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创经取石术与标准通道取石术经验和手术技巧以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人于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B超引导下创经取石术与标准通道取石术治疗332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进而总结两种手术的优缺点及适应证。结果3324例患者完成手术,其中1723例行通道手术,1601例行标准通道术。2组术后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5.4%、99.5%;手术时间分别为(67±31.4)分钟、(45.1±22.4)分钟;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1±25.6)ml、(159±34.2)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2%,23.6%。结论通道取石术与标准通道取石术都是安全创的手术方式。通道取石术并发症及出血风险较低,但是取石效率低于标准通道取石术,要根据具体病人合理选择两种术式。

  • 标签: 肾结石 输尿管结石 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通道(MPCNL)与标准通道(PCNL)术中的肾盂内压力(IPP)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研究其相关性。方法将20例患有肾结石且已经接受过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后结石残留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例,由同一位主刀医师,分别施行通道和标准通道碎石术。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穿刺开始前、碎石时、冲洗碎石时、手术完成时的肾盂内压力。并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血红细胞比容下降、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PCNL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34、0.01)。MPCNL组患者术后血细胞比容下降幅度较低(P=0.004)。在不同的手术阶段,MPCNL术中的IPP均明显升高。PCNL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血红细胞比容下降高于通道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MPCNL术中IPP水平较标准PCNL明显升高,行MPCNL时需要对充分考虑术中灌注压力,但两者术后并发症等无明显差别。

  • 标签: 肾结石 肾造口术,经皮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局麻下通道取石术(MPCNL)治疗肾结石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近6年来在利多卡因局麻下行MPCNL1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盂结石6例,MPCNL术后结石残留180例,结石大小0.5—2.0cm。结果186例患者实施局麻下MPCNL,184例顺利完成,2例因疼痛难以耐受而放弃局麻手术,局麻总有效率98.9%;结石取净166例,残留结石18例,结石取净率89.5%,手术时间10-65min,平均(25±8)min。结论对于简单肾结石或MPCNL术后肾结石残留,局麻下MPCNL技术可行、安全有效。

  • 标签: 局部麻醉 经皮肾镜 肾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肾结石患者采用为通道输尿管钬激光碎石取石和标准通道钬激光碎石取石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80例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床位单双号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40例患者采用标准通道钬激光碎石取石作为观察组,另40例患者采用通道输尿管钬激光碎石取石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肾功能情况、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置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Scr、BUN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Scr、BUN水平明显降低,但对比仍无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22.5%,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对照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5.0%、92.5%,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标准通道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肾结石 微通道 经皮输尿管镜 经皮肾镜 钬激光碎石
  • 简介:摘要经取石术是治疗上尿路结石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近年来,内技术、激光技术、负压吸引技术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完善使得通道取石术的结石清除率提高以及手术时间缩短,使患者创伤更小、舒适度增加、住院时间缩短。这值得肯定的手术效果和可靠的安全性使得通道取石术得以在临床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本文就通道取石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及临床指导。

  • 标签: 肾结石 外科手术 治疗应用 经皮肾镜取石术 微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斜跨位(即斜仰卧-截石位)超通道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共对我院96例患者施行斜跨位超通道碎石取石术。男60例,女36例,年龄25~66岁。结石长径(22±7,15~41)mm。术中将患者置于患侧斜向上45°斜跨位,逆行留置9.5/11.5 F输尿管通道鞘或7 F输尿管导管。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定位穿刺,穿刺成功后逐步扩张并置入11/13 F超通道镜外鞘。采用200 μm钬激光碎石。取石满意后,根据结石碎片清除情况、通道是否有出血决定是否留置双J管和(或)造瘘管。结果9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6±33)min。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16±11)g/L。术后4例出现发热38.5~38.9℃。无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9±1.3)d。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91.7%(88/96)。结论斜跨位下超通道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时间短,且结石清除率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肾结石 超微通道 经皮肾镜 斜跨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创经和大通道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肾结石患者60例,采取随机抽签方法将其分成两组,各30例。对研究组患者应用创经方法,对参照组患者应用大通道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清石率等指标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指标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创经方法应用于肾结石的临床治疗中,在保证临床治疗过程中减少出血量,保证手术安全有效,具有较大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微创经皮肾镜 大通道经皮肾镜 肾结石 例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对比超通道通道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为观察对象,经电脑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实施通道碎石手术治疗,观察组则实施超通道碎石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3.2±24.6(min),结石清除率为83.3%,总并发症率为16.6%;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9.5±10.2(min),结石清除率为96.6%,总并发症率为3.3%。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上尿路结石过程中,超通道碎石手术的结石清除率高,且手术所花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与通道手术方式相比手术方式更具优势。

  • 标签: 超微通道 微通道 上尿路结石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1例通道治疗孤立并结石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通道治疗孤立并结石,围手术期内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术中护理,术后输液管理、并发症的观察。结果在输尿管下放置双“J”管,解除梗阻,恢复肾功能,无护理并发症。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有利于病人的顺利康复。

  • 标签: 孤立肾 结石 经皮肾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道碎石取石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3年6月我科行mini-PCNL治疗16例孤立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个月复查结石残留为5例(31.25%),术后出血输血3例(18.75%),行保守治疗后治愈,均未行介入栓塞。术后发热7例(43.75%)。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精心对造瘘管及尿管护理,可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微通道 经皮肾镜 孤立肾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比较标准通道通道治疗铸形结石合并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入组对象为我院在2014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铸形结石合并内感染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2组,50例/组,标准通道组实施标准通道取石术,通道组实施通道取石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期结石取净率、术后血尿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通道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尿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标准通道组(P<0.05);通道组的一期结石取净率与标准通道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则低于标准通道组(P<0.05)。结论采用通道取石术治疗铸形结石合并内感染可达到与标准通道取石术相当的结石清除效果,但通道取石术还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 标签: 肾结石 肾内感染 微通道 标准通道 经皮肾镜取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道碎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14年08月~2015年08月,采用创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78例,其中男性31例,占39.7%;女性47例,占60.36%;年龄19~75岁(平均47.31岁)。结果术后无明显出血,失血性休克及输血病例。发生尿脓毒血症2列,经治疗体温正常,未发生感染性休克。无周围脏器损伤,尿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石完全取尽71例,其余7例结石取尽达90%。手术效果满意。结论PCNL目前已经成为治疗上尿路较大结石,多发结石,下盏结石的主要手段之一1。创PCNL具有损伤小,痛苦轻,取石彻底,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多次取石等优点。利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肾结石 经皮肾镜碎石术 微通道 微创PCNL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通道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6月—2012年8月间,对9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通道钬激光碎石、取石技术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时间、治疗结石情况、并发症及随访资料系统总结。结果98例输尿管结石均一期手术治疗成功,术中无大出血、输尿管穿孔及损伤临近脏器发生,随访3月,结石清除率为100%。结论利用通道钬激光碎石技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低等优点,尤其对经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者更适用,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好方法。

  • 标签: 经皮肾镜 钬激光碎石术 输尿管上段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道取石术治疗老年肾结石的有关情况。方法选择105例老年肾结石患者分成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采用通道取石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为标准通道碎石术。对比两组结石的清除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两组两结石完全清除率差别不明显,但研究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较少。结论通道取石术有利提高老年肾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并促进患者的临床恢复。

  • 标签: 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 老年 肾结石
  • 简介:目的分析对比输尿管软通道在治疗肾结石上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通过分析对比结果,选择最优的治疗效果运用到临床治疗中。方法选取自本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的肾结石住院患者,利用抽签法选取1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80例输尿管软组行输尿管软治疗,80例通道组行通道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结石清除率,术后舒适度结果。结果碎石手术过程中两组均无死亡病例,通过对比得出如下结论:输尿管软组从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好于通道组(P〈0.05),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数据得出结论,在临床碎石手术中,经输尿管软手术更适合临床治疗和推广。

  • 标签: 肾结石 输尿管软镜 微通道经皮肾镜 碎石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标准通道通道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泌尿外科从 2014年 1月到 2016年 12月收治的 125例肾结石手术治疗患者做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手术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 62例,对照组患者 63例。观察组患者临床应用通道取石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临床应用标准通道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石清除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长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下地时间及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的多发盏型结石清除率较高,对照组患者的单纯肾盂型结石清除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的鹿角型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过比较标准通道通道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两种技术各具优势,通道创伤小,围术期各项指标优于标准通道,不同类型的结石两种技术结石清除率不同,临床应用时需要依据患者结石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

  • 标签: 标准通道经皮肾镜 微通道经皮肾镜 肾结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创经治疗技术与大通道治疗技术在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合理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来我院接受肾结石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接受创经治疗术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30例患者接受大通道治疗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和一期结石取尽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下降值、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一期结石取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经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一期结石清除率高的特点,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肾结石的理想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肾结石 微创经皮 大通道经皮 肾镜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和对比创经和大通道治疗肾结石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10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55例,进行大通道治疗)和B组(55例,进行创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结石清除率。结果A、B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A组患者,B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经治疗肾结石的效果更好,通过创经治疗能够减少肾结石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利于患者的后续恢复,因此可以进行广泛的实际应用。

  • 标签: 肾结石 微创经皮肾镜治疗 大通道经皮肾镜治疗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