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骨科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及抗感染治疗方案情况。方法对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进行骨科手术的65例患者术后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抗感染治疗方案。结果通过分析可知,切口部位感染率最高,占比为50.8%,其次为下呼吸道,占比为18.5,皮肤软组织,占比为15.3%,导管相关感染占比最小,为4.6%。术后65例患者检测出病原菌65株,其中占比最高的是黄色葡萄球菌,为46.2%,其次为大肠埃希菌21.5%,阴沟肠杆菌13.8%,肺炎克雷伯杆菌10.8%,占比最小的是鲍曼不动杆菌7.7%。结论骨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切口感染,需要做好预防控制措施,监测各个环节的身体状况,降低医院感染情况。

  • 标签: 抗感染治疗方案 骨科 术后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切口类型和手术以后切口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2011年3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阑尾切除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病人245例,对其相关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以后出现切口感染的一共有19例,手术以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7.76%。麦氏切口手术以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明显低于探查切口,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手术以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明显高于单纯性以及化脓性阑尾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手术以后切口感染主要和探查切口以及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对这类的高危病人,要给予全面评价以及有效控制,尽可能对切口进行保护,进而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 标签: 术后切口感染 切口类型 病理类型 急性阑尾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患者Hp感染情况及胃、结直肠息肉之间的临床相关性。方法于2014年5月—2017年7月选取经胃镜检查并确诊为胃息肉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分析胃息肉患者Hp感染情况,同时分析胃息肉患者中结肠息肉的发生率。结果在200例胃息肉患者中,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的Hp阳性率分别为80.95%、19.05%、1.59%、0.00%。200例患者中,152例患者被确诊为结直肠息肉,占76.00%。其中多发息肉患者111例,占73.03%。单发息肉患者41例,占26.97%。15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中,炎性息肉患者9例,占5.92%;增生性息肉患者45例,占29.61%;腺瘤性息肉患者98例,占64.47%。200例患者中,检出Hp阳性63例,阳性率31.50%。63例Hp感染胃息肉患者中,发生结直肠息肉的患者有53例,占84.13%。结论胃息肉患者中以炎性息肉为主,同时发生结直肠息肉的风险较高,以腺瘤性息肉为主。Hp感染阳性的胃息肉患者中,结直肠息肉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因此,电子结直肠镜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胃息肉 结直肠息肉 Hp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体检女性人群生殖道HPV感染率、多重感染和亚型分布情况,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基因分型。结果1321例21-66岁的健康检查者中,共检出阳性患者162例,阳性率为12.3%,其中高危型占68.7%,低危型占31.3%,检出前五位的亚型分别为HPV16(14.7%)、58(10.8%)、52(10.4%)、11(10.0%)、6(9.7%),未检出MM4、44、73、83型。HPV阳性者中多重感染率为40.2%,以二重感染常见(25.3%),不同年龄段人群HPV阳性率有差异,21-30岁人群阳性率最高为20.1%。结论本地区HPV感染主要见于21-30岁妇女,主要为单一基因型、高危型感染、常见亚型为16、58、5、11、6型。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芯片检测 基因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重症监护室的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临床研究。方法选择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对其发生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性处理。结果50例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肺部真菌分离情况中,白色念珠菌分离所占比最高;查到孢子和菌丝共29株,所占比58.00%。在不同抗真菌药物中,氟康唑S敏感性最高/R敏感性最低,与其他药物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发生概率较高,以气道开放、不合理应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激素等密切相关,故此需将诱发因素消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差别。方法收集3年来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3556例,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和快速尿素酶检查。统计不同类型胃息肉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其中胃息肉患者179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57%,增生性息肉中79/12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胃底腺息肉中24/59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结论增生性息肉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较胃底腺息肉密切,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胃底腺息肉。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验在区分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0例细菌感染患儿为观察组,选择50例病毒感染患儿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血常规检验,记录白细胞计数(WBC)、CRP浓度。结果观察组CRP浓度、WB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CRP异常率及白细胞异常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联合CRP检验有助于明确小儿感染类型,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感染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对儿童不同感染类型的诊断鉴别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3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同期130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进行PCT及CRP检测,并对不同感染类型患儿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PCT及CRP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支原体感染患儿的PCT、CRP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单用PCT、CRP诊断各感染类型的准确率均低于PCT联合CRP(P<0.05)。结论PCT联合CRP对儿童不同感染类型具有鉴别诊断作用,且准确率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感染性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病原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诊治的210例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儿童临床资料,鉴定并分析病原构成,研究儿童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发病与年龄及月份的关系。结果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儿童病原革兰阴性菌76例(铜绿假单胞菌13.8%、肺炎克雷伯菌12.9%和产气肠杆菌9.5%)、格兰阳性菌7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3.3%、溶血葡萄球菌10.5%和肺炎链球菌10.0%)、病毒164例(鼻病毒30.9%、呼吸道合胞病毒27.1%和肠道病毒20.0%)和真菌5例(白假丝酵母菌1.4%和光滑假丝酵母菌1.0%)。单纯病毒感染60例(28.6%)、单纯细菌感染36例(17.1%)、病毒细菌混合感染109例(51.9%)及真菌感染5例(2.4%)。儿童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发病年龄主要为1~3岁,主要发病时间为1月、二月、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可能与1~3岁免疫力低下及1月、二月、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温度低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有关。结论儿童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感染病原菌主要为病毒、细菌和真菌,感染模式主要为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发病年龄主要为1~3岁,主要发病时间为1月、二月、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

  • 标签: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病原 儿童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中国人口已偏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头号杀手。有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在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而心脏冠状动脉狭窄又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种。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首选之路。为降低冠状动脉的再狭窄率,PTCA常需要为患者放置一枚或多枚血管支架,并长期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随着心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支架的研制十分引人瞩目。本文阐述了常见的血管支架材料的种类,名称及用途。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血管支架材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老年人由于机体组织的日益老化,各种器官退行性改变,免疫及预防功能下降,导致抵抗力减弱,老年人的肺炎一般不典型,往往被忽略,影响临床确诊治疗及护理,从而引发并发症。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故做好老年人肺炎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尤为关键。

  • 标签: 老年肺炎 常见类型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体质与子宫肌瘤的关系,为子宫肌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我国传统中医体质调查研究,分别对子宫肌瘤患者、健康育龄女性进行调查,根据《中医体质调查量表》的标准,对体质类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子宫肌瘤患者体质类型以血瘀质最为常见;健康育龄女性以平和质最为常见。2组人群的体质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体质有一定的偏颇,子宫肌瘤发病与体质相关。调整女性体质偏颇,可能是防治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子宫肌瘤 体质类型
  • 简介:摘要特殊类型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药物治疗一直是临床的一个研究重点,包括老年人高血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高血压伴心脏疾病、高血压伴脑血管病、高血压伴肾脏病变、高血压伴糖尿病、高血压伴高脂血症、妊娠高血压、高血压危象以及高血压前期的药物治疗,都有一些新的突破,现概述如下。

  • 标签: 高血压 药物治疗 特殊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白癜风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指导辨体论治。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形式收集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白癜风患者175例,对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白癜风患者中单纯体质者占26.29%,两种及以上兼夹体质者73.71%。结论白癜风患者的体质以兼夹体质为主,治疗上应有所侧重,整体治疗。

  • 标签: 白癜风 中医体质类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MRI在诊断半月板损伤类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于2011年12月-2012年11月在准备接受关节镜治疗的患者80例,首先通过MRI诊断检查、同时了解有无半月板损伤的存在与损伤形态,最后通过关节镜探查术掌握MRI的诊断符合率。结果MRI在半月板损伤诊断中的特异度为85.3%,敏感度为97.8%,诊断符合率为97.5%(77/79);同时其对半月板桶柄状损伤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诊断符合率,结论充分了解半月板损伤的MRI诊断表现能够很大程度增加半月板损伤诊断的有效性,从而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半月板损伤 MRI 类型比较
  • 简介:摘要肝脏是药物浓集、转化、代谢的器官,也是药物最易损害的靶器官,尤其是口服药物由胃肠吸收后即进入肝脏,在肝内的浓度较血液及其他器官中高。当药物的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就会对肝脏造成伤害。

  • 标签: 肝脏 肝脏结构 损害类型 损害机理 胆汁
  • 简介:摘要带状疱疹是一种皮肤科常见疾病,其临床特点为沿身体一侧神经分布产生剧烈疼痛和皮肤水疱,对于有典型症状的患者,该病易于诊断。但有些带状疱疹,由于其发病部位或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在临床中往往被忽略而导致误诊误治。现通过对近年来关于特殊类型带状疱疹报道进行总结,以求为读者拓宽思路。

  • 标签: 带状疱疹 颜面部疱疹 误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干眼症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37例不同类型的干眼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泪液蒸发过强型17例,泪液分泌不足型10例,混合型10例,将其分别甲组、乙组和丙组,给予综合方式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甲组和丙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和90%,比较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的治疗效果不如甲组和丙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措施对于甲组、乙组和丙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整体上比较明显。结论对不同类型干眼症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措施,泪液蒸发过强型、混合型其治疗较泪液分泌不足型效果明显,能缓解干眼不良症状,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不同类型 干眼症 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