,占总体人数的22.21%。通过对这些献血者的基本信息和身体机能进行总结研究,能够发现献血反应的出现和献血者的年龄、血型、生活所在地等因素是没有关系的,而和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和是否空腹献血具有不可避免的关系。结论在进行单采血小板献血的时候,先必须要对献血者的基本信息和身体机能进行评估,对其指标进行严格的管控,从而挑选出合格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这些献血者都具备体重合格、身体素质较强、还具有相同的献血经历等条件。除此以外,在进行采血之前,对献血者进行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消除其紧张的心理,并提供餐饮服务,这也将有利于落实相关的采血和护理工作,从而有效降低了献血反应发生的几率。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献血反应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生理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措施。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预防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原发性高血压为可以有效预防的疾病,适当的加强自身的管理,可以有效的预防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为临床中常见的危害健康的疾病之一,通过限制钠盐的摄入量、增加新鲜蔬果的摄入、戒烟戒酒、减轻体重、保持良好心态以及适度的体育锻炼等手段可以有效的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危害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200例冠心病患者,均为我院2017年1月份到2017年12月份收治。采用抽签法分成两组,对照组100例,取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实验组100例,联合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相对较高,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相对理想,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相对较低,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对冠心病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病情症状,且安全性高。

  • 标签: 抗血小板药物 冠心病 临床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心理的情况,找到行之有效的宣传招募方法。方法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0月之间,采选我站自制心理调查问卷,发放给在我站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随机抽取300份心理调查问卷,研究分析献血者献血的心理情况。结果经过统计后,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男性与女性性别比较差异不大,同时满足P>0.05,无统计学意义。献血者年龄在18~35岁之间的和年龄在36~55岁之间的两个年龄段对比差异显著,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爱心奉献心理的无偿捐献血小板献血者所占比例最多,其次为健康投资心理与免费体检心理。占比较小的为防病心理以及尝试心理,占比最小的为隐匿心理,各项心理情况对比差异显著,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18~35岁年龄段的献血者进行爱心、奉献精神宣教,可以更容易让人加入到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的队伍中来。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心理 调查 招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至我院进行诊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人员血小板参数PLT以及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和D-D水平。结果研究组PLT、Fib、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T、aPT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凝血指标的异常提示其机体存在一定的凝血功能紊乱,这种凝血功能的异常对于乳腺癌的发展和转移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对于乳腺癌患者病情的监测和治疗效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血小板 凝血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机采血小板由于浓度和纯度高,输注后不良反应少,能快速起到止血作用等优点,在临床得到了推广使用,满足了患者需求,但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较长,环境噪音、献血者自身因素等会对机采献血员造成不同程度心理影响,机采过程中献血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因此做好整体心理护理以及预防显得很重要。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献血反应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患儿,发热的护理,皮疹的护理,积极的心理护理,合理的饮食护理等综合护理。结果通过配合积极治疗,控制住了疾病的发生发展,病情得到有效缓解和控制。60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结论通过积极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合理的饮食等护理,提高了治疗效果,减轻了患儿的痛苦,降低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并发的发生,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小儿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治疗概况,总结经验。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之间选择64例我社区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就诊单双号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非洛地平)和观察组(32例,替米沙坦);分别实施治疗后观察其效果并实施组间对比。结果在无差异的基础上观察组血压改善更佳,而观察组的有效率90.62%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2%,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非洛地平而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替米沙坦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高血压 原发性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提高对本病的意识。方法对1例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进行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例患者发病迅速,腋窝淋巴结可见癌转移。组织学为典型的鳞状细胞癌形态。免疫组化ER、PR及CerbB-2表达阴性。结论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是乳腺罕见恶性肿瘤,临床较易误诊为乳腺脓肿,术后需联合辅助治疗及密切随访。

  • 标签: 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诊断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