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认知干预在垂体瘤患者心理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我院病例中选取纳入对象80例,均为我院2011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收治的垂体瘤心理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认知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性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垂体瘤心理障碍患者实施认知干预,能够疏导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的心理层面,值得推荐。

  • 标签: 认知心理干预 垂体瘤 心理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情绪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心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心理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状况变化。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抑郁情绪评分、焦虑情绪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与焦虑情绪,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认知干预 心理护理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认知行为干预在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门诊接收并治疗的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30例,分为两组,常规组开展常规心理护理,研究组则加强对患者的认知行为干预,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下降程度以及护理总满意度等均优于常规组,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在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进一步帮助患者回归社会,值得推广。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青年女性 面部烧伤患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充分掌握儿童父母对于计划免疫知识的了解程度、知识获取途径,并以此为基础制订更为有效的计划免疫健康工作内容。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掌握儿童父母对计划免疫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研究统计结果显示,父母对于计划免疫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其文化程度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其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为防疫人员处获得的关于疫苗的基本知识。结论应该有针对性的增加儿童父母对于计划免疫知识的获取途径,已达到其接种疫苗的积极性,提高接种率。

  • 标签: 儿童父母 计划免疫 知识途径 健康教育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11期
  • 机构: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通过植入癫痫病人颞叶的电极阵列,能以接近大脑形成认知的速度破译其脑电图信号,并进一步分析神经元对视觉刺激的反应,进而准确判定特定时间段的视觉刺激图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老年患者通常在手术之后会出现认知功能上的障碍(POCD),所谓的认知功能障碍就是指老年患者在经历过手术之后通常会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表现出来就是出现焦虑、精神错乱、记忆受损等情况。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障碍仅仅是指手术后出现的记忆力下降以及智力退化的症状。虽然这两种观点略有不同,但是总体上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是相同的。

  • 标签: 老年患者 术后 认知功能障碍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脑卒中后强化运动训练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来证实强化运动治疗是否有效,以及强化训练时间和认知功能改善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强化训练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运用MMSE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训练组于治疗2、4、6周后的MMSE评分均高于同时间对照组的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患者于治疗2、4、6周后的MMSE评分均高于前一次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运动训练较普通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疗程的延长,认知功能的改善越明显。

  • 标签: 强化运动训练 偏瘫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按照患者的年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年龄≥60岁,对照组患者的年龄<60岁,均对两组患者实行全身麻醉手术,并使用韦氏记忆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短期认知功能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明显衰退,与术前的认知功能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认知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观察组的认知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具有影响,但长期来看并无认知功能影响。

  • 标签: 全身麻醉 老年患者 短期认知功能 韦氏记忆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了解与认知功能相关的因素作用。方法应用简明精神状况量表(MMSE)对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组)进行认知功能评定,以15例认知功能正常的志愿者作为参照。并对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结果对照组相比,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下降(P<0.01)。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与起病年龄、患者受教育程度、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存在认知功能下降,其与患者起病年龄、患者受教育程度、基础疾病对其影响较大。

  • 标签:
  • 简介:摘要VCI为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是目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的研究显示,VCI的发病机制和诱发因素愈为明确,但尚缺乏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治疗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待临床评价。重视血管性危险因素及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及非药物治疗,成为预防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关键。

  • 标签: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观察心理护理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5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划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心理护理组,两组人数均等各25例,根据分组对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经过分组护理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价观察发现,心理护理组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明显比常规护理组更轻,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显著减轻其焦虑和抑郁程度,改善其心理状态,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研究与实践。

  • 标签: 血液透析 心理护理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本文以婚姻引发的严重心理问题为个案,从认知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角度探讨了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机制,提出了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主的整合式心理干预对严重心理问题的治疗作用。

  • 标签: 婚姻 认知行为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进行化疗的癌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癌症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配合心理护理,观察对比2组SAS和SDS评分。结果观察组SAS和SDS评分下降的均较对照组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癌症化疗患者心理状态的调节,心理护理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癌症 化疗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间,在我院选择80例手术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心理组(n=40)和常规组(n=40),给予心理组患者心理护理,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心理组患者疼痛恐惧心理、担心手术风险、担心手术预后、担心手术费用等相关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可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手术室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古某部队新兵对乙肝防治知识的认知及态度情况,为部队开展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整群随机抽取该部队2015年度373名新兵进行自行设计的乙肝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新兵对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平均为53.3%;不同文化程度、户籍新兵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绝大多数新兵对乙肝防治知识的态度较为积极。结论新兵对乙肝防治知识的了解不全面,但态度较为积极,有必要在新兵中开展相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 标签: 新兵 乙型肝炎 态度 行为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概述了腰椎障碍的康复保健方法与现状,分析了腰椎障碍患者认知语言的现状与评价方法,重点探讨了腰椎障碍的康复保健与认知语言的关系。

  • 标签: 腰椎障碍 认知语言 康复保健 评价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讨论家长弱视认知水平对弱视儿童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于我院接受弱视治疗的患儿4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常规告知对照组患儿家长配合治疗、按时复查;观察组患儿家长在常规告知的基础上,给予弱视相关知识教育。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家长不同认知水平下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弱视儿童的治疗有效率得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优良组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不及格组的患儿(76.1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升家长认知水平有助于增强儿童弱视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弱视治疗 认知水平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老年患者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0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3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术后两组患者MMSE(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患者手术中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可有效降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缩短患者病情恢复时间,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全麻 硬膜外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对认知护理干预改善耳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48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接受认知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耳鸣适应率为36.49%,高于对照组的14.86%,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认知护理干预有利于进一步缓解耳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耳鸣适应率。

  • 标签: 认知护理干预 耳鸣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救灾医护人员对灾害护理学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职的50名参加救灾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分析救灾医护人员对灾害护理学的认知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对于灾害护理的内容和认识医生组得分高于护士组,同时从事医疗工作年限超过4年的人员得分高于从事医疗工作年限未超过4年的人员;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护人员是救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医护人员对于灾害护理学的认识与工作的效果存在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于灾害护理学的宣传和建设工作,对于我国救灾工作的推动起到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救灾医护人员 灾害护理学 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