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对口腔真菌感染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影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28例口腔真菌感染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对患者的口腔真菌感染影响效果与满意度。结果给予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2.86%、未感染口腔真菌率为92.86%;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64.29%、未感染口腔真菌率为57.14%;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真菌感染实施优质护理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治疗作用,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可帮助患者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口腔真菌感染,护理满意度高,临床价值值得被认可。

  • 标签: 优质护理 口腔真菌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呼吸内科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口腔真菌感染感染率、病原菌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内的80例患者的口腔真菌感染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感染率5%;检出病原菌假丝酵母菌。把发生口腔感染的患者为观察组,无口腔真菌感染的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取卡泊芬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氟康唑治疗。结论呼吸内科住院COPD患者中,营养状况差、年纪大、联合使用抗生素、合并糖尿病的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较高,以假丝酵母菌感染最为常见,医护人员应根据其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控制。

  • 标签: 呼吸内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口腔真菌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感染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在我院内部收治的1986名患者,比较其不同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易感发生部位、耐药菌种类以及耐药菌感染致死率,来探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对人体生命健康的影响。结果根据最终的实验结论可以观察到,多重药物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并且这种感染对于患者的最终致死率也比较高。结论通过探究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来不断提示医务人员要密切监控高危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以有效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从而不断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asquelet技术在跟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2015-2018收治的25例跟骨骨髓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均接受6~18个月的随访,25例患者的切口均在术后14d内愈合,无再发骨髓炎征象和切口感染,且无供区并发症,术后不需要进行计划外手术,均行走自如。采用SamanthaX线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治疗后评分平均为3.85分。结论masquelet技术可治疗跟骨骨髓炎清创后骨折缺损,且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masquelet技术 跟骨感染 跟骨 骨髓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患者开展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的价值。方法纳入本院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小儿感染患者(n=300)作为研究对象,以感染类型为基准,分为试验组(n=150)、对照组(n=150),病毒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细菌感染患者为试验组,均开展血常规检验、C反应蛋白检验、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评估阳性检出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结果试验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患者开展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显著,可准确区分感染类型,提高临床阳性检出率,值得借鉴。

  • 标签: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小儿细菌感染 小儿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对骨科创伤患者伤口感染的影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50例骨科创伤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对患者的伤口感染影响效果与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给予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00%、伤口未感染率为100.00%;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60.00%、伤口未感染率为72.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创伤实施优质护理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治疗作用,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可帮助患者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患者伤口感染,护理满意度高,临床价值值得被认可。

  • 标签: 优质护理 骨科创伤 伤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呼吸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呼吸内科多重耐药菌患者的原因,执行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流程,制定护理措施并实施。结果62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达到良好的效果。结论对于呼吸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可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护理,有效控制了由多重耐药菌患者导致的院内感染的发生,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得以降低,杜绝暴发流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多重耐药菌感染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从2017年5月起到2019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感染患者中选取其中的8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将这8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优质组两组,两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优质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为95%,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为77.5%,优质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感染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提高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感染的护理效果,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多重耐药感染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2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均36例;对照组实施常会护理方式,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护理后治疗效果、临床相关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远高于对照组的77.79%(P<0.05);护理后,研究组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平均血压(MAP)、心脏指数(CI)、心率(CR)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ICU 感染性休克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急诊肺部感染患者病原体分布、药敏及药敏前后抗生素使用情况,为急诊肺部感染抗生素的合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9例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体情况、药敏试验结果、药敏试验前后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59例患者检出76株致病原,细菌株数49株,占比64.47%,其中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球菌分别19.74%、44.74%;肺炎支原体5株,占比6.58%;真菌13株,占比17.11%;巨细胞病毒9株,占比11.84%;革兰阳性菌中粪肠球菌敏感抗生素为青霉素G,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抗生素为苯唑青霉素,溶血葡萄球菌敏感抗生素为四环素;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敏感抗生素均为美罗培南,药敏试验前后抗生素使用与药敏试验结果一致率分别为27.58%、100.00%。结论革兰阴性球菌是急诊肺部感染中主要病原菌,对常规一线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其敏感抗生素大多为广谱、合成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建议尽早对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检测,明确感染病原体的种类,为临床医生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改善预后效果。

  • 标签: 肺部感染 抗生素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并研究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进行剖宫产手术后发生感染的产妇共50例,作为观察组,术后无切口感染的产妇共50例,作为对照组,从多个感染因素展开调查并分析其护理对策。结果通过比较可得出对照组中检查次数>2次为10%(5/50)、胎膜早破为14%(7/50)显著低于观察组检查次数>2次为40%(20/50)、胎膜早破为40%(20/50),而对照组中羊水污染12%(6/50)高于观察组6%(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是由于阴道检查次数过多以及所用的手术时间过长等,因此,在临床医疗中应该积极采用相关预防及临床处理对策,是控制剖腹产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方面。

  • 标签: 剖宫产 切口感染 护理对策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诊断的检验方法。方法分析2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生化、血细胞分析、血常规、细菌培养、痰支原体培养、酶联免疫法检验、冷凝集试验、血气分析等临床检验的结果。结果酶联免疫法检验结果显示,28例患儿中9例肺炎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10例急性支气管炎,5例支气管肺炎,4例支气管哮喘。痰微生物培养结果显示28例患儿中支原体阳性10例,肺炎链球菌阳性6例,肺炎克雷伯菌阳性6例,阴沟肠杆菌阳性6例。血常规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明显上升,其中白细胞计数<4.0×109/L7例,(4.0~10.0)×109/L8例,>10.0×109/L13例;血小板计数明显上升,血小板计数<10.0×109/L5例,>10.0×109/L23例。冷凝集实验结果显示阴性患儿11例,阳性患儿17例。血沉>20mm/h患儿5例,C反应蛋白(CRP)>10mg/L患儿7例。治疗后,患儿血清CRP水平为(4.41±0.13)mg/L,低于治疗前的(21.43±1.2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一检验结果对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不具特异性,只有通过多种实验室检测技术,结合多种检验的结果综合分析,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提高诊断率。

  • 标签: 小儿肺炎 支原体感染 疾病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会阴护理预防妇产科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7年1—11月妇产科病房留置导尿>7d、导尿前尿常规化验白细胞正常的患者52例,年龄13-87(60.70±6.12)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种分层,均衡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留置导尿期间菌尿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发生菌尿10例(38.46%),观察组发生菌尿5例(19.24%),经检验,χ²=4.59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菌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使用济安舒能液体抗菌膜喷雾进行会阴护理有效降低留置导尿管患者1周内尿道感染发生率,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会阴护理 尿道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给予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的效果,评价其疼痛程度。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8年7月间所收治的84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将84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鼻内镜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疼痛程度VAS等指标。结果两组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经过临床手术治疗,病情同治疗前相比均有了一定改善,但采取鼻内镜手术后鼻窦冲洗进行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而言,应用鼻内镜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所取得的效果优于常规手术方法,且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疼痛程度,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临床效果 鼻窦冲洗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新生儿感染的预见性护理干预要点。方法 将我院儿科 2018年 5月 -2019年 6月出生的 160例新生儿纳入本次研究,并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 80例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 80例新生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感染发生率、炎性因子指标。结果 研究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所降低( P< 0.05);两组新生儿 CRP、 PCT 等炎性因子指标较护理干预前均降低( P< 0.05),且研究组新生儿炎性因子指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减轻其机体炎性状态,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 标签: 新生儿感染 预见性护理 干预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患者58例,将58例妇科疾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在围手术期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恢复满意程度。结果对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观察组在术后体温升高、术后感染以及平均住院时间长短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疾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和护理,可以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有效的缩短了患者的病痛时间,加速了患者恢复的速度。

  • 标签: 围手术期 妇产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从我院2015年7月-2018年1月收治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抽取98例,对患儿特点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记录。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易引发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阵发性咳嗽,X线检查可见胸部斑片状阴影,实验室检查显示CK-MB升高。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季节、流行接触史、低补体状态、居住环境是引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在秋冬季,一旦小儿出现免疫力降低、持续高热、阵发咳嗽,且具有支原体流行接触史,说明可能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应立即诊断和治疗。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