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 镜治疗慢性 -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 2013 年 4 月到 2015 年 4 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 126 例慢性 - 鼻窦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患者就诊的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 镜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 92.06%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 74.60% ,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研究组患者出现 2 例鼻腔粘连、 2 例鼻腔出血,对照组患者出现 10 例鼻腔粘连、 10 例鼻腔出血,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随访数据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主要为:患者有鼻窦炎手术史、患者使用 减充血剂的时间过长、患者有变应性鼻炎的病史、鼻息肉、患者术后未坚持综合性治疗。结论:针对 慢性 -鼻窦炎患者采用 镜治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多项因素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鼻内镜 鼻内镜 临床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慢性 -鼻窦炎伴鼻息肉进行镜手术治疗可取得的效果。方法:收集 2016年 8月 -2019年 8月我院收治的 90例慢性 -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作为观察样本,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的术式均为镜手术,术后进行为期 2年的随访,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 1年、 2年的 VAS评分、 Lund-Kennedy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慢性 -鼻窦炎伴鼻息肉选择镜手术的治疗方式可取得显著性成效,具有安全可行、成功率高、痛苦和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值得借鉴。

  • 标签: 慢性鼻 -鼻窦炎 鼻息肉 鼻内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镜手术治疗的价值。 方法 :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为纳入时间,纳入来我院就诊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 62 例,依据计算机表法分组,各 31 例。对参照组行开放手术治疗,对实验组行镜手术治疗。计算 2 组各症状消失时间、 Lund-Kennedy 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复发率。 结果: 与参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各症状消失时间、 Lund-Kennedy 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优,组间差异性显著( p < 0.05 )。实验组疾病复发率相比于参照组较低, 2 组数据差异性明显( p < 0.05 )。 结 论 : 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镜手术治疗,其效果明显,临床症状在短时间内消失,使生活质量和复发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鼻内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神经外科危重患早期行空肠管营养护理有何影响以及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1月 100例神经外科患者,按双盲法分为对照组 50例(常规护理)、研究组 50例(早期空肠管营养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 18%)明显高于研究组( 6%),组间差异显赫, P< 0.05。结论 早期行空肠管营养护理可有效降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预后效果更佳,值得应用。

  • 标签: 护理 神经外科 营养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鼻窦炎、鼻息肉行镜手术治疗效果以及相影响因素。 方法 : 纳入时间为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7 月,纳入来我院就诊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 50 例,对相关影响因素(头部胀痛、后滴漏、手术前后鼻塞)进行分析,并对患者行 VAS 评分和 Lund-Kebbedy 评分进行分析。 结果: 相比于手术前,术后患者的 VAS 评分和 Lund-Kebbedy 评分明显较优,组间差异性显著( p < 0.05 )。 结 论 : 对鼻窦炎、鼻息肉行镜手术治疗,其临床疗效明显,患者预后情况较优,明确以上头部胀痛、后滴漏、手术前后鼻塞相关影响因素,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

  • 标签: 鼻窦炎 鼻息肉 鼻内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 要】目的:评析镜结合糖皮质激素对鼻息肉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的实验对象为本院 2015 年 4 月 -2017 年 6 月收治的 110 例鼻息肉患者,根据单双号法进行分组,各 55 例,对照组给予镜手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析和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各自为 78.2% 、 96.4% ,两组予以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 0.05 )。 结论:镜手术与糖皮质激素联合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显著提高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选择和推荐。

  • 标签: 鼻息肉 糖皮质激素 鼻内镜
  • 简介:【摘 要】目的:对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方法:选择我院 2016 年 1 月 -2018 年 1 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 64 例作为观察样本,依照硬币法的分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之中 32 例患者,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研究组实施镜手术,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存在的差异。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3.8% ,其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75.0% 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效果显著,值得作为理想的临床选择全面普及。

  • 标签: 传统手术 慢性鼻窦炎 鼻内镜手术 鼻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镜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接收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镜手术患者中,抽取 120名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 1组和实验 2组,每组 60名患者。让实验 1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干预,让实验 2组接受综合护理模式的干预,对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鼻腔鼻窦评分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相比,实验 2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高,鼻腔和鼻窦评分较好( P< 0.05)。结论: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镜术后患者,应用综合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可以提升治疗有效率,促进健康的恢复,价值大,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慢性鼻窦炎 鼻内镜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在泌尿外科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 86例泌尿外科镜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分析,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全部患者平均纳入对照组组与分析组,每组均为 43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以及快速康复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舒适度以及护理依从性。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舒适度,分析组各项观察指标评分更佳( P< 0.05)。两组护理依从性比较,分析组( 95.35%)高于对照组( 76.74%),两组依从率差异明显( P< 0.05)。结论:对泌尿外科镜手术患者采取快速康复护理,可提升患者术后舒适度,降低不适感,相比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患者,利于提升患者依从性,使其配合护理,临床应有效果明显。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 泌尿外科 内镜手术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报告 1例毛发指(趾)综合征,患儿,女, 11岁,主要临床表现身材矮小,毛发稀疏,鼻翼呈梨形,下颌稍小,牙齿咬合不齐,稍有颈璞,无智力发育异常,指骨异常,手 X线片指骨异常及骨龄落后,生长激素缺乏症及身材矮小相关基因检测发现致病风险的突变基因是 TRPS1,染色体位置为 chr8:116616889 (hg19), 位点变异信息 NM_014112:C.1300_1307del:p.D434Ter,属杂合常染色显性遗传。经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综合征由 TRPS1基因编码区第 1300_1307号核苷酸缺失所致,系临床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 标签: 毛发鼻指(趾)综合征 靶向测序 X线
  • 简介:【摘要】 目的:快速康复外科在肝胆外科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 方法: 选取 128 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各 64 例,分别应用快速康复外科和常规护理开展护理工作,比较护理效果。 结果: 采取快速康复外科的一组,护理满意度数据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数据明显较优,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在肝胆外科手术围术期护理阶段,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模式,能够提高护理质量, 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较高。

  • 标签: 肝胆外科手术 围术期 护理 快速康复外科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鼻窦炎患儿采用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的康复情况。方法:采用自身疗效前后对照的研究设计,纳入 2017年 8月~ 2018年 8月在本院接受鼻炎贴治疗的 60例急性—鼻窦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选择鼻炎贴贴敷位置,每晚 1次,每次 8h, 7天为 1疗程,观察 2个疗程。结果:治疗 2周后,显效 10人,占入组病例的 17.54%;有效 43人,占入组病例的 75.44%;无效 4人,占入组病例的 7.02%;总有效 53人,占入组病例的 92.98%。结论:急性—鼻窦炎患儿采用鼻炎贴治疗的治疗效果明显,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选取于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月来我院手术治疗的患者 78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先入院的 39例患者为参照组,后入院的 39例患者为观察组。参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通过视觉模拟评分( VAS)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 1d、 2d、 3d后的 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 ( 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性 ( p< 0.05)。结论: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护理管理方法对缓解患者疼痛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化的护理管理方法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更加有效地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术后疼痛 外科 护理管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因素,为防治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 1425 例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患者临床资料,将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感染者,将未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对比。结果:术后感染发生率 4.28% ( 61/1425 );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年龄≥ 60 岁比重、多切口比重、全麻比重、住院时间≥ 15d 比重、手术时间≥ 3h 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 岁、住院时间≥ 15d 、手术时间≥ 3h 成为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较多,院内多见呼吸道感染,与高龄、住院时间较长、手术时间较长有关。 关键词:口腔颌面外科;感染;因素分析    口腔颌面外科是以外科治疗为主的学科,与整形外科学、显微外科学等学科存在交叉和渗透,手术内容丰富、治疗方式多样化。因解剖结构较特殊,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易发生感染,且感染不易治疗与控制。为防治术后感染,本次研究试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因素。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 2010 年 1 月~ 2014 年 12 月,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有详细的随访资料;③术前未发生感染。共纳入患者 1425 例,其中男 791 例,女 634 例,年龄 3 个月~ 88 岁、平均( 55.4±14.8 )岁。病谱:唇腭裂 164 例,肿瘤 871 例,外伤 231 例,其它 199 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患者临床资料。将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感染者,将未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调取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病谱、体重指数,治疗情况如麻醉方式、住院天数,生理与病理相关指标。医院感染诊断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 。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 SPSS18.0 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 ±s )表示,计数资料以 n ( %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P <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共发生术后感染 61 例,其中下呼吸道感染 19 例、上呼吸道感染 17 例、手术切口感染 15 例、胃肠道感染 7 例、皮肤与软组织感染 2 例、泌尿道感染 1 例。    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年龄≥ 60 岁比重、多切口比重、全麻比重、住院时间≥ 15d 比重、手术时间≥ 3h 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