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结构、及在现代治疗中关于重建替代物及等长构建的概念和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对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治进展形成进一步的介绍及了解,为今后的继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膝关节 后交叉韧带 诊治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交叉配血方法及输血后溶血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这一时间段接收并实施输血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的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叉配血方法分为两个组别,甲组采用凝聚胺法,乙组采用微柱凝胶法,比较组间交叉配血灵敏度、准确度,及输血后患者溶血状况发生率。结果乙组交叉配血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明显高于甲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乙组溶血性反应发生率为2.44%,明显低于甲组的14.63%P<0.05。结论在临床交叉配血中采用微柱凝胶法,不仅灵敏性高,而且较为精准,可以有效降低溶血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临床交叉配血方法 输血 溶血状况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临床常用感染性指标对血液感染诊断及细菌鉴定的临床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2016年间,对同时检测血培养、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项目的样本进行如下分析(1)分析近三年血液感染的主要菌种;(2)对比分析PCT、CRP、WBC等感染性指标在血液感染诊断及G+菌、G-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近三年我院最常见血液感染的菌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人葡萄球菌。(2)血培养阳性组PCT、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鉴别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时,PCT、CRP、NR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判断是否有血液感染时PCT较CRP具有更高诊断价值,且判断感染细菌的类型时PCT较CRP、NRL更有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液感染 PCT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院内感染科收治的患者80例,依据管理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组(n=40)和传统管理模式管理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组患者中医院感染发生1例,未发生39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5%(1/40);传统管理模式管理组患者中医院感染发生4例,未发生36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0%(4/40)。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管理模式管理组(P<0.05)。结论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较传统管理模式高。

  • 标签: 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 医院感染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35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患者的感染部位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350例患者中,出现医院感染的共有60例患者;其中,肺部感染的共有30例,占据50.00%;尿路感染共有14例,占据23.33%;消化道感染共有10例,占据16.67%;其他感染共有6例,占据10.00%;其中造成患者出现感染的主要原因为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肌力3级以下、住院时间过长以及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属于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控制相关的感染因素,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以2017-2018年间,我院收治的45例综合ICU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并识别了其主要感染因素和后续的预防措施。

  • 标签: ICU 肺部感染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并对比白念珠菌与非白念珠菌的药敏、危险因素等情况。方法分析290株念珠菌的来源、科室分布、合并用药及治疗,对比白念珠菌与非白念珠菌的药敏结果、危险因素等。结果白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发生率最高;非白念株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耐药率最高,且非白念株菌的耐药率高于白念珠菌;标本来源以尿液最多,呼吸科分离率最高;抗生素使用时间超过10天、大型手术后为非白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非白念珠菌的分离率逐渐增高,且耐药率明显高于白念珠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管理方法,达到预防与控制发生医院感染的目的。方法分析医院内感染发生的各种原因和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护理管理控制措施。结果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很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但有效的护理管理可减少或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结论医院感染无论对社会及个人均会带来严重危害,必须充分认识医院内感染问题的严重性,重视做好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采取规范积极措施加以管理,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医院 感染控制 护理管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临床防控参考措施。方法回顾2015年6月-2016年5月42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逐一记录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吸烟、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创伤、糖尿病、卧床、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留置导尿、手术治疗、机械通气治疗、血浆白蛋白浓度、血糖、是否伴有肺部医院感染,对其肺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住院天数、吸烟、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创伤、糖尿病、卧床、留置导尿、手术治疗、机械通气治疗、血浆白蛋白浓度、糖皮质激素、血糖等均是骨科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卧床、留置导尿、手术、机械通气和血浆白蛋白浓度等7个因素为骨科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科患者合并肺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以主要危险因素为主,制定有效防控措施,避免不必要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用药应根据本地区骨科肺部医院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骨科肺部医院感染发生。

  • 标签: 骨科 肺部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感染病理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7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30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患儿的临床表现与诊疗过程进行观察,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收治的30例患儿年龄在3~12岁,患儿年龄偏大,患儿咳嗽程度不等,20例反复发热时间超过10d,8例患儿时间小于10d,2例无发热症状;肺部CT检查结果显示,支气管肺炎患者6例,支气管肺炎12例,肺叶实变12例;合并少量或中等量胸腔积液者14例,大量胸腔积液者5例;21例患儿恢复正常,5例患儿转到上级医院,4例患儿发生肺纤维化。结论难治性支原体感染患儿若大环内酯类抗菌素治疗无效,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输用丙种球蛋白,对于合并细菌感染患儿可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

  • 标签: 难治性支原体感染 临床病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交叉污染对全自动血凝分析仪SYSMEXCS2000I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S2000I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交叉污染排查、干扰分析实验与避免交叉污染程序设计。结果交叉污染排查实验证明FIB对APTT存在负干扰,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其他项目无影响;加生理盐水组,加OVB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加Thrombinreagent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经避免交叉污染实验设计并筛选出结果,FIB+APTT(设置前)组合所测APTT偏倚超过允许范围,存在负干扰,混合血浆及质控品1,2FIB+APTT(设置前)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FIB+APTT(设置后)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SYSMEXCS2000I要注意防止交叉污染,用CLⅠ清洗试剂针可有效避免交叉污染对APTT测定的影响。

  • 标签: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交叉污染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分析。方法通过现场查看并问卷调查的有效方式,对本地区23所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所调查的基层医疗机构,无专兼职管理人员,制度不健全。消毒、药械等基本感染管理混乱,无设置专门感染管理科室,清洗、消毒医疗器械和用品均不规范,不符合消毒要求。结论本次调查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院感染管理,不符合《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的规定,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设置独立完善的感染管理科室、负责人与制度,保证医疗服务安全与质量。

  • 标签: 基层医疗机构 医院感染管理 现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肿瘤病使用针对性护理在预防PICC导管感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1月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将其分为两组,病患均使用PICC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以此为基础,观察组使用针对性护理,分析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置管平均留置时间以及最长留置时间明显更长,P<0.05.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血液肿瘤患者,使用PICC导管开展治疗,能取得明显效果,在此同时,配合针对性护理,可进一步减少感染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PICC导管 恶性血液肿瘤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养老机构院内感染现状以及加强控制的有效措施,致力于有效避免老年人感染事件的发生,为健康老龄人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服务。方法抽选102名老年人在有效措施实施前、后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统计与对比。A组(n=42)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养老机构未实施有效措施前;B组(n=60)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养老机构有效措施后。结果实施前的下呼吸道感染率为9.52%,实施后下降至1.67%(P<0.05);实施前的泌尿道感染率为11.90%,实施后下降至3.33%(P<0.05);实施前的皮肤感染率为4.76%,实施后下降至0.00%(P<0.05);实施前的胃肠道感染率为4.76%,实施后下降至0.00%(P<0.05)。结论加强组建养老机构院内感染管理团队,增强管理人员的感染风险意识,定期展开专业培训、完善安全护理制度等有效措施,可在最大限度上确保减少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从而为高龄人创造一个安全养老环境。

  • 标签: 养老机构 院内感染 加强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梅毒的感染因素以及疾病防控措施,降低梅毒发病率,促进患者健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我妇幼保健院治疗的梅毒患者共122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明确本组梅毒患者发现途径,感染因素,总结疾病防控对策。结果本组122例梅毒患者中,经婚检发现75例,经孕产期保健发现22例,经妇科检查发现15例,经其他途径发现10例;包括潜伏性、先天性、显性及神经性梅毒患者各90例、16例、10例以及6例。该疾病感染因素主要包括梅毒螺旋体感染、母婴垂直传播、高危人群高危性行为等,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婚检产检工作等。结论梅毒患者感染因素较多,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开展梅毒防控措施,降低梅毒发病率。

  • 标签: 梅毒 感染因素 防控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绵阳地区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与亚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5至2017年至绵阳中心医院就诊的患者及体健女性22649例,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23型常见宫颈HPV亚型。结果检测22649例样本,HPV阳性率为28.52%,最常见的低危型HPV为HPV81、43和42,而最为常见的高危型HPV则是HPV52、16与58。HPV多重感染亦很常见,发生率为9.31%,占HPV感染者的32.65%。结论HPV检测对于防治女性宫颈上皮病变及宫颈癌具有重要的作用。临床工作中,推荐使用HPV筛查对患者进行分流。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 亚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输血治疗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在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3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复苏24小时液体总量、治疗前和治疗后每小时尿量、复苏前和复苏后3天C反应蛋白水平(CRP)、血清降钙素原水平(PCT)进行记录和比较,并且对患者肺水肿发生情况以及28天内病死情况进行记录。结果治疗后患者每小时尿量明显更多,P<0.05;患者复苏3天时血CRP和PCT水平明显更低,P<0.05;共计3例患者发生肺水肿,没有患者28天内死亡。结论为感染性休克患者开展输血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 输血 C-反应蛋白 血清降钙素原 尿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丙型肝炎关系。方法选取6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A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1例为B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1例为C组,观察抗幽门螺旋杆菌抗体(Hp-IgG)阳性率、HCV-RNA病毒载量。结果B组的Hp-IgG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与C组(P<0.05);HCV-RNA病毒载量>500copies/ml患者的明显高于HCV-RNA病毒载量<500copies/ml患者(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相关疾病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较正常人高,还会加剧病情进展。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丙型肝炎 病毒载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院内感染监测完善护理管理,制定预防措施,有效减少ICU病患院内感染发生率。方法对我院2016年区间收治的126例ICU病房患者进行临床连续监测。结果126例ICU患者中,有19人次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15%。结论院感科要做到重点重视,及时完善相关制度,各位医护人员则要充分利用监测数据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基础细节护理、病房环境管理、从各方面做到杜绝医源性感染

  • 标签: ICU病患 院内感染 监测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孕产妇产褥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孕产妇252例,根据其产后发生产褥感染与否分为未感染组228例和感染组24例,探讨瘢痕子宫孕产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孕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感染组年龄≥35岁、巨大儿、上呼吸道感染、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胎膜早破是瘢痕子宫孕产妇产褥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应及早预防和诊治,以减少瘢痕子宫孕妇产褥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瘢痕子宫 产褥感染 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