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融合术的术后护理经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腰椎融合术的术后护理经验

樊文婷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上海市 200083

[摘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然而对于顽固性的腰腿痛反复发作,或伴有足下垂,马尾综合症等神经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考虑手术治疗。目前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最广泛的标准术式,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多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然而大部分病人术后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腰腿痛症状。早期合理有效的术后护理及术后早中期的术后康复指导则直接影响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及远期疗效。通过对我院2017—2019 年进行腰椎融合术的术后护理经验的总结,介绍腰椎融合术术后的预防护理,通过一系列术后护理、康复训练、功能指导锻炼,有效地减少了术后患者并发症,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护理;康复;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负担逐渐加重。长时间的伏案工作、长途开车等原因导致腰椎退变疾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临床上常通过腰椎融合术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进行治疗,以帮助患者缓解病症,减轻患者的临床不适感。而术后康复护理及指导对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作用。针对腰椎融合术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并进行专门的康复指导,能使患者满意度、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质量都得到显著提高。现将护理体验报告汇总如下。

  1. 术后护理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01月~2019年0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5 例,女性患者55 例,年龄最大的为80 岁,年龄最小的为27 岁,都有严重腰腿疼痛伴有下肢症状,全部患者均在全麻下进行腰椎融合术,对其术后开展护理工作。

1.2 生命体征监测去枕平卧6h,吸氧,应用心电监护,做好生命体征监测,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并记录。

1.3 术后切口情况术后48h内密切观察伤口渗液、渗血情况,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放置引流管者,应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松动;并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量及颜色。卧位应头低脚高位。

1.4 术后饮食术后护士每小时评估患者1次,在患者达到麻醉清醒标准、肠鸣音恢复、患者有进食意愿时即鼓励进食,进食前先饮水30-50ml,观察患者无呛咳、恶心、呕吐反应,即可指导其进食清淡食物,以软食为主,首次进食不超过50g。术后第2天无胃肠道不适症状可少量多餐,进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逐渐恢复常态饮食。1.5 疼痛护理护理操作应轻柔,尽量减少刺激。出现疼痛时,护士应态度和蔼,使用安慰性语言,使患者感到温暖,有安全感、依赖感,从而适当减轻疼痛[1]。必要时使用止痛剂,也可用安慰剂来代替止痛药。有文献报道,约35%的患者服用安慰剂后。疼痛显著缓解。[2]

1.6 患者的心理活动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术后患者更关心手术是否成功,因此要及时告诉患者手术成功的消息,以缓解紧张的心情。对于伴发紧张、焦虑、恐惧或抑郁情绪者,首先应充分理解患者心理活动,允许患者在一个阶段内对突发事件表现出情感反应;其次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现状,让患者参与,提高积极性,使其重建生活信心。[3]

  1.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2.1 压疮 术后平卧硬板床,6h内给予去枕平卧位,术后每2-3h协助患者轴线翻身一次,翻身时由护士协助,一手置于患者肩部,一手置于患者髂嵴部,双手同时用力,动作应稳而准,避免脊柱扭曲,保持腰椎稳定性,侧卧时间15~30 min;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平整;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擦洗全身。预防压疮发生。

2.2 伤口感染 预防术后感染是手术成败的重要环节之一。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并及时更换污染敷料,引流管不得超过,切口高度,术后每4小时测量1次体温[4],定时检测患者生命体征。

2.3 肺部感染 长时间卧床,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咯出,尤其是老年人、长期吸烟或术前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更易发生。应加强术前床上深呼吸、咯痰练习,术后鼓励患者咳嗽,加强翻身扣背,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每日2次。

2.4腹胀和便秘 腰椎术后腹膜后形成血肿,刺激位于脊柱两旁的交感神经节和脊柱前方的交感神经纤维,使支配肠道的神经功能紊乱,造成胃肠道收缩、蠕动、推进减弱[5];术中手术操作对腹腔脏器的刺激;麻醉药品的抑制作用;肠道准备不充分;术后活动少;过早进食;低钾血症;止痛泵及麻醉药的使用[6],通理上应在患者达到麻醉清醒标准、肠鸣音恢复、患者有进食意愿时即鼓励少量饮水,促进消化液分泌,胃肠蠕动,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2.5泌尿系感染 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患者一般需留置导尿,术后机体抵抗力减低,易发生尿路感染。其他原因包括:术前的尿路感染未完全控制,导尿时未严格无菌操作,保留尿管的处理不当。护理上应注意保持尿道口的清洁;留置导尿者,每周行膀胱冲洗2次,每天应用温水清洗会阴2—3次,用碘消毒棉签消毒尿道口及尿管,引流袋应低于膀胱水平,防止尿液倒流而造成逆行感染,并定时关闭尿管,一般3—4 h放尿1次,鼓励患者多饮水,训练膀胱的功能。

2.6 下肢静脉血栓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骨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危害严重。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为血液高凝、血流滞缓及血管壁损伤。术后第1-3天即应开始指导患者直腿抬高训练,加强下肢功能锻炼,严密观察下肢有无肿胀、疼痛,皮肤青紫或潮红,皮温高等情况。并监测术后体温、脉搏及小腿周径、腓肠肌触痛等,必要时可给予抗凝药物。[7]

  1. 康复及锻炼指导

3.1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及制动是治疗的基础措施之一,急性期患者神经根受刺激症状明显、疼痛加剧、行走困难,嘱患者卧硬板床1周或至疼痛症状减轻。注意腰椎的保护,避免过早、过多负重以及剧烈运动,下地活动时腰围保护。因此,我们建议患者在术后早期,即术后l周内避免负重,1周后可下床站立和行走,在1个月内避免久坐,减少术后腰痛的发生;

根据患者术后恢复及耐受力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锻炼程序,锻炼的强度以每天锻炼结束后不影响患者夜间睡眠为准。锻炼方式:麻醉消失后即可进行双下肢功能锻炼,24 h内协助或指导患者做踝、膝、髋关节小范围的伸屈运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4 h后进行下肢直腿抬高练习,以增强下肢肌肉力量,15 min/次,3次/d,预防手术后神经根粘连,直腿抬高训练应该从术后第1天开始,一直坚持到术后6周,即基本度过血肿形成与瘢痕硬化挛缩期。

术后2周可以加强腰背肌肌肉强度锻炼,采取俯卧位背部肌肉锻炼法:也称飞燕点水法,锻炼时嘱患者俯卧在硬板床上,去枕,双手背后,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同时膝关节伸直。两大腿用力向后也离开床面,持续3-5 s,然后肌肉放松休息3-5s为一个周期,腰背肌锻炼幅度由小到大,早晚各锻炼一次,每次20-30个周期,以松解腰背肌,臀肌的痉挛,增加腰背肌的力量。手术后3~4周佩带腰围逐步下床活动。可以患者感觉没有劳累感为标准,适度活动。

3.3 健康指导:嘱患者继续行功能锻炼,可减少压疮、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恢复期不宜久坐,减少弯腰,教会患者下蹲拾物的方法,大小便应使用坐便或座厕凳,避免同一种姿势维持时间过久,应不定时的改变体位。腰部不能负重,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排便时间太长所致的腰肌疲劳。术后3、6、12个月复查腰椎X线,1年后可复查CT以了解腰椎融合情况。1年内尽量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以免增加腹压。

  1. 总结

腰椎间盘突出是因为腰椎间盘的退化、破裂以及后凸而造成的对神经或者脊髓压迫形成的综合症状,有病程长、反复发作、多方求医直到保守治疗无效最后才选择手术治疗的特点。腰椎融合术是缓解患者症状的最终手段之一。通过护士的科学指学,有针对性地解除或缓解一些护理问题,如预防神经根粘连、保持大小便通畅,减少慢性损伤的发生及加强腰背肌锻炼的方法等。因此,结合我们的经验,对腰椎融合术术后患者采取实施优质护理并进行专门的康复指导与锻炼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安海霞,高雪梅,肖志鑫,等.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30—331.

[2]任小清,沈肪,祁斌.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的调查与护理对策[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l,43(8):1006一1007.

[3]苏巧仙.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观察与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2):371-371.DOI:10.3969/j.issn.1672-5085.2013.02.406.

[4]刘栋,沈忆新,郝剑.腰椎滑脱内固定术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J].中国骨伤,2008,21(4):253—255.

[5]胡世俊.早期系统化护理在防治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中的应用体会[J]. 东南国防医药 ,2007,9(3):219-220.

[6]陈琳,廖彬,郭声敏.预防护理对腰椎结核及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后腹胀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5,20(2):28

[7]贾敬俊,孙建,韩兰.不同时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B).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