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感染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在我院内部收治的1986名患者,比较其不同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易感发生部位、耐药菌种类以及耐药菌感染致死率,来探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对人体生命健康的影响。结果根据最终的实验结论可以观察到,多重药物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并且这种感染对于患者的最终致死率也比较高。结论通过探究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来不断提示医务人员要密切监控高危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以有效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从而不断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从我院2015年7月-2018年1月收治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抽取98例,对患儿特点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记录。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易引发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阵发性咳嗽,X线检查可见胸部斑片状阴影,实验室检查显示CK-MB升高。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季节、流行接触史、低补体状态、居住环境是引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在秋冬季,一旦小儿出现免疫力降低、持续高热、阵发咳嗽,且具有支原体流行接触史,说明可能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应立即诊断和治疗。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科手术感染潜在危险因素,探讨针对性预防管理对预防患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上半年我院眼科患者发生感染的病例资料,分析其感染的原因及潜在影响因素,于2018年下半年制定并落实针对性的预防管理对策,对比干预前后患者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针对性的预防管理对策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下降,护理满意度显著上升,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下,眼科患者感染发生率高,制定并落实针对性的预防对策至关重要。

  • 标签: 眼科手术 潜在危险因素 预防管理 感染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站在护理学的角度对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其护理干预的最佳措施。方法对412例留置尿管患者进行回访调查与分析,从护理学角度探讨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在412例留置尿管患者中,有47例患者发生了尿路感染,感染吕为11.41%;尿路感染的发生受患者的年龄、病情、尿管留置的天数等因素的影响,与患者的性别无关。结论患者的年龄较大、病情较为严重、尿管留置的天数较长是导致患者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使留置尿管患者得到正确规范的护理,减少尿管的留置天数,降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

  • 标签: 留置尿管 尿路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足月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病原菌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85例作为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在我院分娩的无新生儿败血症的健康足月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对两组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足月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发生危险因素。结果85例足月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检出病原菌9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9.59%、革兰阳性菌占20.41%。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粪污染、GBS培养阳性、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以及妊娠期糖尿病进入回归模型(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胎粪污染、GBS培养阳性、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以及妊娠期糖尿病为足月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足月新生儿 早发型败血症 病原菌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呼吸内科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感染率、病原菌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内的80例患者的口腔真菌感染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感染率5%;检出病原菌假丝酵母菌。把发生口腔感染的患者为观察组,无口腔真菌感染的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取卡泊芬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氟康唑治疗。结论呼吸内科住院COPD患者中,营养状况差、年纪大、联合使用抗生素、合并糖尿病的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较高,以假丝酵母菌感染最为常见,医护人员应根据其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控制。

  • 标签: 呼吸内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口腔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近一年内进行治疗的72例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他们的病因以及临床特点,并进行系统化的分析。结果72例的青年脑卒中的患者中包含33例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及39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包括脑血栓的形成(24.3%)、蛛网膜下腔的出血(20.4%)、基底节区的出血(17.9%)、脑栓塞(14.3%)。青年脑卒中的主要发病原因包括高血压(41.5%)、动脉的粥样硬化(18.7%)、脑动脉瘤(8.7%)。结论青年脑卒中患者在临床上以蛛网膜下腔的出血、基底节区的出血、脑血栓的形成、脑栓塞发病率最高。青年脑卒中的病因主要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脑动脉瘤。

  • 标签: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住院的青年缺血脑卒中的患者的资料,对青年缺血脑卒中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并分析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青年缺血脑卒中患者,根据TOAST分型进行分组,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组24例,心源性栓塞组13例,小动脉闭塞组11例,其他明确病因组7例,不明原因组5例。对各组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TOAST分型组血白细胞介素(IL)-1、IL-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发生率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组血IL-1、IL-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4型组;心源性栓塞组血IL-1、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小动脉闭塞、其他明确病因及不明原因组,高脂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小动脉闭塞组,糖尿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4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TOAST分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不同,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青年缺血性脑卒 危险因素 疾病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老年冠心病抑郁者与卒中后抑郁者之间的心血管危险因子,旨在提高对两者之间的认知,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在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符合抑郁症标准者27例;同期收治55例脑卒中患者中符合抑郁症者29例。对所有患者血压、血脂、血清学指标及肝肾功能等指标进行检查,分析影响患者心理状况的心血管危险因子的相关性。结果A组与B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及ApoE(+)基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合并抑郁患者中伴有高血压者高于未合并抑郁者,B组合并抑郁患者中伴有高血压者高于未合并抑郁者,且ApoE(+)高于未合并抑郁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老年冠心病及卒中患者抑郁发生,ApoE(+)基因与抑郁发病的联系可能与患者自身认知相关。关键词心血管;危险因素;冠心病;脑卒中;抑郁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特征及其为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104例儿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年龄段将这104例儿童分为两组,年龄小于六岁的52例儿童列入观察组,年龄大于六岁的52例儿童列入对照组。对比这两组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并通过Logistic回顾分析发生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儿童在餐后出现饱胀感、早饱感的比例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但是观察组儿童出现呕吐、腹泻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在上腹灼烧感以及上腹疼痛的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根据Logistic回顾分析显示,家庭不和谐、饮食不规律、Hp阳性以及有家族史是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导致发生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因素有很多,在临床治疗上除了基础的药物治疗,还要根据发病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以此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2例HIE患儿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分娩的6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HIE的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母妊高征、母ICP、脐带绕颈、孕周及Apgar1分钟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高征、母ICP等因素均可引发胎儿宫内慢性缺氧,应引起临床重视,并对妊娠期并发症及时进行处理,做好生产时期监护,预防早产,降低HIE发生率。

  • 标签: 缺血缺氧性脑病 新生儿 胎盘早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心理分析及护理在门诊护理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本院一共收治 102例门诊患者,按照奇偶数法将患者分为甲组与乙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甲组联合应用心理分析及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无差异( P>0.05) ;两组护理后的负性情绪评分均有下降,甲组51例护理后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乙组 (P<0.05)。 结论:在门诊护理中实施心理分析、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可促进护患和谐。

  • 标签: 心理分析 护理 常规护理 门诊护理 负性情绪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90例胃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取时间2017年3月—2018年3月,分为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45例、对照组(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45例,并对90例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且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促使患者术后更好的恢复,护理满意度较好,有效的提高了医院护理服务质量,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我院于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再次进行剖宫产术的瘢痕子宫产妇中,从中选择了4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病例,选择同期收治的行剖宫产术的非瘢痕子宫产妇4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病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9%,对照组为5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的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47.95±4.36)min、(288.20±10.52)ml、(15.63±3.05)min、(7.13±1.06)h,对照组分别为(35.18±3.71)min、(185.01±9.55)ml、(8.86±2.58)min、(6.98±1.2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产妇再辞开展剖宫产治疗,有着较高的手术风险,会使手术的难度增大,不利于产妇的预后。

  • 标签: 剖宫产 瘢痕 手术 再次妊娠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断指再植术采用浅全麻复合臂丛阻滞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因为上所致手指断离并住院接受治疗的80例小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受试者接受异丙酚维持静脉全身麻醉,观察组受试者在使用氯胺酮镇痛的基础之上,复合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分析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者麻醉药物使用量更低、术后镇痛时间更长,术后苏醒时间更短,P<0.05.结论对于小儿断指再植术患者,使用臂丛阻滞复合现全身麻醉能够取得满意效果,这种方法可以全面阻断伤害源向神经中枢传导,毒性作用小,术后恢复时间短,安全性强,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浅全身麻醉 臂丛阻滞 断指再植 小儿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肌瘤合并妊娠的分娩期剖宫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来自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分析组、对照组,各24例,分析组采取剖宫产并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单用剖宫产手术,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分析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更长,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组间比较P<0.05;两组患者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组间对比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行剖宫产的同时切除子宫肌瘤,虽能延长手术时间,但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并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合并妊娠子宫肌瘤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麻疹特点并探讨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儿童麻疹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麻疹患儿的地区分布、年龄分布、疫苗接种情况、临床表现、并发症、临床治疗措施和疾病愈后,总结目前儿童麻疹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措施。结果90例麻疹患儿有32例发病前未曾明确接种过麻疹疫苗,56例发病前接种过1次疫苗,2例发病前接种2次疫苗。8月龄以下患儿23例。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发热、Koplik斑、畏光流泪、口腔黏膜粗糙等,20例患儿出现类百日咳样咳嗽。并发症以支气管肺炎、心肌损害、支气管炎为主。59例患儿使用抗生素,前3位为青霉素、头孢他啶、美洛西林-舒巴坦钠;27例使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2例使用丙种球蛋白注射液;84例使用中药制剂,前3位为口服莲花清瘟胶囊、蒲地兰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临床痊愈出院69例、21例好转出院,无患儿死亡。结论8月龄以下婴儿及单次接种疫苗儿童成为麻疹的新兴高发人群,临床表现仍以典型症状为主,抗生素治疗普遍应用于麻疹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患儿中成药使用以清热解毒药物为主。

  • 标签: 儿童 麻疹 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