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然而对于顽固性的腰腿痛反复发作,或伴有足下垂,马尾综合症等神经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考虑手术治疗。目前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最广泛的标准术式,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多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然而大部分病人术后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腰腿痛症状。早期合理有效的术后护理及术后早中期的术后康复指导则直接影响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及远期疗效。通过对我院 2017—2019 年进行腰椎融合术的术后护理经验的总结,介绍腰椎融合术术后的预防护理,通过一系列术后护理、康复训练、功能指导锻炼,有效地减少了术后患者并发症,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 腰椎融合术 护理 康复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脊柱骨折病患采用有效治疗方案 - 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 诊疗时间 201 6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选择我院罹患 脊柱骨折 的病例 78 例,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 39 例予以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观察组 39 例予以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 治疗 。 结果: 对比参照组,观察组VAS评分情况、临床治疗情况、临床疗效均更加理想, P < 0.05 。 结论: 脊柱骨折病患采用有效治疗方案 - 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疗效确切。

  • 标签: 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 脊柱骨折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临床路径在产褥感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我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130例产褥感染患者作为试验样本,依照双色球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干预组同为6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应用临床路径,对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展开比较。结果:干预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别间有显著性的数据差异,P均<0.05,即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模式在产褥感染患者中的应用,可显著减少护理差错,降低治疗费用,缩短治疗时间,值得选择和采纳。

  • 标签: 产褥感染 临床路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方法在腹泻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接收的102例腹泻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后,观察组患儿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止泻以及住院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且监护人的儿童腹泻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腹泻护理干预阶段,对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可促进患儿症状改善,并增强监护人的腹泻管理与监控能力,具有可行性。

  • 标签: 小儿腹泻 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症状 监护人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记住骨折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85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实验样本,依照不同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2例),比较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上两组患者的不同。结果: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率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率的对比,对照组较研究组低,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对提高脊柱骨折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能力价值显著,具有巨大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脊柱骨折 健康教育路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医院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建设的融合,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探讨了医院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建设融合的意义与价值,并提出一些策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建设的融合,可以进一步加强医护人员的思想认同和价值观,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构建和谐人文医院。

  • 标签: 医院 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建设 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儿腹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 2017年 1月 1日 -2017年 12月 31日间收治的 160例小儿腹泻患者,按照随机对照试验原则,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80例。对照组患儿对症治疗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对症治疗后给予临床护理途径。统计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温变化情况、治疗后止泻持续时间、再腹泻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所用费用、家长对护理满意度情况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腹泻次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止泻持续时间、家长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治愈率为 70%,观察组则高达 9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小儿腹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儿病况,不但可提升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还能减少家长的经济负担,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小儿腹泻, 临床护理路径,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泻患儿护理中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4例腹泻患儿进行临床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所选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儿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儿住院期间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路径护理方式。对比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治疗花费及家长满意度。结果:在住院时间、治疗花费和家长满意度三个方面,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均具有明显优势,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路径护理的方式,能够有效节省腹泻患儿的治疗费用、缩短患儿住院的时间,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家长的满意度,因此建议将此方法推广至临床应用。

  • 标签: 腹泻患儿 临床路径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新时期背景下,各个行业的管理方式都趋近信息化的方式,医学档案的管理模式也开始融入信息化,实行医学档案信息化。在医学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将围绕新时期医学档案信息化,进一步阐述了医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管理途径进行研究探讨。

  • 标签: 新时期 医学档案 信息化管理路径
  • 简介:摘要:福利院儿童成长问题突出,传统的福利院养育模式存在短板,不能满足福利院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在社工主导服务模式下,社工人员应当秉持专业理念,拓展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提高社会工作服务水平,以利于儿童健康成长,推动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进步。

  • 标签: 福利院 社会工作 儿童发展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将工匠精神融入护理实训教学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卫生学校2021级护理专业的两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班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教学基础上融入工匠精神,对比两组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评分和实训成绩。结果 (1)教学后,观察组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评分(94.5±3.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评分(81.9±7.0)分,P<0.05;(2)教学后,观察组实训成绩(91.6±4.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实训成绩(82.4±6.9)分,t=5.451,P<0.05。结论 在护理实训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能增进学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提高实训成绩,值得推广。

  • 标签: 工匠精神 护理实训教学 职业认同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患者需求的日益提高,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本文旨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与影响。通过文献回顾与实证研究,本文发现临床护理路径在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文旨在为妇产科护理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广泛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妇产科护理 护理质量 患者康复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肠癌患者化疗护理管理中融合精细化干预的效果。方法 于 2018年 1月— 2019年 2月选取该院肠癌化疗患者 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研究组(精细化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 27例,比较癌因性疲乏程度、生活质量与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行为严重程度、情感、感觉与认知及情绪的评分均低,总分较对照组低,生活质量较对照组高,研究组护理效果( 96.29%)高于对照组( 7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肠癌化疗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能降低癌因性疲乏程度评分,提高生活质量且改善预后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关键词 ] 肠癌 ;化疗 ;护理管理 ;精细化干预 ;临床效果     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系统恶性肿瘤是肠癌,诱导因素是暴饮暴食或饮食搭配不当等,具有较高发生率,治疗手段是以手术或化疗为主,后者治疗期间患者易发生恶性呕吐等不良反应,导致其易产生负面情绪,机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或营养缺乏,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癌症患者存在严重心理应激反应造成病情康复欠佳,因此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切实配合对症护理干预手段是很重要的,缓解心理应激反应,便于提高化疗效果 [1]。该院于 2018年 1月— 2019年 2月选取收治的 54例肠癌化疗患者展开研究,分析肠癌患者化疗护理管理中融合精细化干预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肠癌化疗患者 54例,研究组( n=27):男 16例、女 11例 ;年龄 18~ 69岁,平均年龄( 45.68±7.04)岁 ;病程 1~ 4年,平均( 2.29±1.03)年。对照组( n=27):男 17例,女 10例 ;年龄 19~ 70岁,平均年龄( 45.73±7.18)岁 ;病程 1~ 5年,平均( 2.34±1.09)年。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检查符合肠癌的诊断标准 [2];均采用化疗治疗措施 ;自愿参与该研究 ;符合伦理委员会审核。     排除标准:意识障碍 ;合并严重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 ;凝血功能障碍 ;病例资料不全。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时监测患者病情,给予对症的饮食指导、心理指导与健康宣教等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联合精细化护理干预。①成立护理小组:根据消化科规章制度在护士长带领下成立专业性护理小组,给予组内成员精细化管理措施,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包含护理内容与重点,将科室人员排班进行精细化管理,将夜间值班、办公室值班与责任组排班等工作落实至实处,定期指导患者掌握护理问题,每个月总结护理期间存在的问题,便于后期能提出改进措施。②心理指导与环境护理: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定期向其及其家属展开宣教工作,详细阐述目前病情恢复情况、化疗药物与注意事项等内容,主动与患者沟通,鼓励阐述内心想法,采用呐喊或倾诉等方式缓解心理负担,切实掌握其产生负面情绪的因素,便于提出针对性处理办法,同时营造舒适且安静的病房环境,将温度与湿度均調节至合理范围,避免外界因素对化疗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定期开窗通风并做好室内清洁消毒工作,夜间减少巡视次数避免影响睡眠质量 [3]。③饮食与药物指导:化疗期间实时观察患者各生命体征,发生异常及时上报处理,切实掌握其各项基础资料,明确是否具有化疗药物外渗史或药物过敏等既往病史,便于根据病情实际情况合理用药,向患者与家属详细阐述药物剂量与使用方法,告知遵医嘱按时且按量服用药物,禁忌发生随意停药或调整药量等情况,发生不良反应给予持续性改进措施,避免患者发生不良心理状态影响化疗效果,同时待患者病情稳定给予营养均衡指导,采取清淡易消化饮食缓解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增加维生素与高蛋白摄入量满足机体实际所需营养需求,保持禁烟禁酒且养成规律性生活习惯,禁忌食用辛辣与刺激性较强食物,适度开展有氧运动提高抵抗力,将运动强度与振幅设置在合理范围,避免过度锻炼对病情康复产生直接影响,为化疗护理管理的时效性提供可靠性保障 [4]。     1.4  观察指标     癌因性疲乏程度:参考 Piper疲乏修订量表 [5],评估行为严重程度、情感、感觉与认知及情绪的分值, 0~ 10分代表不同程度疲乏评分, 10分表示严重影响,分值越低说明护理干预措施越显著。     生活质量:参考 SF-36健康问卷调查量表评估 [6],包含躯体限制、生理状态、情感限制与生命活力的分值。     护理效果:显效:不适症状消失且各体征恢复正常 ;好转:不适症状改善明显且各体征基本恢复 ;无效:与上述条件不符,有效率(显效率 +好转率)越高则干预措施越显著 [7]。     1.5  统计方法     使用 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不良情绪与生活质量)以( 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行 t检验。计数资料 [n( %) ]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行 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癌因性疲乏程度     研究组较对照组行为严重程度、情感、感觉与认知及情绪的评分均低,总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生活质量     研究组较对照组躯体限制、生理状态、情感限制与生命活力的分值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护理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得出体会为后续治疗方案效果的进一步提升打下基础。 方法: 选取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80 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 n=40 ,临床护理路径方案)与对照组( n=40 ,常规护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方式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快速恢复生活能力。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脑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于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路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来我门诊就诊的80例患者开展研究,双盲法分为乙组同甲组,各40例。乙组以常规护理管理为主,甲组以护理安全管理路径为主,比较甲乙两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不同护理安全管理后,甲组门诊环境评分、就诊流程评分、健康教育评分、护理技术水平评分都大于乙组(P<0.05);甲组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小于乙组(P<0.05)。结论:于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有效确保患者安全。

  • 标签: 门诊 护理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路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所发挥的护理效果。 方法: 抽取我院于 2017 年 4 月 ~2019 年 5 月诊治的脑出血患者 86 例作为护理对象,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43 例,研究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自理能力( Barthel 指数 )、住院时间和并发症例数。 结果: 研究组患者自理能力显著提升,住院时间短 ;研究组出现 2 例并发症,对照组出现 11 例并发症,研究组 并发症例数少,组间数据对比有意义( P<0.05 )。 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可显著促进疾病康复,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预后,护理价值高。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脑出血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 ~2019年 10月收治的 50例腹泻患儿,采取随机数表法将 50例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 n=25)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 n=25)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两组腹泻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家属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腹泻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比对照组低,家属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小儿腹泻护理中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快速改善患儿腹泻症状,家属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小儿腹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急诊护理路径护理的临床价值探究。方法:选取20例来我院急诊科进行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在患者接受急救的过程中,分组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急救护理处理,即传统护理路径(对照组)、急诊护理路径(观察组)的护理,对于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结果好,各项数据较之于对照组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进行急性为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时间,主张利用急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升患者救治期间的抢救效率,而且患者能够尽快康复出院,死亡率较低。

  • 标签: 急性 心肌梗死 急诊 护理 路径 抢救 康复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