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由体位分娩降低新生儿头皮血肿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1000例为研究样本,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分娩法进行分娩,实验组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进行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和新生儿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的产程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新生儿头皮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在分娩时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不但缩短了产程,还可降低新生儿头皮血肿发生率,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临床值得应用。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传统分娩 新生儿头皮血肿 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0例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产程中应用自由体位,对照组应用常规体位,观察和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明显提高,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降低。结论产程中应用自由体位能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剖宫产率,明显加速产程进展,提高分娩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产程进展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在第一产程中运用自由体位加分娩纠正胎方位,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4月,到我院进行分娩的208例待产产妇,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取全程常规仰卧体位分娩。观察组108例,第一产程运用自由体位加分娩纠正胎方位。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且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会阴裂伤及胎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能够纠正胎方位,促进自然分娩,减少剖宫产及并发症。

  • 标签: 自由体位 第一产程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性早搏前PR和ST压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检查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100例前PR和ST压低患者和100例前PR和ST无压低者为观察对象,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的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前PR和ST压低组患者CI、PI和PR间期均明显低于前PR和ST无压低组,而P波电压和P波时限则明显高于前PR和ST无压低组,两组观察对象心电图检查结果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房性早搏前PR和ST压低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电图特征,且该心电图特征可作为该疾病临床诊断的依据。

  • 标签: 房性早搏 PR段 ST段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短节椎弓根螺钉固定用于胸腰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胸腰脊柱骨折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短节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随访患者其术后骨折恢复情况,统计其神经恢复等级,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采用短节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后,患者锥体前缘高度比值恢复正常,且随访结果显示稳定性好,术后Cobb角、及椎管狭窄率均好转,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椎弓根螺钉固定用于胸腰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痛苦小,恢复效果好,且疗效更加稳定,可显著提高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自由体位分娩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作用。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住院分娩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孕妇选择传统平卧位进行分娩,观察组孕妇根据自由体位分娩,可以进行直立位、坐位、俯卧位以及蹲位和侧卧位等的选择。比较两种分娩体位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只有体位分娩对促进自然分娩有积极的意义,能够有效的减少产妇的疼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自然分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伴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性化护理成为了关注度较高的话题,孕妇分娩过程中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可促进孕妇实现自然分娩,对孕妇和婴儿都大有益处。本文简要分析自然分娩的意义,阐释了自由体位分娩护理的方式。

  • 标签: 自由体位 分娩护理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单节与短节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方法,探讨单节与短节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使用单节固定(组)治疗和短节固定(组)治疗的手术时间,出血量,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等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等相比没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一周和末次随访与治疗前在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上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一周和末次随访在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相比却没有显著的统计差异,P>0.05。结论单节和短节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都是比较安全和有效的,二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方面是没有太大差异的,都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胸腰椎爆裂骨折 单节段固定 短节段固定 椎弓根螺钉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自由体位对产程及围生结局的临床影响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中,抽取400例纳入到讨论中,依据其分娩体位分200例对照组(传统体位)和200例研究组(自由体位),对比讨论两组产妇产程和围生结局。结果对比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和胎儿窘迫率,研究组比对照组优,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新生儿评分≤7分发生率,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产妇分娩可采用自由体位,可提升其舒适度,产妇恐惧、紧张心理得到一定缓解,存在科学性,缩短产程时间。

  • 标签: 围生结局 产程 自由体位 传统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无创自由体位分娩对孕产妇心理状况及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待产妇11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55例均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55例则在次基础上予以无创自由体位分娩。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率为69.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然分娩产妇第1产程、第2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明显性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实施无创自由体位分娩,可有效提升自然分娩率,提升分娩质量。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负性情绪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ST抬高的临床意义及鉴别诊断。资料临床心电图ST在Ⅰ、avL呈下斜型抬高,在V2~V6呈水平型抬高,并与T波前肢融合形成单项曲线,ST在Ⅱ、Ⅲ、avF呈上斜型下移,图未见异常Q波。三天后复查心电图,示正常心电图。结论心电图ST抬高必须结合临床与其他疾病所致心电图改变相鉴别。

  • 标签: 心电图 ST段抬高 脑血管意外 儿茶酚胺 心肌酶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房性早搏(PAC)前PR和ST压低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ECG)特征分析,并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自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月收治的房性早搏患者102例,把102例患者中的51例房性早搏患者的前RP和ST低压的临床和心电图表现归纳为观察组,把其中51例房性早搏患者无前RP和ST低压的患者归纳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和RP以及ST低压的临床表现,并对其结果做出相关的探讨与分析。结果观察组对房性早搏前RP和ST低压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后,均呈现提前指数(PI)小、联律间期(CI)短但固定、P波时限长且多呈高尖或切迹、多数PonT现象,绝大多数的PR和ST也压低;在病发前心动周期多不稳定,且房性早搏成对及连续发生或阵发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均较多,窦性P波电压较高房内阻滞同样较多;而对照组进行心电图检查后,均呈现提前指数(PI)大、联律间期(CI)长、P波时限短且多呈矮低或弧型,绝大多数的PR和ST也较高;在病发前心动周期多为稳定,窦性P波电压较低房内阻滞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R和ST压低是心房心电图不稳定的重要表现,对含有该特征的房性早搏患者均具有较高房性早搏危险,患者均常伴有其他更为严重的房性心律失常对患者含有较高的危险性。

  • 标签: 房性早搏心电图PR段压低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微创相邻节弓根钉植入治疗单节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6例单节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选患者采取经皮微创相邻节弓根钉植入治疗,观察围手术期指标、短中期随访的影像学指标,了解恢复情况。结果所选患者手术切口长度约80mm,术中出血量为(40~160)ml,手术时间(35~75)min。术后平均住院(8±1.5)天。对患者进行(12~48)个月的随访,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位指数较术前均有明显好转,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相邻节弓根钉植入治疗单节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具有创口小、出血少的优点,术后恢复时间短,临床预期良好。

  • 标签: 胸椎 腰椎 单节段骨折 经皮微创弓根钉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在胎头位置异常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分娩方式,研究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方式,分析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及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的结局情况。结果研究组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量和胎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顺产率(86.7%)显著高于对照组(46.7%),而经阴助产率(11.1%)和剖宫产率(2.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经阴助产率(24.4%)和剖宫产率(28.9%)(P<0.05)。结论在胎头位置异常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用自由体为分娩,可显著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改善母婴结局,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分娩方式。

  • 标签: 产妇 胎头位置异常 自由体位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在第二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怀孕37~42周经阴道头位分娩的初孕妇3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膀胱截石位,试验组采用自由体位,分析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分娩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和宫颈撕裂等情况。结果自由体位在促进产妇顺产、缩短第二产程时间、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减少产后出血量、减低宫颈撕裂率方面均有明显效果。结论自由体位分娩方式以母婴为主体,符合产妇意愿,产妇在第二产程中轻松、舒适,体力充沛,有利于产程进展、自然分娩。

  • 标签: 自由体位 分娩 第二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住院的84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产妇采用传统体位进行分娩,设为对照组;一组采用自由体位进行分娩,设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促进产妇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缩短第一产程时间具有良好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 标签: 待产观察 自由体位分娩 自然分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重度胸腰脊柱骨折中应用后路椎弓根钉不同节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重度胸腰脊柱骨折患者80例,根据患者固定采用的不同方式分成B组40例,利用短节固定,A组40例,选择长节固定,比较两组效果。结果A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多于B组;A组治疗后椎前缘压缩比、Cobb角均优于B组;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差异不明显。结论在重度胸腰脊柱骨折治疗中后路椎弓根钉长、短节固定各有其优缺点。

  • 标签: 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 后路椎弓根钉 节段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7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心电图有无ST抬高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临床特征,用于指导治疗。结果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大多有糖尿病或心绞痛病史;ST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常伴有心率失常、心源性休克等表现;两组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易发生于糖尿病患者,既往有反复心绞痛发作病史,做好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有利于临床治疗心肌梗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分娩期间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待产对初产妇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8年1月—6月在我院分娩的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采取了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来辅助分娩,观察两组产妇对疼痛的耐受性,总产程的时间及产后2小时的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产程时间短,产后出血少,产妇疼痛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娩时用分娩球运动配合自由体位待产能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减轻分娩疼痛,增加自然分娩的信心,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 标签: 分娩球 自由体位 初产妇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