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手术治疗的护理措施。 方法: 以本院 2018 年 1 月 10 日 -12 月 10 日下肢动脉硬化 闭塞症介入手术治疗 40 例 患者 为研究对象,总结患者护理措施,观察其护理效果。 结果: 手术前,患者踝肱指数( 0.31±0.24 ), 完成 手术 治疗 后 ,其 踝肱指数( 0.96±0.31 ),表明患者完成手术后踝肱指数明显高于手术前,组间差异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取介入手术治疗 时,向 患者进行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手术治疗 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交感神经连续阻滞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引起下肢疼痛的患者 24例,在 CT引导下行腰交感神经阻滞及置管术,术后行腰交感神经连续阻滞治疗,采用数字评分法( NRS)对下肢疼痛症状进行评价。结果: 20例患者下肢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下肢皮肤温度升高, NRS评分显著降低( p< 0.05),有效率达 83.3%,且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腰交感神经连续阻滞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腰交感神经阻滞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步行锻炼、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8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80例,按照疗法分组,A组(步行锻炼)40例,B组(手术治疗)40例,比较疗效、预后情况。结果:疗效比较,A组有效率[85.00%(34/40)]低于B组[95.00%(38/40)](P<0.05);预后情况比较,A组并发症发生率[0.00%(0/40)]低于B组[5.00%(2/40)](P<0.05)。结论:手术治疗和步行锻炼均有利于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直接疗效显著,步行锻炼安全性较好,两种疗法具有可行性。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疗效 手术 步行锻炼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不同护理干预在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术后再灌注损伤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4 月 ~2018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下肢动脉栓塞症患者,采取介入手术后再灌注损伤的 82 例参与本次研究,将 82 例患者分为实验组 41 例和对照组 41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对比不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后,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具有差异则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P 〈 0.05 )。实验组患者的血清 CRP 、 CK-MB 、 c-Tnl 指标在术后 1h 、术后 24h 高于手术前,术后 72h 对照组的 CRP 指标高于手术前 ,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实验组无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为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术后再灌注损伤实施优质护理的患者,能够提高护理效果,改善血清指标,促进患者机体康复,提高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 标签: 优质护理 下肢动脉闭塞症 介入手术 再灌注损伤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性病变应用血管内再通术与劲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对比。方法 研究对象由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7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性病变患者组成,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分组,对照组行支架置入术(35例),实验组给予血管内再通术(35例),相较其NIHSS评分与改良Rankin评分情况。结果 由两组 NIHSS、Rankin评分情况可知,具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性病变中血管内再通术与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相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疗效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性病变 血管内再通术 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中药通脉汤联合前列地尔与血栓通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40例作为本次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20例/组。常规组患者采取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开展不同治疗方案后,比较和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采取中药通脉汤联合前列地尔与血栓通的中西医治疗方案,有效的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预后效果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中药通脉汤 前列地尔 血栓通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武警江苏总队医院 江苏 扬州 225000 【摘要】 目的 讨论大脑白质消溶症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6月— 2019年 4月间我院收纳 82例大脑白质消溶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 41例纳进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开展),剩余 41例纳进实验组(按护理干预模式进行开展),比较 2组护理价值。结果 实验组总满意度是 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3.17%( P< 0.05);实验组精神障碍、智力低下、偏瘫总发生率是 12.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31.71%( P< 0.05)。结论 大脑白质消溶症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临床体会 大脑白质消溶症 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会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此类患者应用中药复方进行治疗后所具有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目标为我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这些患者全部在我院接受治疗,按照不同的治疗措施将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研究,两组中各有50例患者,对比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指标情况,同时明确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对比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可以发现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产生的差异十分明显(P<0.05)。对比患者在治疗前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后,并没有发现具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在经过治疗后进行对比,可以明确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优秀很多,产生的差异也较为明显(P<0.05)。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优秀很多,产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进行治疗时,对患者应用中药复方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还可以提升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同时以此方式治疗后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着很高的安全性。

  • 标签: 中药复方治疗 缺血性脑中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康复护理对脑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 方法: 选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至我院治疗的 76 例脑中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8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过程中,应用中医康复护理,护理前后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指标。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 P > 0.05 ),护理后,观察组评分较优( P < 0.05 )。 结论: 对于脑中风患者,应用中医康复护理,能够较好的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的恢复。

  • 标签: 脑中风 肢体运动功能 中医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脑中风患者恢复期予以中医辨证施护的临床效果。 方法: 抽取我院 2017.1-2019.6 接纳脑中风患者 94 例,分为辨证施护组及常规组,各 47 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辨证施护组落实中医辩证施护,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 辨证施护组 NIHSS 评分更低, ADL 评分更高( P < 0.05 )。 结论: 脑中风患者恢复期予以中医辨证施护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脑中风 中医辨证施护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减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疼痛的实际 效果。 方法:选取 2016年 2 月 到 2019年 5 月我院收治的 608 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出现疼痛感时给予不同的镇痛方法,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之后疼痛情况是否有所改善。结果:护理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 NRS 评分分别为( 7.81±0.80 )分、( 7.80±0.77 )分,差异不显著( P>0.05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 NRS 评分分别为( 5.63±0.58 )分、( 3.49±0.41 )分,差异显著( P<0.05 )。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 76.32% ( 232/304 ),观察组为 92.43% ( 281/304 ),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术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8月到2022年2月收治的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40例进行研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给予全面护理。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达95.00%,远超对照组的75.00%,NIHSS 评分、QOL 评分较对照组更优,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全面护理 急性闭塞性脑梗死 介入溶栓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采取放射介入联合动脉栓塞治疗产生的临床疗效。 方法 于本院筛选出 86 例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病历资料来源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使用抽签法对 83 例患者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各 43 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方式为对照组,给予放射介入联合动脉栓塞治疗为实验组,对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 对 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 95.35% 高于对照组 81.40%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 P< 0.05)。 结论 对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给予放射介入联合动脉栓塞治疗有显著疗效,相较于常规内科治疗方式能提升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加快止血速度,促进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 标签: 内科 动脉源性胃出血 放射介入 动脉栓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使用 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CTCA )检查的诊断意义。 方法 现对临床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展开研究,入院时间在 2019 年 2 月至 2019 年 12 月间,选取其中 132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 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GAG ),以 GAG 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探讨 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诊断意义。 结果 CTCA 检查的狭窄占比率为 71.97% ,正常的占比率为 28.03% ;而 GAG 检查的狭窄占比率为 77.27% ,正常的占比率为 22.73% ,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比较显示无明显差异( P < 0.05 ); CTCA 检查后的符合率为 93.21% 、特异性为 93.33% 、灵敏度为 91.18% ,。 结论 CTCA 检查结果和 GAG 检查结果之间无明显区别,且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在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狭窄 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