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动物实验对医学的发展意义重大,医学研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离不开动物实验,我们需要健全动物实验的伦理审查制度,在动物实验管理中进一步加强3R原则的贯彻落实。新的替代方案未来能否真正取代动物实验,还有待时间验证。

  • 标签: 动物实验 伦理 替代 3R原则
  • 简介:摘要动物麻醉是动物实验的最基本环节,是确保实验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本文调查研究了动物麻醉方法及常用麻醉药物的使用现状,提出了提高理论知识培训,规范动物实验麻醉技术,更新麻醉方法和应用新药物的应对策略,推动动物麻醉技术的提高,增加实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 标签: 动物实验 麻醉方法 麻醉药物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建立动物模型模拟病理生理过程是研究心力衰竭的重要途径。通过查阅近几年文献,本文综述了压力超负荷法制作心力衰竭模型的各种方法,以深入认识造模方法,提高研究的针对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监测动物间鼠疫疫情,掌握天祝县鼠疫疫源地内动物疫情流行态势,为鼠疫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监测啮齿动物和媒介昆虫种类、数量、生态变化,检测宿主血清鼠疫F1抗体,开展动物和昆虫材料鼠疫菌培养,获得数据、资料,通过阳性结果判定动物鼠疫疫情。结果旱獭平均密度0.64只/公顷,染蚤率59.78%,平均总蚤指数1.70匹/只。检测旱獭血清鼠疫F1抗体520份均为阴性,犬血清118份阳性1份,滴度1128,阳性率0.85%。649份旱獭材料、584组1103匹蚤鼠疫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2013年1份犬血清阳性,鼠疫菌培养均为阴性,仍存在发生鼠疫的潜在危险。

  • 标签: 鼠疫 监测结果 分析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11期
  • 机构:前不久,英国人工授精与胚胎学管理局(HFEA)首次批准了“在人类胚胎上使用基因编辑技术”的实验。研究人员将能深入了解健康的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改善体外人工授精培养的胚胎的发育质量,为不孕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室间比对活动验证各参比实验室的检验检测能力。方法用GB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规定的方法对水样中铁、锰、铅、铜、铬、氯化物、硫酸盐进行检测;采用稳健统计法(robust)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Z分数对参比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8个参比实验室共提供56个检测数据,检测数据满意率为89.3%。结论开展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活动,可发现检测分析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原因分析提出纠正措施并实施整改,不断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 标签: 实验室 比对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蒙药新红花-8味丸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结果分别检出了蒙药新红花-8味丸中的荜茇、诃子、干姜等成分。结论实验方法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

  • 标签: 蒙药 新红花-8味丸 薄层色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接药敏试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送检的血液培养阳性标本180例,实行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进行鉴定,对比试验结果。结果180例血液标本应用常规药敏试验检测出G-杆菌数量115株,G+球菌65株。直接药敏试验检测出G-杆菌102株,G+球菌49株。两类药敏试验的菌种检验总一致率83.89%。G-杆菌一致率88.70%,G+球菌一致率75.38%。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862,P<0.05)。结论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法药敏试验相比,符合率更高,因此,对血培养采取直接法可以更快的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 标签: 血液细菌检验 药敏试验 价值
  • 简介:摘要对目前中职学校中药制剂分析实验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索了实验实训教学的改革,为提高中药制剂分析的实验实训课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 标签: 中药制剂分析 实验实训 教学改革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1-1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1期
  • 机构: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中内启光等人进行的iPS细胞(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治疗癌症的实验在小白鼠身上取得成功。研究人员将iPS细胞培养出的免疫细胞注入小白鼠体内,恢复其免疫功能,进而攻击癌细胞使之变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基础检验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甚至科研习惯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的方法、形态学的教学、教师示教及教学与临床的结合几方面,就本人在《临床基础检验学》的实验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做一阐述。

  • 标签: 临床基础检验学 实验课
  • 简介:摘要在护理专业实验课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示范教学和视频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共建师生和谐课堂,提高了护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 标签: 实验课 师生和谐课堂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伤科消肿颗粒的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可能造成对机体的毒性反应,为临床提供安全依据。方法用25g/kg的剂量灌胃小鼠进行毒性实验,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用2.5g/kg、5g/kg、10g/kg每天灌胃大鼠,连续给药180天,停药后观察药物对大鼠生长发育以及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主要脏器病理形态影响。结果急性毒性实验小鼠无一死亡;小鼠1天内灌胃伤科消肿颗粒最大耐受量75g/kg;长期毒性实验结果显示,伤科消肿颗粒对大鼠生长发育以及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主要脏器病理形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伤科消肿颗粒临床拟用量是安全的。

  • 标签: 消肿颗粒 急性毒性 长期毒性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试验对苗药伤科止痛液的急性毒性试验和皮肤刺激性试验进行研究。方法结合临床用药实际,考察多次用药于SD大鼠完整皮肤急性毒性的情况和对家兔完整皮肤的刺激性情况。结果连续给药14天后,动物均存活;大鼠外观、行为、呼吸状态、体位及姿势、对刺激的反应、大体剖检均未见明显异常;家兔皮肤均无水肿、渗血、炎细胞浸润等皮肤刺激性病理改变。结论在本次苗药伤科止痛液大鼠皮肤急性毒性试验中,大鼠给予最大给药量23.2g/kg体重,相当于临床用药量的200倍,未见明显毒性反应;药物对家兔多次皮肤刺激,肉眼观察未见实验动物皮肤充血、水肿,病理切片检查也未见刺激性病理变化,表明苗药伤科止痛液临床使用较安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苗药伤科止痛液 急毒实验 皮肤刺激性实验
  • 简介:摘要实验教学是《寄生虫学检验技术》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之一,在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实验改革的目标在于通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及创新能力而实现素质培养。其表现在教学目标提高,内容增多,手段多样化等。本文结合国内外医学院校的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有益尝试进行分析,并对发展趋势展望,旨在为寄生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以摸索一条有效可行的寄生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之路,提升教学水平。

  • 标签: 寄生虫学检验 实验教学 改革 目标
  • 简介:摘要为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探讨了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从实验室硬件建设,实验室软件建设即实验教学体系与方法的改革及实验室的科学管理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大学生 创新能力 硬件建设 软件建设
  • 简介:摘要对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实验课改革为软件教学后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以提高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统计学的实际运用能力。

  • 标签: 医学统计学 预防医学 实验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013年和2014年医院感染的细菌药敏实验结果,为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方法对本院分离出的774株细菌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G+菌与2013年G+菌比较,χ2=4.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监测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部分药物的耐药性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的细菌仍以G-杆茵为主。菌种及细菌耐药敏感的变化使经验性的选择抗生素变得复杂。临床医师应尽量合理用药,以控制耐药菌的产生。

  • 标签: 医院感染 细菌 细菌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