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让全员主动参与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实用性的一级质控方案。方法在原有质控基础上建立护理质量日反馈本,将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随时记录及时反馈整改,每周对问题多的护士重点培训,月底考核护士对反馈问题的知晓与标准的掌握,季度汇总统计反馈问题发布情况及重复发生率。结果对2014年1~12月反馈问题记录情况统计比较,7~12月护士主动参与质控的积极性,对反馈问题的知晓率与标准掌握率较1~6月均有显著提高(P<0.01),7~12月反馈问题的重复发生率较1-6月明显降低(P<0.05)。结论护理质量日反馈应用到临床可达到护理治疗持续改进的目的。

  • 标签: 护理质量 日反馈本 科室质量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循环质量反馈模式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精神科收治的115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实行循环质量反馈模式。对比两组对治疗的依从性、病情程度、生活质量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中以研究组对治疗的依从性较高,病情较轻,生活质量较好,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结论循环质量反馈模式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既可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改善病情,还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工作的质量。

  • 标签: 循环质量反馈模式 精神科 依从性 病情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目标反馈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我院手术室以病人为中心,达到患者安全、满意为目标的反馈管理方法,比较手术室管理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并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目标反馈管理后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监控、护理文书、消毒隔离、环境管理等质量均明显比目标反馈管理前提高,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反馈管理后医生与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比管理前增加,管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反馈管理是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有效管理方法。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 目标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焦虑症患者时使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焦虑症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帕罗西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5天和30天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焦虑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脑电生物反馈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使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 焦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闭环负反馈控制模式在术后管道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择取2018年3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完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包括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管道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管道护理中开展闭环负反馈控制,比较两组患者管道滑脱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管道滑脱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13.04%,护理满意度95.65%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术后管道护理质量控制中开展闭环负反馈控制能够有效规避管道滑脱风险,促进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提升,因此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闭环负反馈控制 手术患者 术后管道护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问卷反馈方法,加强供应室服务与临床实际需求的协调性,改进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方法消毒供应室在每季度向各临床科室发放调查问卷,对5个关键问题进行满意度调查,同时征求临床科室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消毒供应室与临床科室的沟通。结果2009第三季度至2012年第四季度,3年余来共收集临床科室意见30余条,针对意见和建议提出了整改措施。无菌物品的质量及及时供应均维持在100%的满意度,而消毒供应室的服务态度、交流沟通、物品的回收下送满意度不断提高。结论问卷反馈方法有效的提高了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人员主动服务的意识,及时发现问题和临床需求,加强了消毒供应室与临床的协调性,是消毒供应室的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效手段。

  • 标签: 供应室 回收管理 医院感染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闭环反馈输注丙泊酚在无痛宫腔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接受无痛宫腔镜检查患者,随机分成3组单纯靶浓度控制输注(TCI)组(A组)、BIS监测TCI组(B组)、BIS闭环反馈输注丙泊酚组(C组),每组20例。观察记录三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定向恢复时间、不良反应以及MAP、HR及BIS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C组丙泊酚总量减少,苏醒和定向恢复时间均缩短,术中体动和呼吸抑制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丙泊酚总量减少,苏醒和定向恢复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体动和呼吸抑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间相比,T2时间点各组MAP、HR及BIS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T2时间点BIS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闭环反馈输注丙泊酚用于无痛宫腔镜检查可以达到更合理的麻醉深度.且能减少丙泊酚用量,保证术后麻醉快速苏醒。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闭环输注 丙泊酚 宫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我院出院患者电话随访方法以及随访信息反馈,提出从单纯电话随访到信息的双向反馈,可缩短医患间距离,给医患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电话随访 患者 反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女性PFD生物反馈和盆底肌肉训练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盆底功能障碍且对其进行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病人接受普通护理,实验组病人在接受普通护理前提下,对其实行PFD生物反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病人的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病人接受普通护理后盆底功能恢复情况显著差于接受实施女性PDF生物反馈的实验组,对比后发现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女性PFD生物反馈护理干预在盆底功能障碍病人的盆底功能恢复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PFD生物反馈 护理干预模式 盆腔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血站反馈输血信息临床分析及处理对策。方法选取本站2015年9、10期间本市用血单位医务人员40名,应用4项临床输血信息反馈表及用血单位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发放到各个用血单位,按照临床输血信息反馈表及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所反馈出的结果,评价本站服务水平。结果经两表所反馈结果显示,临床用血单位的满意度经反馈信息分析后,用血单位对于本站服务质量十分满意。结论血站工作人员积极做好临床输血信息的反馈工作,对用血单位的满意度实施问卷调查,能够清楚的找到血站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解决措施,进一步提升血站服务的质量。

  • 标签: 血站 反馈输血信息 临床分析 处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行生物反馈治疗的功能性便秘(FC)患者的依从性、疗效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在生物反馈训练同时给予61例观察组FC患者自我效能干预,将既往接受常规干预的74例FC患者作为历史对照,在10次干预后对两组进行依从性、疗效等评价。结果(1)自我效能干预后,观察组FC患者的自我效能显著提高,且依从性得分明显高于历史对照组(P<0.01)。(2)干预后,观察组FC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总有效率为83.61%,显著高于历史对照组62.16%的总有效率(P<0.01);观察组治疗总满意度为93.44%。结论自我效能干预不仅能提高FC患者的自我效能及依从性水平,还可有效改善生物反馈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一年来,我院采用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患者35例,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肛门直肠测压情况。结果治愈率54.28%;总有效率91.43%;治疗后肛门直肠测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有确切疗效。

  • 标签: 生物反馈治疗 出口梗阻型便秘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物反馈治疗器对于小儿抽动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期间治疗的68例小儿抽动症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治疗器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选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及随访观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从而分析生物反馈治疗器对于小儿抽动症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高于对照组,且结果比较上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器可自动调节并有效控制小儿抽动症患者的脑电活动,而且治疗的持久性高。

  • 标签: 生物反馈治疗器 小儿抽动症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处方点评意见反馈制度对促进合理用药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对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门急诊处方的基本指标和不合理用药情况(每月普通处方点评100张,抗菌药物处方点评100张,共计200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院实施处方点评反馈意见措施后处方基本指标明显优于实施反馈意见前;并且不合理用药情况均有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方实施处方点评意见反馈制度能显著提高处方质量,降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促进合理用药。

  • 标签: 处方点评 意见反馈制度 合理用药 作用和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情感传递反馈应用于新入职护士护患沟通能力培训的实际应用效果,提升护士沟通能力。方法随机选取120名新入职护士,并将其随机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名护士,两组护士同时接受人际沟通理论授课,在此基础上,参照组予以沟通课程理论授课;而实验组则予以情感传递反馈技巧训练,对比两组护士护患沟通能力。结果经过训练之后,实验组实际护患沟通能力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满足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新入职。结论对新入职护士采取情感传递反馈沟通技巧能够最大限度提升他们的护患沟通能力,进一步促使其临床沟通能力有所改善。

  • 标签: 情感传递反馈 新入职护士 护患沟通能力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28例。两组均接受抗焦虑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6周,于入组时及治疗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同期治疗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能明显改善焦虑症患者症状,对临床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焦虑症 肌电生物反馈 抗焦虑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 简介:摘要总结了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护理经验。对47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在盆腔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中实施全程综合护理,针对患者个体化的心理特点,给予积极心理干预,观察排尿日记、尿动力学参数及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配合有效的护理行为干预及心理治疗,盆腔生物反馈与电刺激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自主排尿。结合适当的护理及心理治疗措施,可提高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膀胱 过度活动症 生物反馈 电刺激疗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动疗法联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是在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再给予运动疗法和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及运动疗法。各组分别进行康复前(开始前1天)和康复后(第30天)两次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FM)评分法进行评价、并进行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ADL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index,BI)评分法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在治疗后得到显著改善,其FM、FAC和B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运动疗法结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可能更加有效,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缩短病程,使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 标签: 脑梗死 运动疗法 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下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肢上肢痉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运动疗法治疗,治疗组加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每例患者在入组和病程3个月时分别测定腕背伸时主动关节活动范围(AROM)和用改良Ashworth痉挛等级评定对患侧上肢痉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改善偏瘫患者上肢痉挛。

  • 标签: 肌电生物反馈 中风偏瘫 上肢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出现吞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icrosoftExcel随机量表)把7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后给予洼田饮水试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临床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肌电生物反馈 脑卒中 吞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