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4月~2013年6月入我院行CT检查的13例肠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为主要重组方法。结果本组13例患者均经64螺旋CT和手术证实为肠扭转。64螺旋CT表现上述患者均有梗阻近端肠管扩张现象,液气平面清晰可见,其中有7例为顺时针扭转,6例为逆时针扭转,扭转度数介于180°~420°之间。包括10例回肠扭转、2例空肠扭转和1例乙状结肠扭转。结论64螺旋CT用于诊断肠扭转时可精确反映扭转程度,精准定位病变部位,同时可清晰显示出病变形态,是准确判断肠壁血运情况和诊断肠扭转的重要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64层螺旋CT 肠扭转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两组,均采用阿奇霉素粉针剂静脉滴注治疗,至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且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后对照组患儿治疗方式不变,实验组患儿改为口服阿奇霉素颗粒,比较2组不良反应、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时间、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平均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阿奇霉素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稳定、安全经济,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阿奇霉素 序贯治疗 小儿支原体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根除率高、价格低、安全实用的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的方案。方法90例经胃镜证实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伴HP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贯组45例,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g,每日2次,疗程5d,再予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0.5g+替硝唑0.5g,每日2次,疗程5d;对照组45例,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g+克拉霉素0.5g(OAC),每日2次,疗程14d。用药方法均为口服。抗HP治疗结束,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或予14C-UBT(尿素酶呼气试验);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P根除率。结果贯组、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86.66%、71.11%。贯组与对照组HP根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每例根除HP所需费用分别为288.7元、550.9元。结论10d贯疗法方案具有根除率高、疗程短、安全、依从性好等优点,对于根除HP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序贯疗法 根除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孔道内镜下治疗胃固有肌肿瘤的疗效。方法运用双孔道胃镜治疗的原理和有关治疗方法,对临床17例胃固有肌肿瘤病例进行治疗,并进行治疗后评价。结果16例治疗效果良好,1例由于初期开展经验不足改为开腹手术。结论对于采用双孔道内镜治疗胃固有肌肿瘤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双孔道电子胃镜 胃固有肌层肿瘤 气腹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含有左氧氟沙星的四联分阶段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0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初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为7d。治疗组第1-5d给予兰索拉唑+左氧氟沙星;第6-10d给予兰索拉唑+甲硝唑+克拉霉素,疗程为10d。分别于PPI治疗结束后及结束后四周复查电子胃镜及13C尿素呼气试验评价溃疡愈合和HP根除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分别为88.89%、95.56%,均高于对照组(77.14%、91.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78%、17.14%,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含有左氧氟沙星的四联分阶段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疗效优于标准三联疗法,且较为安全,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一线治疗方案。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左氧氟沙星 分阶段序贯治疗 兰索拉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贯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洗胃、阿托品、胆碱酯酶复能剂药物应用等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HP)联合贯性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对照组给予在常规治疗血液灌流(H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昏迷时间、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昏迷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ChE活性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和血液灌流的基础上加用贯性CVVH可提高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明显改善预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急性 重度 有机磷农药中毒 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8”字全缝合会阴侧切口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09年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足月妊娠分娩产妇1800例,对对照组(900例)进行传统缝合方法缝合,对观察组(900例)进行内“8”字全缝合,对比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7.4min,切口全部愈合,切口局部线头反应、硬结6例,切口愈合不良占0.67%,其愈合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会阴侧切内“8”字全缝合可以有效提高缝合质量,降低切口处不良状况,确保产妇早日康复。

  • 标签: 会阴切口 内&ldquo 8&rdquo 字全层缝合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贯治疗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盐酸法舒地尔10ml,共4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NYHA心功能分级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min步行试验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均有差异(p<0.05),LVEF,BNP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能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与常规药物联合应用疗效显著,安全。

  • 标签: 充血性心力衰竭 盐酸法舒地尔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同步放化疗与贯放化疗对食管癌的治疗疗效,以达到寻找到最佳的治疗食管癌的方法,减轻食管癌患者的痛苦的目的。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64例食管癌患者,将这64例患者随机分为贯组及同期组,对两组患者均实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化疗方案,然后分别对其行贯放化疗及同期放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有效率及由放射性食管炎或白细胞减少而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同步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1、2、3年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贯组患者(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贯组,但P>0.05。结论与贯放化疗方案相比,同步放化疗方案更能提高食管癌患者生存率。

  • 标签: 食管癌 同步放化疗 序贯放化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冲洗方式对根管玷污的清除效果。方法无龋单根前牙30颗随机分为三组进行根管预备,以不同冲洗方式冲洗根管;电镜扫描观察各组玷污的清除情况,对其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组(3%次氯酸钠联合17%EDTA)根尖1/3区根管壁基本无玷污,与A、B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次氯酸钠联合17%EDTA可有效去除根管壁上的玷污

  • 标签: 玷污层 冲洗剂 电镜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16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MPR、MIP、VR等重建)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的应用,以期提高诊断率。方法4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患者采用相同肺动脉CTA扫描过程,研究其图像后处理对急性肺动脉栓塞(PE)诊断准确率的影响,并对重建图像对比、分析。结果40例患者在进行肺动脉CTA后行图像后处理三维重建中,诊断肺动脉栓塞21例,MPR显示率优于MIP,MIP优于VR。结论16螺旋CT肺动脉CTA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提高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率具有很大的作用。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螺旋CT 肺动脉CTA 图像后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的效果与传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比较。方法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且Hp感染阳性的患者155例随机分组,治疗组(85例)方案第一周为温胃舒、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第二周为温胃舒、奥美拉唑、丽珠胃三联;对照组(70例)三联疗法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疗程一周。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为92.9%,对照组Hp根除率为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温胃舒、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丽珠胃三联组成的两周中西医结合贯疗法治疗Hp感染具有较高疗效。

  • 标签: 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 幽门螺杆菌 温胃舒 PPI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2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例行16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本组患者16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情况进行分析,分析16螺旋CT在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与临床价值。结果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16螺旋CT图像诊断冠状动脉,其中50%以上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22%、83.16%、95.36%、89.33%、95.13%。结论16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简便、无创、安全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尤其是对于50%以上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其诊断准确率更高。

  • 标签: 16层螺旋CT 诊断 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1三维重建技术及X线诊断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以及在临床治疗中笔者的应用体会。方法研究分析我院在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之间接收诊治的50例肠梗阻患者,将拥有的X线片影像学资料与64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加以研究总结。结论相对于X线平片而言,64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优势显著,能够更为清晰的显示肠梗阻的细微处,对治疗的准确性有很大帮助,在临床上出现较低的误诊率,更加适合治疗较隐匿的肠梗阻,临床治疗复杂的肠梗阻患者推荐采取64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 标签: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 X线片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对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120例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CT资料,分析其CT表现特点。结果120例老人腰椎退行性病变中椎体骨质增生45例、椎间盘膨出13例、椎间盘突出11例、“真空现象”10例、周围型侧隐窝狭窄10例、椎小关节病变19例、退变性脊椎滑脱12例;各类型腰椎退行性病变CT表现有特异性。结论16螺旋CT能明确反映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各种影像变化,可以准确地诊断、评价腰椎退行性病变。

  • 标签: 腰椎退行性病变 16层螺旋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智能跟踪技术在选择不同感兴趣区(ROI)的位置时肺动脉CT成像中图像的质量。方法46例怀疑肺栓塞而接受肺动脉成像(CTPA)检查的患者随机均分成A、B两组各23例。其中A组智能触发点ROI为肺动脉干,阈值60HU,对比剂总量为40~50ml;B组ROI为上腔静脉,阈值60HU,对比剂总量25~35ml。采用双盲法对两组所得CTPA影像质量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组除了1例严重右心功能不良导致肺动脉图像较差外,其余的图像,肺动脉强化明显,肺静脉不强化或少量强化,主动脉不强化,图像满意。而A组肺动脉,肺静脉,主动脉都强化,图像质量较差。结论以上腔静脉为监测点,能减少对比剂的用量,可获得理想的肺动脉CTA图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动脉 肺栓塞 智能跟踪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妊娠早期颈项透明(nuchaltranscency,NT)增厚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评价NT增厚胎儿的围产结局。方法以相同头臀径胎儿的第95百分位数作为NT增厚的标准,收集从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到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进行早孕期(11-136周)筛查的8712例孕妇中NT增厚的回顾性随访,随访内容主要包括产前检查情况及新生儿出生后情况,新生儿随访至出生后6月,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分析不同NT值与胎儿围产结局的关系。结果200例NT增厚病例中2例自然流产,5例染色体异常,2例重型地中海贫血,3例心脏结构异常,10例其他结构异常。胎儿异常率为11%,胎儿染色体异常率为2.5%。结论NT增厚与染色体异常及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胎儿NT越厚,胎儿异常明显增加,不良妊娠结局显著增加。

  • 标签: 颈项透明层 染色体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胸腔镜下同期双侧肺减容术与贯双侧肺减容术对肺气肿患者术后肺功能、心功能改善。方法对我院2010.1-2013.12胸腔镜手术治疗肺气肿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患者术前、术后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术后心功能、带管时间行回顾研究。结果25例贯双侧肺减容患者术后FEV1明显改善,PaO2明显升高(P<0.05),PaCO2明显降低(P<0.05),CO升高(P>0.05),同期双侧肺减容患者要优于贯肺减容患者。结论胸腔镜下肺减容手术对患者肺功能、心功能有改善,同期双侧肺减容优于双侧贯肺减容。

  • 标签: 肺气肿 胸腔镜 肺减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创-无创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观察组采用有创-无创贯通气。结果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1周以内再插管率、住RICU时间和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有创-无创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