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游离第二足趾再造拇手指的改修饰方法,以改善再造后的手指外形。方法对30例35指再造病例在切取第二足趾的同时,于踇第二趾腓侧设计并切取带血管蒂岛状皮瓣,将第二趾腓侧皮瓣嵌入第二足趾跖侧狭窄部分。结果再造30例35指全部成活,嵌入的第二趾腓侧皮瓣也全部成活。术后随访4~21个月,再造的拇手指及的外形塑较为满意,外形的美观及逼真程度较传统的第二足趾移植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结论第二趾腓侧皮瓣移位嵌入第二足趾跖侧狭窄部分,能较好地改变第二足趾槌状外形,同时填充第二趾狭窄部分,使之更接近正常的拇手指外形。

  • 标签: 拇手指损伤 外科皮瓣 第二足趾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切口皮下修剪加搔刮术和全切术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美容效果和远期效果。方法采用患者自愿原则,应用小切口皮下修剪加搔刮术治疗腋臭48例,全切术治疗腋臭40例。结果两组临床有效率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和10%。结论两种治疗方法相比,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小切口皮下修剪加搔刮术治疗腋臭比全切术治疗腋臭的并发症发生率低;远期观察前者相较于后者更不易于复发,且术后小切口较切口瘢痕美观,患者满意度更高。

  • 标签: 腋臭 小切口 修剪术 搔刮术
  • 简介:摘要近三十年来,我国肺癌发病率增加了4倍多,已占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且占所有肺癌的约75%~80%,临床常采用放疗联合化疗模式进行治疗,因大多数确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治疗已经没有多大意义。我科采用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美国瓦里安直线加速器,它具有先进的原装内置自动多叶光栅,对肿瘤进行精确定位,它可最大限度杀伤癌细胞,最小范围减少正常组织损伤。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适形调强放疗 同步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适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5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放疗,观察组予三维适放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全部缓解5例,部分缓解14例,治疗有效率76.0%;对照组全部缓解3例,部分缓解15例,治疗有效率60.0%,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期(19.8±2.4)个月,一年生存率84.0%(21/25),两年生存率40.0%(10/25)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③观察组放射性食管炎几率8.0%(2/25),放射性肺炎几率4.0%(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三维适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三维适形放疗 常规放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经奈达铂结合三维适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5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单纯使用三维适放疗法和在此基础上结合奈达铂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5.7%)以及临床获益率(96.4%)均优于对照组的(53.6%)和(89.3%),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经奈达铂结合三维适放射治疗的效果佳,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奈达铂 三维适形放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辨状芽孢杆菌性结肠炎的治疗体会。方法对2011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16例难辨状芽孢杆菌性结肠炎患者进资料回顾分析。结果16例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难辨状芽孢杆菌可产生毒素A和毒素B,侵入肠黏膜后引起细胞病变,导致一系列感染相关临床表现。免疫学机制在难辨状芽孢杆菌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性结肠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射治疗疗效而不增加放射损伤的方法。方法20例NSCLC患者中10例行大分割适放疗.2.5~4Gy/次,每日一次(总剂量48-60Gy,共12-15次,总疗程2-3周;10例行常规分割放疗。2Gy/次,5次/周,总剂量60~70Gy,共30-35次,总疗程6周。观察治疗后1、2年肺内局部病灶控制率、生存率以及放射性肺、食道损伤发生率。结果放疗后3个月,大分割适放疗组和常规分割放疗组病灶完全消失率分别为78.3%和43.2%。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90%和72%(P<0.01),2年生存率分别为46.8%和32.6%(P<0.01),两组局部病灶控制率差异显著(P<O.01);两组放射性肺、食道损伤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大分割适放疗疗效优于常规分割放疗。

  • 标签: 肺肿瘤 放疗,适形 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多西他赛同步三维适放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经验。方法30例经病理学证实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三维适放疗1周后,给予多西他赛静脉滴注,在放疗第1d、8d、15d、22d以周剂量方式进行治疗,并给予护理干预。结果3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脱发,1例患者白细胞低于2.0×109/L,其余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结论在同步放化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预防感染,减少毒性反应具有积极意义,并且顺利完成治疗计划。

  • 标签: 多西他赛 老年 非小细胞肺癌 适形放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酪酸菌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5例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在出生后即服用酪酸菌,对照组出生后不服用酪酸菌,观察两组大便培养结果及疾病病发情况。结果观察组致病菌阳性率、总发病率、并发肺部感染比例、平均病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酪酸菌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酪酸梭菌 早产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山茛菪碱片合用酪酸菌散治疗小儿肠痉挛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门诊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得150例小儿肠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者山茛菪碱片合用酪酸菌散治疗,给予对照1组患者山茛菪碱片治疗,给予对照2组酪酸菌散治疗。然后分别观察三组患者在2天、5天、2周后患者腹痛情况。结果三组临床治疗结果显示,三组治疗总有效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2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复发率与对照1组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1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茛菪碱片合用酪酸菌散治疗小儿肠痉挛的疗效比单独用药的效果要好,而且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山茛菪碱片 酪酸梭菌散 小儿肠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酪酸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小儿患者中选取小儿消化性腹泻患儿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分别给予醒脾养儿颗粒、酪酸菌活菌散治疗,对其临床症状好转时间、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体效率好,临床症状好转时间短,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在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治疗中,应用酪酸菌活菌散治疗,减少不良反应,尽早消除患儿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借鉴。

  • 标签: 酪酸梭菌活菌散 小儿 消化不良性腹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慢性末端回肠炎患者使用酪酸菌活菌胶囊联合甲硝唑的治疗疗效。方法将在我卫生队收治的慢性末端回肠炎的2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酪酸菌活菌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酪酸菌活菌胶囊联合甲硝唑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的时间均为14d,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末端回肠炎患者使用酪酸菌活菌胶囊联合甲硝唑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且联合服用患者的不良反应未见增加。

  • 标签: 酪酸梭菌活菌胶囊 甲硝唑 慢性末端回肠炎
  • 简介:摘要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Pilocyticastrocytomas,PA)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脑肿瘤,在脑胶质瘤中,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学以及生物学表现,肿瘤生长缓慢甚至可自愈,多数可以手术切除,预后明显好于其他类型胶质瘤,因此,正确地诊断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分子病理的研究进展发现,Braf基因突变等细胞遗传学异常被认为与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高度相关,本文介绍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中细胞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 标签: Braf基因 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 P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22全细胞性抗原致敏DC前后DC所分泌的IL-12、IL-2、IFN-γ、TNF-α的变化情况,进而揭示H22全细胞性抗原激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机制。方法从小鼠骨髓细胞中分离出DC及其前体,再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进行体外培养,在DC培养过程中加入小鼠肝癌细胞(H22细胞)全细胞性抗原以致敏DC,测定致敏前后DC细胞因子IL-12、IL-2、IFN-γ、TNF-α的分泌。结果DC致敏前上清液中IL-12、IL-2、IFN-γ、TNF-α的浓度分别为19.39±0.98pg/ml、11.19±1.18pg/ml、1.03±0.19pg/ml、2.02±0.33pg/ml;DC致敏后上清液中IL-12、IL-2、IFN-γ、TNF-α浓度分别为80.39±1.33pg/ml、95.27±6.52pg/ml、29.59±3.15pg/ml、75.12±7.07pg/ml;DC致敏前后,上清液中IL-12、IL-2、IFN-γ、TNF-α的浓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22细胞致敏DC后,DC分泌IL-12、IL-2、IFN-γ、TNF-α增加,增加的分泌因子可能与H22细胞致敏后的DC激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相关。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22小鼠肝癌细胞(H22细胞)全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前后表面抗原CD11c、CD80、CD86、CD40、MHCⅡ的变化,探讨H22全细胞抗原致敏DC的机制。方法以粘附贴壁法由小鼠骨髓细胞获得单核细胞,加入GM-CSF和IL-4诱导单核细胞5天成未成熟DC,用冻融法制备的H22细胞细胞抗原继续培养2天以致敏。测定未致敏DC和致敏后DC的纯度(即CD11c的阳性细胞率),以及其中CD80、CD86、CD40、MHCⅡ表达率。结果致敏DC表面抗原CD80、CD86、CD40和MHCⅡ的表达率分别为(57.55±7.32)%、(54.49±14.20)%、(46.79±8.25)%和(53.94±13.94)%,未致敏DC表面抗原CD80、CD86、CD40和MHCⅡ的表达率分别为(20.01±5.22)%、(24.56±9.08)%、(18.06±5.13)%和(30.24±8.39)%。DC致敏后其表面抗原CD80、CD86、CD40、MHCⅡ表达率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贴壁法可培养出较高纯度的DC。反复冻融法制备的H22细胞全抗原可成功致敏DC,且致敏后DC表面抗原CD80、CD86、CD40、MHCⅡ的表达率均明显升高。DC摄取H22抗原后细胞表面MHC-抗原肽复合物表达增多,并引发共刺激分子表达改变是DC致敏的可能机制。

  • 标签: H22细胞 全细胞抗原 致敏 树突状细胞 表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酪酸菌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疗效。方法将2010-2012年住院期间200例Hp患者分为对照组(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胶囊三联疗法)和治疗组(酪酸菌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疗程为2wk。治疗2wk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和尿素酶试验,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3.0%和75.0%,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慢胃炎、胃溃疡患者Hp根除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酪酸菌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Hp根除率高,效果优于传统三联疗法。

  • 标签: 酪酸梭菌活菌片 幽门螺杆菌 HP 药物治疗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9-19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9期
  • 机构:当一群极具攻击性的白血病细胞在体内肆虐时,最好的解决方法不是杀灭而是对其进行转化和“策反”。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让人耳目一新,研究人员称,该发现有望为白血病的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站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