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15年,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立足于“强基础”、“调结构”、“树信心”进行制度建设、推进特色发展、培育医院文化,促使医院不断朝着“建设有专科特色的三级甲等医院”迈进。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综述涉及幽门螺杆菌脂多糖(LPS)结构和生物合成的现有知识和分歧。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定植于人类胃黏膜上皮细胞的管腔面。脂质A构成改变阻碍TLR4诱导以及幽门螺杆菌LPS通过以Lewis抗原修饰O抗原来模仿宿主,都促进了免疫逃逸和慢性炎症。至今,尚未获得幽门螺杆菌LPS的完整结构,目前推荐的模型为一种线性结构,其内核由被定义为多聚己糖(Kdo-LD-Hep-LD-Hep-DD-Hep-Gal-Glc)的物质构成的,外核由保守的三糖(-GlcNAc-Fuc-DD-Hep-)组成,连接到由Lewis抗原修饰的多聚LacNAc构成的内核、葡聚糖、庚烷和一个可变O抗原的第三个庚糖上。虽然负责幽门螺杆菌O抗原链合成的糖基转移酶已经被识别和描述,但是在有关核心LPS的合成方面仍存在许多分歧。这些局限性保证了对该胃内细菌会有的足够的诱变和结构方面研究,从而获得其完整LPS结构和相关生物合成路径。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脂多糖结构 生物合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周边高回声结构性质,评价其在急性阑尾超声诊断中的价值意义。方法以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7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声像图资料,并将之同病理结果及手术情况予以对比分析,探讨阑尾高回声结构和阑尾炎病理及病变现象间的相关性。结果本次研究所选取的7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高回声结构阳性33例,阴性45例。阳性患者中单纯性2例,化脓性18例,坏疽性13例,阳性率依次为12.5%、38.31%、86.67%,阑尾周边高回声结构同阑尾病理类型间为正相关关系(P<0.05)。同时阳性患者的组织粘连及穿孔率明显大于阴性患者,对比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周边高回声结构的出现是急性阑尾炎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阑尾周边出现高回声结构预示着组织粘连与阑尾穿孔的几率有可能增大。

  • 标签: 超声检查 阑尾炎 阑尾周边高回声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或不伴强迫症的双相障碍患者脑部磁共振成像所示形态学的状况。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使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中文简体版(M.I.N.I.)为研究工具;对研究对象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磁共振图像进行分析和记录;统计分析。结果共病强迫症与皮质型脑萎缩、混合型弥漫性脑萎缩及皮层下白质变性有关。经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双相障碍共病强迫症与皮层下白质变性关系明确。结论患者的脑结构异常与共病强迫症呈正相关,提示双相共病强迫症时可能两者的受损脑区存在交叉。

  • 标签: 双相障碍 共病 强迫症 脑部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抢救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急诊护理流程,试验组患者给予经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的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急诊时间等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抢救效果,缩短抢救时间,从而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重视并推广。

  • 标签: 优化 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献血点与流动献血车的全血采集人群结构,为招募及采集低危固定献血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市2015年固定献血点与流动献血车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及献血量等。结果在我市无偿献血的人群中,流动献血车献血者以18~35岁人群为主,固定献血点捐献全血者以36~60岁人群为主;在两种献血点捐献全血者,男性多于女性;中小学历献血者多于中专以上学历者;流动献血车的复检淘汰率高于固定献血点。结论在我市血液采集中,以流动献血车采血为主,以18~35岁、男性及中小学学历者为无偿献血人群主体,应注重优化流动献血车的采血方式,以提高血液采集数量与质量。

  • 标签: 流动献血库 固定献血点 全血 人群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针对构建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体系进行分析和讨论,从优化基础护理流程内容入手,观察其在整体优化工作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根据研究需要在本院护理工作体系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讨论,从护理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内容与流程入手进行研究,观察护理工作内容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针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细节提出优化和完善的改善建议措施,然后针对优化工作体系前期和优化后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实际的治疗工作进行情况和效果。结果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在护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进行基础护理工作流程的改良和优化处理,能够保证护理人员实际的工作时效性,在提升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的同时还降低了护理工作的失误情况,与优化工作前的工作质量和流程构建体系相对比呈现出明显的优越性,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在完善护理工作质量,构建优质服务工作体系的过程中,积极的优化基础的护理工作流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础的护理工作流程完善主要是为了科学的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减少可能出现失误的机会,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优化基础护理工作流程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 标签: 基础护理 流程优化 优质护理 服务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在优化临床药剂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探析。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根据医院具体情况,从2014年6月开始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进行药剂优化管理,将采取措施前后的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后,药剂管理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具体表现在过期药品明显减少、失误率降低、工作人员合格率大大提升,同时患者满意度也大幅度提高。结论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能明显改善药剂管理情况,且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有利于在药剂管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临床药剂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护理管理策略在高龄肠梗阻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高龄肠梗阻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在围术期中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观察察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肠梗阻手术病患围术期进行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帮助病患缩短治疗时间,避免以及降低并发症的出现,有利于病患的身体恢复。

  • 标签: 肠梗阻 优质护理 围术期
  • 简介: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学习和成长的双重压力,许多学生因此陷入心理危机,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所以重视对高中生心理危机预警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建立了有交互项的结构项模型,提出高中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找出心理危机与诱发因素之间的路径关系,分析因素间的交互效应,依此求得高中生心理健康总分。依据心理健康总分,可以对学生所处的危机状态程度进行快速预警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 标签: 结构方程模型 潜变量 心理危机 交互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必特(复方异丙托溴)超声雾化吸入联合沐舒坦(酸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注射对胸部手术后患者呼吸道管理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60例胸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6例。研究组采用可必特超声雾化加沐舒坦静脉注射,对照组采用沐舒坦超声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道管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氧饱和度升高,吸氧时间、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缩短,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可必特 沐舒坦 胸部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科进行治疗的精神科患者,将6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两组,每30例患者为一组。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在优化护理工作模式下实施优质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精神科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精神科患者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可以通过提高护理质量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

  • 标签: 精神科 优化护理工作模式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结构功能及压力性尿失禁(PF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70例,根据分娩方式将所有产妇分为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各35例。对比两组盆底功能评分、肌力受损情况及PFD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肌力受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剖宫产组盆底功能评分在产后6周、12周时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显著(P<0.05),但24周时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剖宫产组PFD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均可对产妇盆底结构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且阴道分娩发生PFD的风险更大,产后应尽早行盆底肌肉锻炼,恢复盆底功能。

  • 标签: 分娩方式 盆底结构功能 压力性尿失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其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在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8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诊断标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将8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与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救治效果及预后。结果试验组、对照组救治成功率分别为95.5%(42/44)、81.8%(36/44),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急诊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6个月,试验组、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6.8%(3/44)、22.7%(10/44),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提升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救治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细节优化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康复及忧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20例初产妇,将接受常规护理的6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细节优化护理的6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对两组初产妇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产妇PSQI、EPD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初次泌乳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初产妇,采用细节优化护理,有利于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加快产后康复速度,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初产妇 细节优化护理 忧郁情绪 母乳喂养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次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包含42例患者。参照组患者行急诊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应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服务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持续用药实时间,以及急救总时间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持续用药实时间,以及急救总时间指标均显著短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接受临床抢救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相较应用急诊常规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持续用药实时间,以及急救总时间等临床指标水平,提升患者抢救治疗过程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优化患者的机体感受和预后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予以推广运用。

  • 标签: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 抢救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及其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入住我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在围手术期间,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服务,给予实验组综合护理服务。结果医护人员在对施行手术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对患者的切口造成感染的因素,结论通过在围手术期加强综合护理服务,充分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实现生活质量的有效提高。

  • 标签: 手术护理 切口感染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