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量现代化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医院运营管理中,促使医院信息化水平大大提升。相较于传统技术而言,可以为医院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医疗资源和数据信息共享,以便于推动医院信息化转变。本文就 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下医院信息化建设展开分析,把握技术要点,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朝着更高层次发展。

  • 标签: 医院信息化 大数据 云计算
  • 简介:摘要:目的:就综合医院健康体检大数据标准化构建与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健康体检数据,根据《体检检查项目数据集》和《体检检查项目数据值域代码》标准化处理我院体检数据。结果:处理、分析我院体检数据后,总结大数据标准建设的核心内容及应用原则,从而构建医院体检标准数据,改善了体检质量,促进了体检者满意度的提高,反应用前体检者满意度则相对较低,呈现的差异较大(P<0.05)。结论:健康体检大数据标准化构建和应用在健康管理学科内涵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可实现医院体检质量的控制,或是服务流程的优化,在促进医院健康体检水平提高方面起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医院健康体检 大数标准化构建 应用
  • 简介:【摘要】:分析应用药理学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总结目前我国应用药理学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的状况与不足之处,思考应用药理学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今后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应用药理学 教学资源库 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及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采取心内科介入治疗的患者86例进行研究分析,将8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有1例血压下降,1例呕吐,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后,有3例血压下降,3例呕吐,2例腹股沟血肿,2例室颤,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较大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依从率对比具有较大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采取心内科介入治疗的患者在护理中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但是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采取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病率,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心内科介入治疗 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工作中加强对患者护理安全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4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安全教育),收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安全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且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神经内科患者的安全教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护理安全知识掌握情况,降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加强安全教育 护理安全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的医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我国的医院中,消毒供应中心是一个特殊而不可或缺的部门。消毒供应对于医院来说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要负责着对各科室使用过的机械设备进行消毒灭菌,再将这些医学设备返还至各科室。所以说消毒供应负责管理者医院各类无菌器械的监管工作,如果消毒供应工作出现漏洞,都会对医院造成十分巨大的影响。小泽是该机械使用时会对患者产生细菌感染,更严重的情况就是会引发整个医院的污染,当时产生的影响不再是个人的,而是整个医院的。对于现阶段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来说,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还是可以发现有许多安全隐患的,如果这些安全隐患发展下去,一定会对整个医院的安全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章对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研究,并对消毒供应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希望能够促进消毒供应中心的发展。

  • 标签: 消毒供应 安全隐患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精神科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种类以及导致其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安全管理措施积极防范诱因,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方法:从本院精神科选择涉及不良事件的患者 80例,发生时间在 2017年 9月至 2018年 9月,对不良事件的种类、发生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不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结果:精神科的不良事件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暴力事件,发生率为 28%(18/80),一方面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24%(15/80)。导致不良事件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患者、护理人员、医院管理等。结论:由于精神科患者精神状态异常,因此对常见事物的认知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对自身行为缺乏自控能力,其护理工作面临较多的风险。因此,精神科护理工作要更加谨慎、专业、细心,从护理技能、制度规范等方面加强管理,以保证患者安全,减少暴力事件,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疗养环境,促使患者康复。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工作 不安全因素 安全管理 对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在三级综合医院院内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体系建设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旨在提高三级综合医院心肺复苏的急救水平。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ICU和心血管内科的24名新员工及一二线值班临床医生为研究对象,均给予AHA心肺复苏指南(含BLS、ACLS)中涉及的急救技术培训。2015年给予常规模拟人培训,2017年在 2015年的基础上实施师资同质化培训,2019年运用PDCA循环改进培训体系,比较各年份考核成绩、考核优良率,分析不同类别学员的培训情况。结果:在急救前处置、徒手CPR、电除颤、气管插管、ACLS团队协作等评分方面,2019年均高于2017年和2015年,2017年均高于2015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考核总体优良率方面,2019年高于2017年和2015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015年和2017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9年运用PDCA循环改进培训体系后,不同性别、工作年限、文化程度学员之间考核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接受2次或3次培训者考核情况优于只接受1次培训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三级综合医院院内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体系,对培训的效果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 三级综合医院 心肺复苏 急救技能培训体系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药环节的安全管理。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188例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后由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进行配药,入组时间为2018年8月-2020年8月,分组方式以随机数字表方式开展,分别采用安全管理(实验组,n=94)及常规管理(对照组,n=94)开展配药环节干预,分析管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配药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安全管理方式开展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药环节的管理,可降低配药错误发生概率,提升患者满意程度。

  • 标签: 静脉药物 配置中心 配药环节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呼吸内科患者护理安全防范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某医院近2年来收治的100例呼吸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为了突显对比效果,将上述样本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并将其设定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为其安排常规性护理工作,针对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性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做好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结果:试验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跌倒、院内感染、烫伤的患者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数量。结论:呼吸内科患者护理中,安全防范策略的科学运用,能够有效降低护理安全问题的出现。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安全隐患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沙巴曲缬沙坦在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应用中的观察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9 月期间收治的 56 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首先对患者实施 β 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常规药物治疗,后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停用 36 小时,改用沙巴曲缬沙坦治疗,每天口服两次,每次 50 毫克,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逐渐改变药量,持续药物治疗 12 个月以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 SBP 、 LVEDD 、 LVEF 值,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56 例患者在接受沙巴曲缬沙坦治疗后 SBP 、 LEVDD 、 LVEF 值明显优于治疗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将沙巴曲缬沙坦应用到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大大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了安全性, 值得临床中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临床治疗 效果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用安全管理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安全事件发生率的效果。方法:以随机分组的方法,选取80例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这一时间段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患者为对照组(n=40例),实施安全管理的患者为观察组(n=40例),从护理操作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两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操作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神经内科患者应用安全管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给予患者高质量的护理操作与服务,从而让患者的各项临床护理需求得到满足,同时还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安全管理 神经内科 护理管理 安全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要想提高护理质量,就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对进行护理,这样才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在妇产科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直接关系着母婴两代人的生命安全。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妇产科护理中依旧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的质量,本文对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以及细节管理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帮助。

  • 标签: 妇产科护理 安全隐患 细节管理 措施 
  • 简介:摘要:药物安全预警主要是指对有关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检测,从而保证药物能够有效的投入到未来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其中会涉及到药物的不同使用和药物之间的检查,药物质量和药物安全密切相关,因此我国需要做好药物安全预警工作,从而对药物的结构进行准确的分析,避免药物间的不良作用。本文从药物分析技术出发,探索药物分析技术,在药物安全预警中的作用,提升未来药物的使用质量。

  • 标签: 药物分析技术 药物 安全预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肾内科危重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及对策。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的200例肾内科危重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管理组对于我院的肾内科危重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护理安全管理组对于我院的肾内科危重患者开展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对护理质量的评价;肾内科危重环境安全性;护理前后生命体征;肾内科不安全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安全管理组对护理质量的评价高于常规护理管理组,P

  • 标签: 肾内科 危重患者 护理 安全管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设计外科护理缺陷归因,制定安全护理措施。方法:采用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神经外科护理缺陷20例,对该20例护理缺陷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制定安全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护理缺陷发生的因素主要有,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基础护理、交接班时没有严格按照流程完成、没有按要求执行查对制度、对患者病情没有按要求进行观察、没有严格执行护理操作。结论:护理缺陷的发生是由众多风险因素引起的,要想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就必须要加强护理管理,制定完善的监管制度,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意识,提高风险因素的管理,任何时间段内容的护理安全管理都要给予重视,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出现护理缺陷问题。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缺陷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与用药安安全。方法:选取于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且涉及到西药房高危药品的100例病患,分为50例对照组与50例观察组,且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5名管理人员负责。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病患的用药不合理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管理人员的护理技巧评分、用药须知评分、知识掌握评分以及注意事项评分、病患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病患的用药不合理率比观察组高,且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0.05,具有明显差异;对照组病患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观察组高,且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0.05,具有明显差异;对照组管理人员的护理技巧评分、用药须知评分、知识掌握评分以及注意事项评分均比观察组低,且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0.05,具有明显差异;对照组病患的治疗满意度比观察组低,且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0.05,具有明显差异。结论:做好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用药不合理率,降低病患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能够提升管理人员的护理技巧评分、用药须知评分、知识掌握评分以及注意事项评分,还能够提升病患的治疗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西药房 高危药品管理 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