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56岁,回族,已婚。以'发现左乳肿物1年'为主诉,门诊以'左乳肿物性质待定'收入院。查体:T36.3℃,P84次/min,R22次/min,BP110/70mmHg。患者既往患糖尿病5年,注射诺和锐控制血糖,2009年行胆囊切除术,否认肝炎及结核等传染病史,绝经6年。专科检查:胸廓无畸形,双乳对称,外观及皮肤无明显变化,双乳头无内陷及溢液,

  • 标签: 恶性梭形细胞瘤 乳腺 诊断 治疗
  • 简介:患者,女,59岁,38kg,因腹膜肿瘤术后7年,发现舌部肿物10个月入院,查体:血压118/70mmHg,心率82次/分,呼吸19次/分。休消瘦,精神差,半卧位。口角闭合障碍。张口受限,开颌状,舌根部可见—约7cm×6cm×5cm大小红色结节状菜花样肿物,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中等,肿物有少量出血,咽部粘膜无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语言不清,间

  • 标签: 舌根部梭形细胞肉瘤 肿瘤切除术 咪唑安定 地卡因 吸入麻醉
  • 简介:病例:患者,男,68岁。因“全身皮疹1个月,加重2周”于2008年3月26日入院。患者有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引起皮疹的药物过敏史。患者既往患类风湿关节炎,病程长久,为治疗该疾病,于2008年1月5日起服用甲氨蝶呤片(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信宜制药总厂,批号:

  • 标签: 甲氨蝶呤片 血细胞减少 体温升高 多形红斑 类风湿关节炎 上海医药集团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可行的菌检查方法,以替代中国药典规定的破伤风菌检查.方法:以厌氧培养和接触酶试验为主要方法,进行了6个品种28个批次产品的实验研究,评价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菌检查方法简便、有效.

  • 标签: 外用药品 梭菌污染 检查方法 实验研究 中国药典
  • 简介:核桃补脑?有帮肋打开核桃的硬壳,会发现核桃仁的形状很像人大脑的外观。按照以的理论,核桃应该可以补脑。事实上,从现代营养学分析,核桃的确有这样的功能。

  • 标签: 核桃仁 营养学分析 人大脑 补脑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难辨状芽胞杆菌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临床中1例难辨状芽胞杆菌相关性腹泻的用药.结果:以临床药师的角度给出合理化建议,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结论:临床药师应在实践中协助医生,加强抗生素管理,降低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菌药物 微生态制剂
  • 简介:目的研究替吉奥联合奈达铂同步三维适放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用“随机分组法”将我院于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吉西他滨+奈达铂+三维适放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替吉奥+奈达铂+三维适放射治疗。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更低(p值<0.05)。结论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替吉奥与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同步三维适放疗的方式进行治疗的疗效相似,但替吉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更易于患者耐受。

  • 标签: 替吉奥 奈达铂 三维适形放疗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酪酸菌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迁延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酪酸菌组和胃蛋白酶组各65例,胃蛋白酶组给予复方胃蛋白酶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酪酸菌组给予酪酸菌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酪酸菌组的总有效率为98.46%明显高于胃蛋白酶组的8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蒙脱石散能清除肠道内过多水分和黏液,酪酸菌活菌散修复肠道黏膜和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两药协同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对作用机制继续研究和探讨。

  • 标签: 酪酸梭菌活菌散 蒙脱石散 复方胃蛋白酶散 小儿迁延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小儿迁延性腹泻患儿应用酪酸菌活菌片联合补锌制剂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8年01月-2021年12月期间接收的50例小儿迁延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采取酪酸菌活菌片治疗、酪酸菌活菌片联合补锌制剂治疗。比较两组小儿迁延性腹泻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酪酸梭菌活菌片 补锌制剂 小儿迁延性腹泻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茶多酚对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ells,CIK)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和诱导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凋亡和死亡的作用.方法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与人CIK细胞和SGC-7901细胞株共同作用,然后测定人CIK细胞杀瘤活性和对肿瘤细胞的作用.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分别与培养的SGC-7901细胞株作用1~8小时后,弃含有茶多酚的培养液再继续培养24小时,然后测定其死亡和凋亡数,用CIK细胞作对照组.结果茶多酚浓度400mg·L-1,作用CIK细胞4小时后能明显增强CIK细胞的杀伤肿瘤细胞活性,与未诱导组和其它浓度组相比P<0.01;CIK细胞对经茶多酚处理后的SGC-7901细胞株杀伤活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各种浓度的茶多酚分别与CIK和SGC-7901细胞作用1~8小时,弃诱导液再继续培养24小时后,均能诱导其死亡和凋亡,在茶多酚浓度400mg·L-1、诱导时间4小时时最明显;同一浓度的茶多酚诱导SGC-7901死亡和凋亡率明显高于CIK细胞对照组.结论茶多酚在一定浓度时能明显提高CIK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活性;经茶多酚处理的SGC-7901细胞株更易被CIK细胞杀伤.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浓度和时间内茶多酚能诱导SGC-7901死亡和凋亡,有效浓度内对人CIK细胞细胞毒性.

  • 标签: 茶多酚 人胃癌细胞株 CIK细胞 抑瘤活性 凋亡
  • 简介:摘要:细胞生长因子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细胞增殖过程的调控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细胞生长因子与细胞增殖之间的相关性,并深入研究其调控机制。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我们发现不同类型的细胞生长因子对细胞增殖具有不同的调控作用,包括促进、抑制或调节。这种调控涉及多个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如细胞周期、凋亡、细胞信号传导等。此外,细胞生长因子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包括癌症和炎症性疾病。因此,深入研究细胞生长因子与细胞增殖的关系对于理解细胞生物学、疾病发病机制以及新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增殖 调控机制 信号通路 疾病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细胞生长因子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细胞增殖过程的调控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细胞生长因子与细胞增殖之间的相关性,并深入研究其调控机制。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我们发现不同类型的细胞生长因子对细胞增殖具有不同的调控作用,包括促进、抑制或调节。这种调控涉及多个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如细胞周期、凋亡、细胞信号传导等。此外,细胞生长因子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包括癌症和炎症性疾病。因此,深入研究细胞生长因子与细胞增殖的关系对于理解细胞生物学、疾病发病机制以及新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增殖 调控机制 信号通路 疾病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rhIL-10)对无血清培养的角朊细胞增殖和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测定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结果: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抑制角朊细胞增殖与IL-1、IL-6及IL-8的分泌,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抑制角朊细胞细胞因子分泌,可能是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理之一.

  • 标签: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 角朊细胞 细胞因子 银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验室检测在早期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同年龄段的7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别对两个组别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实验室检测数据。结果实验组的白细胞(WBC)、异常淋巴细胞、涂片异常淋巴细胞、EB病毒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诊断中,由于部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存在临床症状表现缺乏典型性的现象,导致在早期诊断中其EB病毒抗体检测的阳性率不高、特异性值不高,及时联合检测患儿的白细胞、异常淋巴细胞、涂片异常淋巴细胞、EB病毒抗体、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对降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误诊率存在重要意义。

  • 标签: 实验室检测 早期诊断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意义
  • 简介:1例65岁男性患者因感冒口服感冒灵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第2天,患者口唇及双手出现红斑、水疱.且逐渐增多,部分水疱变血疱,延及躯干和四肢,部分红斑呈靶型,痒痛明显,伴有发热,体温最高39℃。实验室检查:血沉58mm·h^-1,免疫球蛋白E(IgE)211.00IU·mL^-1,C反应蛋白(CRP)25.30mg·L^-1,血红蛋白(Hb)108g·L^-1。诊断为“多红斑型药疹”。立即停用感冒灵颗粒,给予抗过敏、对症及免疫支持治疗。入院后2d,患者病情进展,加用激素并预防使用抗茵药物,6d后病情好转,14d皮疹基本消退,口服激素及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出院。

  • 标签: 多形红斑型药疹 感冒灵颗粒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体外扩增及其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胰腺癌细胞系(PC3)凋亡和抑制作用。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抗凝新鲜全血以获得单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dearcells,PBMC),用贴壁法获取DC和去DC的单核细胞(即免疫效应细胞),并分别用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人白介素4(IL-4)、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PC3肿瘤相关抗原(PC3TAA)和人白介素2(IL-2)培养正常人或胰腺癌病人DC和免疫效应细胞,5—6天后将DC和免疫效应细胞混合培养1—2天并计数细胞。观察DC生长状况,检测DC表型(CD1a、CD80、CD83、CD86)。用乳酸脱氢酶法(1actatedehydrogenase)和MTT法检测DC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PC3的抑制作用,TdT法检测培养上清液对PC3细胞的凋亡作用。结果体外多种细胞因子和肿瘤相关抗原能有效引起DC增殖,并高表达CD80、CD83、CD86;体外实验中,酶法:最大抑制(杀伤)效率为62.4%,MTT法:最大抑制(杀伤)效率为98.1%;DC培养上清液和DC混合免疫效应细胞培养上清液均能有效地引起PC3凋亡。结论DC在抗胰腺肿瘤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诱导免疫效应 胰腺癌 细胞凋亡 PC3 癌细胞
  • 简介: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lyre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种罕见的免疫调节异常性疾病,以淋巴细胞浸润和巨噬细胞活化引起的终末器官损伤为特征,临床表现复杂,极易误诊,病死率极高。临床主要特点为高热、肝脾大、全血细胞减少和凝血功能障碍。现将本院收治的2例HLH病患报道如下。

  • 标签: 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 细胞增生 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