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随着三腔起搏器和除颤器植入数量的增加,冠状静脉窦术前检查渐渐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超声心动图作为一个可以诊断冠状静脉窦疾病的影像学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认可。文章对冠状静脉窦解剖及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冠状静脉窦扩张疾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冠状静脉窦 解剖 胚胎 诊断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重度尿道下裂手术后尿道狭窄患儿尿道扩张治疗的经验。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度(阴茎阴囊型、阴囊型和会阴型)尿道下裂患儿10例,年龄1.5~6.0岁,平均年龄3.0岁。回顾其手术治疗情况及手术后复查期间尿道扩张术治疗尿道狭窄情况,包括手术术式及分期,尿道扩张时间及过程,扩张后排尿情况。结果10例患者均在术后1个月左右尿线开始变细时行尿道扩张治疗,其中6例可以顺利进行常规尿道扩张,扩张后排尿满意,间隔1个月进行再次扩张,术后3个月结束尿道扩张治疗进入常规随访,无排尿困难;4例患者常规尿道扩张困难转入全身麻醉下膀胱镜直视尿道扩张治疗,其中2例在9F镜鞘下膀胱镜可顺利通过吻合口,随后常规扩张后置入10F硅胶导尿管并留置,1周后拔管,另2例因9F镜鞘下膀胱镜难以通过吻合口,故在监视下置入硬膜外麻醉导管入膀胱,随后在导管引导下置入8F硅胶导尿管成功,留置1周后拔出,此4例患者均间隔1个月再次扩张,此后随访无明显排尿困难。结论对于难以常规尿道扩张的重度尿道下裂术后严重尿道狭窄患儿,膀胱镜技术是一个安全有效的辅助手段,可以提高成功率,降低盲目扩张造成尿道损伤和盲道发生的可能。

  • 标签: 尿道下裂 尿道狭窄 尿道扩张术 膀胱镜
  • 简介:目的观察髓内扩张自锁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胫腓骨骨折51例,横断或短斜形骨折采用闭合植入法,粉碎性骨折采用髓内扩张自锁钉辅以钢丝绑扎法。结果获随访49例,时间6~12月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结论髓内扩张自锁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无应力遮挡及集中现象,骨折愈合时间短,愈合率高,为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 标签: 腓骨骨折 髓内扩张自锁钉
  • 简介:日本九州大学开发成功双层结构的人造血管,既柔软又有伸缩性,性能有较大提高。这种人造血管是使用管状化的聚氨脂制作的,采用了内、外管双重结构,内管口径4.5毫米,外管口径5.5毫米,为了调节其伸缩性,内、外管都穿了许多微孔,并且包覆与活体相适宜的骨胶原膜。这种双重结构再现了动脉的性质,即内压低时容易扩张,而随着内压增高,内管扩张到接触外管时,扩张就变得困难。

  • 标签: 人造血管 日本九州大学 双重结构 双层结构 伸缩性 外管
  • 简介:目的研究在抗血管生成因子——内皮抑制素(ES)作用下,血管正常化窗口期肿瘤血管渗透率变化对血液灌注的影响。方法数值模拟在ES作用下肿瘤血管正常化期过程中的血液灌注。设血液为不可压缩牛顿流体,肿瘤内间质流动遵循Darcy定律,管内流量用扩展的Poiseuille定律,跨壁流量采用Starling定律,以肿瘤血管渗透率表征血管正常化期肿瘤血管的变化。用差分迭代法数值计算肿瘤血液灌注组织间质压强。结果在ES作用下出现的"血管正常化窗口期",肿瘤毛细血管渗透率将下降,肿瘤组织间质高压降低,在肿瘤血管渗透率和正常血管一致时,肿瘤组织间质压强明显下降,压强梯度上升。此后肿瘤毛细血管渗透率上升,肿瘤组织间质压强又增高,压力梯度下降。结论ES不仅抑制了肿瘤血管生成,而且随肿瘤血管渗透率的变化,在"血管正常化窗口期"改善了肿瘤血液动力学环境,有利于其他治疗肿瘤药物的输运。抗肿瘤血管生成与其他方法联合可望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肿瘤 抗血管生成因子 内皮抑制素 血管正常化窗口期 渗透率 血液灌注
  • 简介:在离体状态下研究兔眼角膜在不同厚度与眼压下的前凸变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眼,分成3组,1组:对照组,未切削眼;2组:切削原角膜厚度的1/3,3组:切削原角膜厚度的1/2。固定角膜并对角膜内表面加压。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不同压力下各角膜前凸位移量,并对其进行方差分析;建立正常兔眼角膜有限元模型,由实验数据反推弹性模量,并分析各组模型的Mise应力分布。结果表明:低压下,第3组与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模量随切削量的增加而增加;应力分布变化与角膜厚度相关。说明:准分子激光术后的角膜扩张与角膜力学性能的改变有关。角膜扩张与厚度有关,角膜厚度变薄到一定程度,角膜前凸明显,1/2厚度可能是临界值。因此,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预留剩余角膜基质床的厚度不小于原始角膜厚度的1/2较安全,同时应将眼压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 标签: 角膜扩张 角膜中央厚度 眼内压 有限元 弹性模量
  • 简介:本文按“子午流注”“纳子法”,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昼夜间不同时辰脑血管充盈指标变化,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充盈指标夜间诸多时辰均较白昼有所降低或显著降低,并且是以寅丑时的降低更为显著。本文所显示最低时辰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高发时间相一致。以证明脑血管充盈指标降低是形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时间治疗学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依据。

  • 标签: 脑血管充盈指标 脑血管病 缺血性
  • 简介:脑动脉的粥样硬化和颈椎退行性病变都是一种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出现的衰退变化,在此衰退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脑血管弹性指标变化和临床上头痛、头晕症状的出现。为了观察头痛、头晕者脑血管弹性指标的变化,作者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阻抗血流

  • 标签: 脑血管 弹性指标 经颅多普勒超声 弹性减退 检查方法 头痛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钉棒复位固定联合经椎弓根伤椎内球囊扩张后植骨手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1例胸腰段及腰椎爆裂骨折,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固定,经伤椎椎弓根置入PKP系统球囊,扩大伤椎内骨质空腔,植入人工骨填充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植骨量、出血量、椎体前后缘平均高度、Cobb角、椎管占位等方面,与钉棒复位经椎弓根单纯植骨方法做初步对比。结果31例爆裂骨折复位固定良好,神经功能ASIA评分无一例加重,伤椎内植骨区域填充良好,22例患者术后坚持随访,无一例断钉断棒,骨折愈合良好,伤椎内无空腔形成,取出内固定物后6月复查,无一例伤椎塌陷;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出血量、椎体前后缘平均高度、Cobb角、椎管占位等方面,与经椎弓根单纯植骨手术无明显差异,但植骨量更加充分,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本术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理论上是一种有效手段,但与传统的简单钉棒复位固定方式比较,是否可以明显减少钉棒取出后伤椎塌陷的发生,还需深入研究及大宗病例随访。

  • 标签: 胸腰椎爆裂骨折 球囊扩张 植骨
  • 简介:小直径血管移植物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人工材料血管和组织工程血管两大方面.本文重点围绕提高人工血管抗血栓能力、减少内膜增生进行总结;对组织工程血管可降解支架材料中如何减少组织工程血管血栓形成、增强其力学强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小直径血管移植物 组织工程 人工血管 内皮祖细胞 血栓形成 力学强度
  • 简介:利用生物反应器构建人工血管血管组织工程的核心技术之一,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和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文章就组织工程化培养生物反应器关键问题、血管生物反应器设计、生物反应器在工程化血管构建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就今后的焦点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论述。

  • 标签: 生物反应器 组织工程 血管 生物力学
  • 简介:组织工程是颌骨缺损修复的研究热点和重要方向,但其血管化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这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于大体积颌骨缺损的修复。支架、种子细胞和生长因子作为组织工程三要素在血管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各种体内外促血管化策略如应用促血管生成细胞、复合促血管生长因子、优化支架的成分与外形及内部结构设计、采用外科手段等近来得到广泛研究,本文将对此作一综述。

  • 标签: 血管化 颌骨 骨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种子细胞 生长因子
  • 简介:据2008年3月26日斯特里尔斯·安德烈亚第斯博士(心血管研究,2008年3月26日)报道,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的科学家已经证明,毛发毛囊中含有大量的干细胞,是最容易获得干细胞的来源之一。

  • 标签: 毛囊干细胞 心血管 皮肤 制备 功利 科学家
  • 简介:机器人辅助微创外科手术技术是近年来医疗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分析血管介入手术过程的基础上,提出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并就系统的图像导航、机械结构、磁导航技术、系统安全技术、基于虚拟力反馈的手术模拟与培训等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分析。

  • 标签: 微创外科手术 机器人 磁导航技术 虚拟力反馈 图像导航
  • 简介:本文提出了入口流动条件下的粘弹性血管壁运动的位移公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出定常、非定常、入口流动、形成流动等不同流动时态和形态下管壁位移公式的表达式,并讨论了把这些公式应用于弹性管、刚性管入口流动情况下公式的相应蜕化形式。

  • 标签: 血管 粘弹性 入口流动 形成流动 血管壁
  • 简介:针对弹性动脉狭窄血管中血液的流动状况,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ALE),在给定相同的边界条件下模拟出了弹性血管和刚性血管中血流速度和压力的变化情况,分析了不同狭窄程度模型的血流状态。结果表明:随着动脉的狭窄程度增加,其中心流速越来越大,窄前压力逐渐升高,窄后压力逐渐降低,狭窄前后的压差单调增加;刚性血管无法对人体正常生理状态进行比较好的模拟,其计算所得结论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说明ALE方法对血液流动的数值研究是可行的.

  • 标签: ALE方法 弹性动脉 狭窄 血液流动
  • 简介:研究不同浸提介质对一次性使用球囊扩张导管体外细胞毒性评价的影响。采用不同的浸提介质制备了一次性使用球囊扩张导管浸提液,以MTT法评价浸提液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活性与增殖的影响,计算相对增殖率(RGR)。一次性使用球囊扩张导管不同浸提液之间的OD值存在差异,四种浸提液的RGR值均〉80%,细胞毒性均为1级。选择含血清的MEM是评价介入类医疗器械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的理想浸提介质。

  • 标签: 浸提介质 介入类医疗器械 生物学评价 体外细胞毒性
  • 简介:目的应用血管超声回声跟踪技术(ET)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T2DM患者,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共37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64.50岁。应用ET检测患者颈动脉参数,包括血管的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参数(β)及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增大指数(AI),分析其与病程、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IR)及合并症的相关性。结果病程与Ep、β、PWVβ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AC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AI无相关性;年龄与β呈正相关(P〈0.05),与Ep、AC、PWVβ、AI均无相关性;是否合并有高血压与Ep、β、AC、PWVβ、AI均无相关性;HbA1c、IR及BMI与Ep、β、AC、PWVβ、AI均无相关性。结论T2DM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主要与病程相关,年龄因素在内皮功能变化中也起到一定作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之后,即使良好控制血糖也难以将其逆转。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管内皮功能 回声跟踪技术 相关性分析
  • 简介:在静脉注射中,针尖会穿透血管壁,使血管发生较大的变形,给人体血管带来损伤,更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出血后果。为了减少血管的变形和损伤,本研究使用PVC溶胶材料制成人造血管模型进行静脉穿刺的模拟实验,测量针在行进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并对针进入人造血管模型的视频逐帧处理,比对分析针在不同速度下的受力和血管变形量。绘制针在不同速度下的力-位移曲线图和针尖不同斜面朝向时的血管变形量-速度曲线图。最后运用粘弹性开尔文模型建立了生物组织模型,结合断裂力学的知识,分析验证试验得出的应力和速度之间关系。

  • 标签: PVC人造血管 穿刺实验 针尖斜面朝向 血管变形 粘弹性力学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肠腔静脉C型分流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远期疗效。方法对成阳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1992年以来施行的36例肠腔静脉C型分流术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6例患者术后门静脉压平均下降1.51kPa,胃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均有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再出血率5.6%,肝性脑病发生率8_3%,术后1年、3年、5年及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7.2%、93.3%、89.3%及66.7%。结论肠腔静脉C型分流术手术适应证广,操作简单,近、远期疗效满意,适于推广。

  • 标签: 门静脉 高血压 肠腔静脉分流术 外科手术 人工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