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NMDA受体(N-methyl-D-aspartatereceptor)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广泛分布的一种兴奋性谷氨酸受体,大量的研究表明,该受体对神经发生有重要的作用。脑室下区(subventricularzoon),是成体重要的神经发生区,神经干细胞终身定居于此区。本文将就这两个领域的研究现况和相互联系做相应的分析总结。

  • 标签: NMDA受体 脑室下区 神经发生 神经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地处中国南方沿海的钦州市围产儿神经管缺陷(NTDS)的相关因素。方法按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对2010-2013年钦州市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出生的303596例围产儿监测,并对神经管缺陷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神经管缺陷60例,NTDS总发生率1.98/万,年度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降幅达57.14%,其中无脑畸形、脊柱裂、脑膨出发生率分别是0.99/万、0.79/万、0.2/万;围产儿NTDS的发生率城镇为0.59/万,乡村为2.15/万,男性为1.93/万,女性为2.03/万;产妇年龄别发生率<20岁组的发生率最高3.21/万,25~岁组的发生率最低1.51/万;产前确诊的构成比是68.33%,产前B超诊断的比例68.33%;产母初中及以下人群的构成比占91.67%。结论2010-2013年钦州市围产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出现下降趋势,应加强对农村育龄妇女及初中以下毕业低学历人群的神经管缺陷干预工作。

  • 标签: 围产儿 神经管缺陷 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预防昏迷,偏瘫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对住院病人进行良肢体位摆放,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气压治疗,避免静脉反复穿刺及正确冲封管等处理。结论早期干预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 标签: 神经外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防治神经内科昏迷患者并发压疮中的效果。方法将自2010年2月-2012年2月以来,我科收治的58例神经内科昏迷未发生褥疮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循证护理组(简称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简称对照组),观察不同护理措施对于神经内科昏迷患者褥疮发生及预后的影响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措施后,观察组发生褥疮4例(13.79%),对照组发生6例(20.69%),两组褥疮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褥疮的护理有效率100.00%,对照组褥疮护理无效者2例,有效率为66.67%,两组患者褥疮护理的预后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不但有效降低神经内科昏迷患者褥疮的发生率,还对于褥疮的预后大有裨益。

  • 标签: 循证护理 昏迷患者 褥疮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促进患者的康复并降低医疗风险。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10月我科住院患者26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对预防患者发生肺栓塞的效果。结论经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是预防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的关键。

  • 标签: 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 肺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肺内感染发生率影响。方法从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重症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中选取88例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44例)和对照组(早期肠外营养,44例),对比两组患者肺内感染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内感染率、肺部第二重感染率、肺内感染病死率和呼吸机使用率分别为25.0%、9.1%、4.5%、31.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显著降低重症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肺内感染发生率。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早期肠外营养 重症神经内科疾病患者 肺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结核药物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并发结核发生周围神经炎的救治体会。方法分析2007.1-2012.12三个案例并发周围性神经炎,总结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用药方案。结果经过3-5个月治疗,通过减量或停药抗结核病药物,充分透析和使用神经营养的药物、改善微循环可有效救治周围神经炎。结论尿毒症终末期合并结核病患者应用抗结核病药物可增加神经毒性,建议多学科联合治疗,尽量减少患者药物毒副反应。

  • 标签: 抗结核药 慢性肾功衰 周围神经炎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神经导航显微外科对脑肿瘤手术患者病灶全切率和并发生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4例脑肿瘤患者,所有患者都采取神经导航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其病灶全切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54例脑肿瘤患者中,52例进行全切除,其全切除率为96.30%(52/54),且在本次手术治疗过程中,没有患者出现相应的手术并发症,其并发症发生率为0.00%。结论采用神经导航显微外科技术,能够提高脑肿瘤手术计划方案的合理性,对瘤体进行更加精确的定位,对肿瘤全部切除和手术并发症的降低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脑肿瘤 神经导航显微外科 病灶切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旁神经联合皮内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口服加巴喷丁治疗,B组采用椎旁神经联合皮神经阻滞辅以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15天,30天,90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浆P物质浓度,睡眠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物质浓度均较治疗前有降低,但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物质降低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24小时睡眠时间治疗后B组较A组睡眠时间长(P<0.05)。B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皮神经阻滞能有效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椎旁神经阻滞 皮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麻醉中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接受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异感定位和神经刺激器定位方式,应用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阻滞效果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有效人数分别是45例和35例,总有效率分别是90%和70%,乙组的优势明显。对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分析,乙组的各项时间延长,对比后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麻醉指导中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的方式,能让患者尽快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神经刺激器 定位神经阻滞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神经系统疾病中神经眼科的体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神经科近期收治的部分神经眼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抽取我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300例,其中32例(10.7%)患者伴有明显的神经眼科体征。其中男19例(59.4%),女13例(40.6%)。经统计神经眼科体征以视力下降14例(43.75%)以及瞳孔改变11例(34.38%)为主,其次是眼球运动障碍4例(12.5%)等。脑梗、外伤以及颅内出血都有可能会导致神经眼科的病发。结论神经眼科体征对于神经科患者的诊断治疗意义重大,并且其设计范围较广,临床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眼科体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器妊娠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69例在我站行负压吸宫术的带器妊娠对象的年龄、孕产次、人流史、宫颈情况、置器时期、环类型等进行分析。结果69例带器妊娠者使用惰性金属单环而致带器妊娠率最高,占68.12%年龄21-45岁、哺乳期置环及置环前3年内带器妊娠的发生率较高。结论IUD的避孕效果与使用者的年龄、放置时间和环的种类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 标签: 带器妊娠 发生率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因子对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神经性耳鸣患者72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照组用弥可保,均连用21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19%;对照组总有效率5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显著。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弥可保 神经性耳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来治疗的108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先后就诊顺序把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神经阻滞治疗,比较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前VAS评分为(6.29±1.28)分、对照组为(6.37±1.31)分,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VAS评分为(0.74±0.46)分、对照组为(2.57±1.45)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对照组7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使用神经阻滞治疗止痛效果良好,可把患者临床病症明显改善,应推广运用。

  • 标签: 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神经痛 临床疗效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视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6月~2012年6月所收治的20例视神经损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患者在术前3d采用甲泼尼松龙进行治疗3d。然后选择翼点入路,进行硬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70%(14/20),所有患者均存活且无出现并发症。而视神经管骨折与否和受伤后至手术时间对手术有效率的影响发现,视神经管骨折与否和治疗有效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受伤后至手术时间却显著地影响了治疗有效率(P<0.05)。结论我们认为对于大部分的患者,视神经管减压术能有效改善视神经损伤患者,且安全性高,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出现,因此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视神经管减压术 视神经损伤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病人行下肢手术时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210例行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25名患者下肢手术时应用常规硬膜外穿刺麻醉的方式,85例高危病人下肢手术时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方式,观察两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的高危病患,麻醉效果优秀率显著高于应用常规硬膜外穿刺麻醉的患者(P<0.05);两种麻醉方式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硬膜外麻醉并发尿储留37例。结论针对高危并行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可采取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降低患者术中疼痛刺激及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 标签: 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mdash &mdash 坐骨神经阻滞 高危病人 下肢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