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应用碘131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入样本80例,均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手术治疗,选入样本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将样本经双盲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0例,一般资料对比后分别予以术后碘131治疗、术后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总结患者的治疗效果与远期复发转移情况(1年、5年、10年)、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角色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这一数据对比上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在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相比于参照组更高(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5年、术后10年的复发转移率相较于参照组更低(P

  • 标签: 分化型 甲状腺癌 碘131 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60例,将其分为甲乙两组,采用全切和次全切两种方式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及对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显示,采用全切手术对患者治疗后,乙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甲组,乙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甲组。且P<0.05。同时,有进展生存组肿瘤直径在3厘米以上、滤泡型甲状腺癌、TNM分期IV期、淋巴结转移占比率高于无进展生存的一组患者,由此可知肿瘤直径、滤泡型甲状腺癌、TNM分期IV期、淋巴结转移占比率为影响甲状腺癌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结论:采用全切的方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且滤泡型甲状腺癌、TNM分期IV期、淋巴结转移占比率及肿瘤直径为影响患者手术效果的独立因素。

  • 标签: 不同手术方式 分化型甲状腺癌 临床效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背景:以往研究已经证实,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ces, DBM)是骨修复重建一种很好的选择。然而,DBMs有限的骨诱导能力不足以更好地修复骨缺损。成骨细胞(Osteoblasts, OBs)是骨组织的主要细胞成分,在新骨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OB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是骨形成的主要成分之一。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将DBM与OB的ECM相结合,以构建可用于骨重建的新型支架材料。方法:本研究将OBs在DBMs的表面上培养10天后制备OBs-ECM-DBMs(OEDBMs)。评估了一系列材料特征,例如OB和ECM的残留,OEDBMs的细胞毒性和骨诱导能力。结果:在OEDBMs中观察到较低的细胞残留和较低的DNA含量。与DBM相比,OEDBM具有更多的骨组织有机基质蛋白,如骨钙蛋白,骨桥蛋白和胶原蛋白I。当在两种材料上培养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都具有良好的生存能力。与DBMs组相比,OEDBMs组中rBMSCs的成骨基因明显上调。结论:上述结果表明OEDBMs用于骨组织工程中,具有很好的使用前景。

  • 标签: 细胞外基质,骨诱导性,去矿质骨基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螺旋CT能谱成像对结直肠癌病理分化程度的诊断意义。方法:将本院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之间确诊为结直肠癌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5例(螺旋CT能谱成像)和对照组45例(常规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准确评估结直肠癌人数、病理分化程度正确人数以及肿瘤复发监测准确人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准确评估结直肠癌人数、病理分化程度正确人数以及肿瘤复发监测准确人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螺旋CT能谱成像诊断,能够有效预测结直肠癌分化程度,为临床医师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螺旋CT能谱成像 结直肠癌 病理分化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手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患者进行开放性甲状腺癌切除术,研究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表现出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组间数据表现出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腹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手术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手术 分化型甲状腺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上升,但死亡率却在下降。这与131I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中的广泛应用有关,中高危DTC患者的预后也与131I“清甲”治疗是否成功密切相关。然而大剂量的131I也会对身体造成各种不良反应,包括近期反应和远期反应。临床医生应早期对不良反应进行干预并有效治疗,从而减低患者的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甲状腺癌 内照射治疗 131碘放射性同位素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Miccoli手术及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21年7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A、B两组,A组行传统甲状腺手术,B组行改良Miccoli手术,对比疗效。结果:B组各项手术指标均较A组更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00%与4.00%,B组更低(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甲状腺手术,改良Miccoli手术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包括创伤性更小、术后并发症更少以及术后恢复更快,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Miccoli手术 传统甲状腺手术 甲状腺癌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I-131联合利可君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本次实验的对象是2019年5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依照硬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I-131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I-131联合利可君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I-131与利可君联合用药的效果。结果:将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对比以后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I-131 利可君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医务社会工作专职化模式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要,因为我们只有不断的完善我国当前的医务社会工作专职化的模式,我们才能够让我国的医疗环境得到保障,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推动我国各个方面的进步与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笔者对我国目前的医务社会工作专职化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探究,并对我国未来的医务社会工作专职化模式的发展趋势作了一定的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对我国未来的医疗社会工作专职化模式的探索和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同时也希望这些内容能够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专职化的模式。

  • 标签: 医务社会工作 专职化 探索
  • 简介:摘要:社会办医已逐渐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会资本办医研政策究较为粗浅,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理论视角单一,研究成果缺乏创新性,尚需扩大研究领域和范围,推动社会办医领域走向深入。

  • 标签: 社会办医 政策 综述
  • 简介:摘要:养老问题一直都是受社会阶层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也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如何解决养老问题,让老年人度过幸福、安详的晚年,这是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对医养结合模式下社会工作介入养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路径。

  • 标签: 医养模式 社会工作 养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对干眼症患者社会心理状况的影响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9年9月到2020年10期间所收治的6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2例。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社会心理状况。结果 两组有差异(P

  • 标签: 优质护理 眼症患者 社会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社会交往障碍自闭症儿童中应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1.6至2022.5我院收治的50例社会交往障碍自闭症儿童进行探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予以一般护理)与试验组(25例,予以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闭指标、病情缓解状况以及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方式护理后,试验组儿童自闭评分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病情缓解状况及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结论:将康复护理运用于心境障碍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中,可以有效缓解儿童自闭情况,促进儿童正常生活与交往,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自闭症 社会交往障碍 康复护理 常规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及精神卫生三级预防对精神病患者自我控制程度及防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将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研究人员在该时段内调选某社区资料,登记有效的86名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采用对比分组实验,分析患者的防治效果。分组方式为计算机随机分组单组内设置43名患者,并根据实验习惯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防治实验组,患者则应用心理疏导配合精神卫生三级预防干预,分析患者的防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防治完成后,病情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并且针对患者的自我控制程度进行评价后,发现实验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对于精神病患者应用心理疏导及精神卫生三级预防,能够使患者的自我控制程度得到改善,优化患者的病情状况时,后续治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 标签: 心理疏导 精神卫生三级预防 精神病 自我控制程度 防治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适应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80例住院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以我院制定(自制)的“作业疗法”形式开展对患者的康复指导。选取住我院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施予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我院自制的“作业疗法”形式开展对患者的康复指导,康复前后分别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定。结果:观察组的沟通技能、社会技能、基本生活技能以及高级生活技能均低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解决养老问题,国家大力鼓励民间发展养老机构,提高老龄人生活质量。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构养老服务发展比较晚,机构养老相关体系不健全,导致机构养老服务质量低、专业水平不足,无法满足老龄人的实际需求。将社会工作的方法接入到机构养老服务方面,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因素影响,出现不同角色价值冲突、专业工作认可度、角色定位等伦理困境,成为社会工作者参与机构养老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机构养养老实践中的社会工作伦理困境以及对应策略。

  • 标签: 机构养老 社会工作伦理困境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抑郁症患者采用团体心理治疗对改善社会功能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佛山市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2020年7月-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分组(各组40例)探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团体心理治疗,观察两组SCSQ评分、防御方式、SDSS评分。结果:两组对比,观察组SCSQ评分更高(P<0.05);治疗前后,两组防御方式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SDS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D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团体心理治疗可显著提高抑郁症患者积极应对能力,提高社会功能,可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团体心理治疗 社会功能 防御方式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医务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两者的联动服务模式被认为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等弱势群体需求的有效途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医务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联动服务模式,探讨其实施路径和效果。希望通过对这一模式的研究,为医疗服务模式的改革和升级提供借鉴和思路。

  • 标签: 医务社会工作者 志愿者 联动服务模式 策略建议
  • 简介:[摘要 ]目的:以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应用康复护理对其社会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将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 78例分成参考组( n=39)和试验组( n=39),予以所有患者病情观察、生活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同时予以试验组患者康复护理。结果:干预后两组家庭内活动减少及婚姻职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其他各维度评分及 SDSS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可促进其社会功能改善。

  • 标签: 康复护理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