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我院门诊镇静催眠的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6月每个月的的精神专科门诊处方500张,对不同药物的使用频率、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日平均药物剂量使用情况通过利用限定日剂量使用量和药物用量指数来对本次试验患者的药物临床使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劳拉西泮片、地西泮片、氯硝西泮和阿普唑仑这四种镇静催眠中,阿普唑仑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按顺序依次是从氯硝西泮、劳拉西泮片和地西泮片降低。其中阿普唑仑的药物利用指数大于1.0。四种药物的用药情况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已经产生药物依赖性的患者达到了120人,所占百分比为12%。结论我院门诊镇静催眠的使用日益趋向于合理,其中中老年患者是镇静催眠使用的主要人群,在临床精神科门诊中镇静催眠的使用比较广泛,因此一定要做好镇静催眠的合理用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规范合理用药。

  • 标签: 精神专科门诊 镇静催眠药物 使用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定的预防性使用在躁狂性患者磁共振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作MRI不合作患者给予预防性镇静药物安定后检查资料。结果48例患者注射安定后能比较顺利地进行MRI检查。护理得当,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安定的预防性使用和有效的护理措施能使躁狂患者安静入睡,都能较好的配合完成MRI检查。避免了重复检查,提高了磁共振的工作效率。

  • 标签: 躁狂患者 MRI检查 安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镇静催眠药物中毒的院前急救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采取本院急救中心2013年5月份至2014年7月份期间接受治疗的120例镇静催眠药物中毒患者,将这12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院前进行急救治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院前不进行任何处理直接送往急救中心,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在院前进行急救治疗后,例患者在达到医院前病情得到了明显的遏制,在对照组中,出现了2例死亡,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未进行急救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静催眠药物中毒患者院前进行急救处理为患者进院后进行抢救创造了有力的条件,为患者的治疗赢得了黄金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镇静催眠药物 中毒 院前急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纳洛酮是目前抢救因镇静催眠药物中毒的患者较为值得应用的临床药物。方法把在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之间进入我院治疗的催眠镇静药物中毒患者共68例依照挂号的前后顺序分为随机的两组,命名为常规组和给药组。通过对两组不同方法治疗后效果的对比来观察哪种方法效果更好。结果通过治疗效果和清醒度的比较证明两种治疗方法产生的效果存在着差异且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给药组优于常规组。结论在抢救因食用催眠镇静药物中毒的患者时,应用纳洛酮会产生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可以推广。

  • 标签: 抢救 纳洛酮 催眠镇静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镇静药物中毒患者进行血液灌流救治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6例镇静药物中毒患者实施血液灌流救治的护理措施。结果34例患者治愈出院。结论急性重度镇静催眠药物中毒应采用及时洗胃,建立静脉通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尽快尽早的血液灌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血液灌流 镇静类药物中毒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患者程序化镇静时使用不同镇静评分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12月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科行机械通气并需要镇静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Ramsay镇静评分系统程序化镇静组(A组),使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程序化镇静组(B组),以及RASS镇静评分程序化镇静组(C组)3组,3组分别使用护士根据统一的方案对患者实行程序化镇静以达到理想的镇静目标,观察三组患者镇静时间、镇静深度、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意外拔管、人机对抗、褥疮),谵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A组、B组、C组患者镇静时间及理想镇静状态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C组患者发生过度镇静的比例较B组和A(10%20%23.3%)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C组及B组谵妄发生率较A组(10%13.3%26.6%)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三组组患者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镇静评分系统均可以达到理想的镇静水平,RASS镇静评分系统分级更细更清晰,不易导致过度镇静及谵妄状态,有必要在ICU程序镇静方案中加以使用。

  • 标签: 镇静评分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高热惊厥时阶段性使用镇静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到2012年2月32例小儿高热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阶段性镇静用药的镇静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常规治疗组镇静效果与阶段性镇静用药组有显著差异,阶段性镇静用药疗效较好,复发较少。结论阶段性使用镇静药可以有效得控制小儿高热惊厥,减少复发。

  • 标签: 小儿 阶段性镇静用药 高热惊厥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他汀类药物是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因有降胆固醇的功效而被临床广泛使用。虽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当与其他药物联用时会产生一定的药动学作用,可能会降低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因此,正确认识到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合理进行配药规划,对于维护临床安全来说极其重要。本文就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做了简要阐述。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药物相互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50%-70%笑气(N2O)镇静下拔牙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46例牙科焦虑症患者吸入50%-70%笑气后,连续监测拔牙时的心率(HR)及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并给予良好的语言诱导性沟通。结果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拔牙手术;手术前、中、后心率与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结论使用笑气镇静下拔牙时,椅旁配合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笑气镇静仪的操作流程,并与医生密切配合,通过良好的沟通和诱导,达到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笑气 镇静 拔牙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静脉输液药物的最佳配制,为输液用药完善提供依据。方法对比静脉输液集中配制与不集中配制,来阐明静脉药物配置系统的建立优势。结果静脉药物配置系统可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保障药品质量。结论科学理念对待静脉药物配置系统。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静脉输液配制现状 集中配制优点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抗感染药物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通过检索、收集药物相互作用的参考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总结了抗感染药物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机制。结论抗感染药物与其他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很多,临床应予以足够重视。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相互作用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急诊抗菌药物用药的规范合理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调查我院从2013年1月到2014年7月急诊患者病历及处方,对急诊药物使用处方,急诊抗菌药物使用及急诊抗菌输液的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我院经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干预后,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抗菌输液使用率均显著下降。结论我院抗菌药物整治取得了有效成果,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均合理。

  • 标签: 抗菌药物 抗菌输液 抗菌药物整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镇静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80例妇科手术患者,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咪达唑仑腰硬联合麻醉镇静,研究组则予以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镇静,分析对比两组OAA/S评分、遗忘程度、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不良反应。结果给药后30、60min时,对照组OAA/S评分相比较研究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可以发挥良好遗忘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6例术中存在体动,研究组无体动患者。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效果较为显著,对于预防术中内脏牵拉而引发不良反应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咪达唑仑 舒芬太尼 腰硬联合麻醉 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暂脑缺血发作药物治疗。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100例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男性81例,女性19例,年龄在28~79岁,通过药物的治疗方法。结果100例患者经我院的精心治疗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尽快找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病因素,以便制订全面的治疗方案,给予患者抗凝药物治疗,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短暂脑缺血发作 药物治疗 脑梗死
  • 简介:摘要当今世界,肺恶性肿瘤已成为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而早期确诊率最低的疾病,据报道,2002年全世界的肺癌新病例大约为135万,死亡118万。我国肺癌的发病率为0.0497%,每年有60多万人死于肺癌。因此,寻求治疗肺癌的药物及方法是如今世界医学界的一个重要任务。

  • 标签: 肺癌 免疫治疗 抗肿瘤靶向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连的临床药物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心律失常、感染性疾病的患者,用中药黄连进行治疗。结果通过治疗后,患者病情均明显好转。结论黄连有清热燥湿,泻水解毒的功效,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牙痛、痈肿疔疮均有明显疗效。

  • 标签: 黄连 药理研究 临床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