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艾滋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研究选择我科室于2017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40位艾滋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表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精细化护理组,常规护理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而精细化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数显著提高,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也大幅提高,治疗效果更好。结论:对艾滋病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大幅提高其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结核加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的效果。方式: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共收治60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48人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按照病人的收治顺序随机进行数字编号,编号个位数为单数的为常规组,编号个位数为复数的为观察组,常规组进行抗结核治疗和保肝治疗,观察组进行抗结核治疗和保肝治疗结合抗病毒治疗。每组各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转基因动物进行概述,并在转基因动物在生物制药中研究和开发的应用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从而为制药业发展提出课参考性研究内容。

  • 标签: 转基因动物 生物制药 应用
  • 简介:摘要:基因芯片技术能够一次性将大量探针固定在支持物上,因此可以同时对待测样品进行序列检测及分析,从而避免了传统核酸印迹杂交技术操作繁杂、检测序列数量少、自动化程度低等不足。由于其显著的优势,使得基因芯片自从产生以来,就备受人们关注。近几年,分子生物学发展迅速,促进了基因芯片技术不断优化和完善,日益成熟,使其在各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系统、全面、高通量的优势与中医药多靶点、多效应、整体观的理论具有同一性,基于此,本文进一步论述基因芯片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希望给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 标签: 基因芯片技术 中医药研究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参芪地黄汤加减方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的疗效及作用。方法:纳入88例艾滋病患者进行探究分析,(时间:2019年01月~2021年04月),行对比性治疗研究,电脑数组排列随机分组,对照组(抗病毒药物治疗,n=44),实验组(参芪地黄汤加减方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n=44)。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肝损伤、皮疹、肾损伤、胃肠不适、贫血、失眠)。结果:(1)治疗有效率:实验组较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改善显著,(P<0.05);(2)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肝损伤、皮疹、肾损伤、胃肠不适、贫血、失眠发生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参芪地黄汤加减方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治疗效果显著,治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较少,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参芪地黄汤加减方 抗病毒药物 艾滋病 疗效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中的影响。方法:将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妊娠期肝炎发作的临床特征,和抗病毒治疗的成效。方法 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中挑选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具体划分为抗病毒治疗组(50例),以及护肝治疗组(50例)。抗病毒治疗组在护肝治疗的前提下,运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护肝治疗组只是保肝降酶治疗,比较组间两组肝功能、HBV, DNA载量、HBV血清学标志物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肝功能、HBV, DNA载量、HBV血清学标志物的改变,相比一般组,数据不同,具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妊娠期肝炎 抗病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甘肃省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携带率和突变谱。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甘肃省新生儿5090例,将其足跟血样本抽取出来进行十五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分析甘肃省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携带率和突变谱。结果:5090例新生儿中,携带遗传性耳聋基因238例,遗传性耳聋基因携带率为4.68%,其中男性128例,女性110例,遗传性耳聋基因携带率分别为2.51%、2.16%,男性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携带率高于女性新生儿(PG均质突变。结论:甘肃省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携带率和突变谱能够将参考提供给临床防控工作。

  • 标签: 甘肃省 常见 遗传性耳聋 基因 携带率 突变谱
  • 简介:摘要:调查发现,染色体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它是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染色体数目,或者是其构异常的总称,更是一类非常严重的遗传病,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诊断和治疗,会对患者的多个器官系统形态和功能带来影响,严重情况下还要造成胚胎死亡等情况。在目前我国医学研究中,临床上还没有无染色体疾病有效治疗方法,所以在产前诊断本病是预防这种症状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无创染色体非整倍体基因检测技术在产前胎儿染色体疾病诊断中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了诊断效率,还减少了胎儿畸形等问题的发生。基于此,本文对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内容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无创产前 基因检测胎儿染色体 非整倍体技术 临床进展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自体造血干细胞基因修复治疗MLD的临床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2018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的患儿,通过采集自体造血干细胞进行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转染后回输患儿体内,对基因修复后患儿进行随访观察,评估运动功能、语言能力和智力的改善情况;头颅MRI脑白质病变变化。结果:4例患者中随时间最长1例为4年9个月,最短1例为 1年2个月,2例语言功能均有改善,语速增快,字句增多,1例运动功能有改善,2例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均较前进展变差; 2例影像学头颅MR显示病变范围变小,所有病例芳基硫酸酯酶均升高,治疗后只出现近期口腔溃疡和骨髓抑制。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基因修复治疗MLD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无严重并发症,相对安全可行,其临床治疗效果仍有待深入研究。

  • 标签: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自体造血干细胞 基因修复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体用药基因检测选择对非早期结肠癌患者实施给药方案对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8例非早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组接受个体用药基因检测后给患者实施给药方案,对照组接受常规给药方案,对比两组患者在给药上的临床症状情况及安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安全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症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非早期结肠癌患者依据个体用药基因检测选择结果实施临床治疗,临床效果更好,更安全,可推广应用。

  • 标签: 个体用药 基因检测 结肠癌患者 给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