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比邮票、meek微型与微粒三种植皮方式在修复大面积皮肤缺损创面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132例大面积皮肤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对创面修复所用植皮方式的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邮票植皮组、meek植皮组以及微粒植皮组,每组均44例。运用三种不同植皮方式对患者进行植皮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植皮成活率、创面愈合时间、1%烧伤面积(1%TBSA)治疗费用以及一期创面愈合率、死亡率、康复效果等。结果(1)三组植皮成活率、创面愈合时间、1%TBSA治疗费用均存在明显差异(P〈0.001);邮票植皮组植皮成活率明显高于meek植皮组,meek植皮组明显高于微粒植皮组(P〈0.001);邮票植皮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meek植皮组,meek植皮组明显低于微粒植皮组(P〈0.001);邮票植皮组1%TBSA治疗费用明显低于meek植皮组,meek植皮组明显低于微粒植皮组(P〈0.001);(2)三组一期创面愈合率、死亡率以及康复药效,康复效果均存在差异(P〈0.05);邮票植皮一期创面愈合率高于meek植皮、meek植皮高于微粒植皮(P〈0.05);邮票植皮与meek植皮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低于微粒植皮(P〈0.05);邮票植皮与meek植皮康复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高于微粒植皮(P〈0.05)。结论三种植皮方式对大面积皮肤损伤患者修复效果均不尽相同。因此,临床需结合患者自身情况以及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价,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植皮方式。

  • 标签: 皮肤修复 邮票植皮 meek植皮 微粒植皮 临床疗效
  • 简介:肥胖及与肥胖相关联的胰岛抵抗最终可导致代谢综合征。脂肪组织参与能量代谢的调节,并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分泌大量的脂肪因子。脂联是其中的一种胰岛增敏因子。研究发现,肥胖相关的脂联下调是引起肥胖、导致胰岛抵抗和糖尿病的重要机制。

  • 标签: 脂联素 脂联素受体 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
  • 简介: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且近年来此病的发病率星上升趋势,目前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是胰岛索治疗,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胰岛移植虽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手段,但面临胰岛供体匮乏,免疫排斥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给病人带来痛苦等困难。能找到可以避免上述困难又能有效分泌胰岛的细胞将给亿万糖尿病病人带来福音。

  • 标签: 胰岛素分泌细胞 糖尿病病人 免疫抑制剂 分泌胰岛素 前治疗 重大疾病
  • 简介:穿刺心室腔内注射术,在临床抢救病人或人体解剖学专业灌注尸体常用。不宜损伤胸廓内血管、胸膜、肺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前区注射点在左侧第4或第5肋间间隙,距胸骨左缘旁开0.5-1.0cm处沿肋骨上缘刺入左心室腔。剑突下区点位于剑突左侧肋弓下1.0cm处,针尖朝心底方向,穿刺针与腹前壁成45℃角,刺入左或右心室腔内。本文就经穿刺心室腔内注射术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脏 心室腔 注射术 胸壁
  • 简介:随着对足内侧瓣应用解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足内侧瓣的临床应用得到不断发展.早期,足内侧瓣因位置恒定、转位灵活、不影响足的美观和功能等原因而被制成带蒂瓣用以局部转位修复慢性溃疡或创伤引起的组织缺损.进入90年代,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及手部皮肤缺损修复的特殊需要,足内侧瓣又因其色泽、质地及厚度与手皮肤相近、可供选择的血管多、血管蒂长、具有深浅两套静脉回流、伴有感觉神经等优点,而作为游离瓣移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有关足内侧瓣的应用解剖学及临床应用不断见诸报道,现就足内侧瓣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 标签: 足内侧皮瓣 解剖学 研究 临床应用
  • 简介:1957年,英国国立医学研究所的Isancs和Lindenman在研究病毒的干扰现象时发现一种可溶性物质,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一物质能够抑制多种病毒在细胞内的繁殖,于是命名为干扰(interfern,IFN)。IFN是在干扰诱导作用下,由细胞的基因控制产生的,具有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反应等一系列作用的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在干扰抑制肿瘤的作用中,抑制骨肉瘤的作用是最有成效的。骨肉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恶性骨肿瘤,具有较强的局部侵袭及远处转移的能力。这一特性不但增加了病灶手术切除的难度,而且由于患者出现早期、多发转移而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时机。最近Todesco等在临床应用α干扰治疗骨肉瘤患者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他们总结认为干扰对肿瘤切除术后残余灶的复发转移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Jia等发现干扰可以提高体外培养的骨肉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高治疗效果。楼国良等也发现重组干扰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Strande等报道用人白细胞IFN治疗骨肉瘤,治疗组的逐年肺转移率和死亡率都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现将国内外对干扰抑制骨肉瘤的机制的研究简介如下。

  • 标签: 干扰素治疗 骨肉瘤细胞 可溶性物质 调节免疫反应 远处转移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对比输尿管软镜与微通道经肾镜在治疗肾结石上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通过分析对比结果,选择最优的治疗效果运用到临床治疗中。方法选取自本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的肾结石住院患者,利用抽签法选取1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80例输尿管软镜组行输尿管软镜治疗,80例微通道经肾镜组行微通道经肾镜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结石清除率,术后舒适度结果。结果碎石手术过程中两组均无死亡病例,通过对比得出如下结论:输尿管软镜组从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好于微通道经肾镜组(P〈0.05),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数据得出结论,在临床碎石手术中,经输尿管软镜手术更适合临床治疗和推广。

  • 标签: 肾结石 输尿管软镜 微通道经皮肾镜 碎石 治疗效果
  • 简介:从人基因组DNA获取神经营养-4(neurotrophin-4,NT-4)基因,并对该目的基因进行序列测定,本实验直接从人脑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人神经营养-4的cDNA序列,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采用PCR,获得人NT-4基因,用DNA序列分析NT-4基因,结果,我们获取的人NT-4基因与文献报道有五个碱基不同,我们认为:直接采用PCR来获取目的基因,出现碱基错配的可能性较大;测序仪器和实验条件对结果有一定影响关系。

  • 标签: 神经营养素-4 PCR 序列分析
  • 简介: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能增殖成恰当数量的细胞,在脑部各个区域按正确顺序排列组合,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这是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程.众多研究提示细胞外因子参与此过程的调控并影响NSCs的分化启动和分化方向.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神经干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 简介:75只三月龄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镉(Cadmium,Cd)中毒组及维生E加镉组.通过光镜、透射电镜及细胞形态计量方法定性定量研究三组小鼠黑质神经元的细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小鼠黑质神经元结构正常;镉中毒组小鼠中脑黑质受损,黑质区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部分神经元变性、坏死,异染色质增多边聚,核膜断裂,核周质内细胞器明显减少,此外有多处较大的软化灶形成,并有广泛的淋巴细胞浸润,围绕在血管周围形成血管套;维生E加镉组小鼠黑质区神经元轻微受损,结构接近正常组,与镉中毒组比较有明显的不同,表现在:①黑质区神经元数量未见明显减少,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hydroxylase,TH)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大量的TH阳性反应神经元.②变性及坏死神经元很少.但有少数神经元变性,胞核固缩、溶解,尼氏体减少或消失.染色质稀疏,均匀分布,核膜清晰完整,未见断裂,核周质内细胞器丰富.③个别小鼠黑质区有初期软化灶形成,病灶较小,灶内神经组织多已坏死,残留神经元胞体变小,胞核固缩,胞浆减少.④少数小鼠黑质区有弥漫性或局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偶见淋巴细胞围绕在血管周围,但并未形成血管套.⑤体密度、数密度、平均截面积及平均体积等形状特征参数与镉中毒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除体密度有差别外(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构证实:抗氧化剂维生E对慢性镉中毒小鼠黑质神经元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 标签: 中毒小鼠 保护作用 小鼠黑质
  • 简介:近年来,胃肠激素对生长发育和肿瘤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探讨人胎结肠及直肠内胰多肽(PP)、生长抑(SS)免疫反应细胞的个体发育及两种细胞的相互关系.本实验收集9~28wk因故中止妊娠人胎33例,取结肠、直肠组织,Bouin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制成4μm厚的连续切片.取相邻切片按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分别显示PP-、SS-IR细胞.结果显示,9~11wk人胎结肠及直肠内可见PP-IR细胞,单个分散于尚未分化完全的绒毛及肠腺上皮;18~25wk结肠内PP-IR细胞数量有所增加,直肠内PP-IR细胞数量未见明显变化;26wk后结肠及直肠内PP-IR细胞均明显减少.SS-IR细胞分散存在于9~11wk胎儿结肠早期绒毛上皮中,数量较多,11wk直肠内也可见;结肠及直肠在15~26wk时各胎龄组SS-IR细胞数量无明显增减,26wk后明显减少.与结肠相比,直肠中PP-IR细胞数量略少,而SS-IR细胞较多.将各时期胎儿结肠及直肠的PP-、SS-IR细胞(以有核阳性细胞数/视野)进行计数,表明PP-IR细胞数目比SS-IR细胞稍多.胎期结肠及直肠的SS-及PP-IR细胞有多种形态,有开放型,也有闭合型.PP-IR细胞胞体略小且免疫染色强度稍弱.两种细胞多单个分布,少数聚集成群.细胞发出突起伸至肠腔、腺腔或邻近细胞.主要分布于绒毛及肠腺上皮,偶见位于固有层.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未见这两种免疫反应物质共存在于同一细胞内.结果提示,人胎结肠及直肠内PP-IR细胞和SS-IR细胞随胎儿的发育而发生变化,PP和SS分别表达于两种细胞.

  • 标签: 个体发生 免疫反应细胞 多肽生长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