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阐明导致温郁金种质退化的原因。方法:以温郁金块茎、根茎和叶片作样本,采用NCM-ELISA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在普通栽培的样品中发现甘薯病毒侵染,GAP栽培样品中未发现。块茎中检测到5种病毒复合侵染,根茎中检测到3种病毒复合侵染。叶片部分目前尚未测出甘薯病毒。结论:初步认定温郁金病毒病原至少有5种,即SPFMV、SPFMMV、SPLV、SPMSV、C-6。其中SPMSV属首次在国内植物中测出。

  • 标签: 温郁金 甘薯病毒 病原 NCM-ELISA
  • 简介:目的:观察苍果喷雾剂对抗病毒免疫的影响。方法:采用流感病毒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FM1)感染小鼠,以苍果喷雾剂防治后,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γ-IFN)、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的变化。结果:流感病毒感染5天后,小鼠肺内TNF-α、γ-IFN水平明显升高,CD4+、CD4+/CD8+及NK细胞含量则明显下降,而苍果喷雾剂防治组对其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苍果喷雾剂抗病毒、减轻炎症反应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的。

  • 标签: 苍果喷雾剂 抗病毒 免疫调节
  • 简介: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引起手足口的主要病原体,因其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甚至肺出血、肺水肿,导致婴幼儿死亡而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然而,至今仍没有上市的疫苗和有效的抗病毒疗法。传统中药在抗病毒治疗上以其天然、安全、毒副作用少而被众多专家青睐。临床研究已验证中药在EV71感染中的治疗作用,比如清开灵、喜炎平以及蓝岑口服液等。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众多学者致力于研究中药抗EV71病毒的有效性及其有效成分,如荆芥、鱼腥草等中草药被发现在体外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本文就EV71引起的手足口的中药临床治疗及中药抗EV71病毒活性的基础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手足口病 抗病毒 中药
  • 简介:目的:研究大黄素与姜黄素和苦参素的配伍组合对柯萨奇病毒B3感染小鼠的体内病毒抑制作用。方法:建立CVB3感染的小鼠模型24h后,用大黄素配伍姜黄素、苦参碱的复方药物1.0g/kg、0.5g/kg、0.25g/kg三个剂量组连续15d进行治疗,观察感染小鼠的治愈率和死亡率,并取小鼠的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病毒分离和病毒滴度测定、免疫荧光法检测和RT-PCR测定病毒核酸。结果:经复方大黄素治疗后的染病小鼠发病症状明显减轻,死亡率下降;治疗组的小鼠心、肺、肾等组织中病毒滴度均低于阳性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治疗组的小鼠心、肺、肾等组织切片的荧光反应不明显,荧光点显著少于阳性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从小鼠脏器中提取病毒mRNA经RT-PCR、凝胶电泳分析,在0.5、1g/kg组中未检测出病毒核酸。实验还发现提取物组合比纯化合物组合毒性要低,疗效也好。结论:大黄素配伍姜黄素和苦参碱后能抑制CVB3病毒在小鼠心、肺、肾等脏器中的增殖,对小鼠脏器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大黄素 姜黄素 苦参碱 柯萨奇病毒
  • 简介:用BRK细胞研究了柴葛抗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先感染病毒后给药物、先给药后感染病毒和给药感染同时进行三种给药程序柴葛500μg/ml、250μg/ml均对HSV-Ⅱ有显著抑制作用,空斑减数试验与阻止病毒复制动力学试验表明柴葛能阻止HSV-2在细胞内复制。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 柴葛 细胞复制 空斑减数试验 病毒复制动力学试验
  • 简介:目的:研究莪术油软胶囊的抗病毒作用.方法:用MDCK和Hela细胞分别测定流感病毒A3及腺病毒7型毒力(TCID50)以及药物对各细胞的毒性;采用细胞病变(CPE)抑制法来测定药物对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莪术油对流行性感冒病毒A3及腺病毒7型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0.0008ml/ml和0.0004ml/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15和30.莪术油软胶囊160、80和40mg/kg灌胃,对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1株)和合胞病毒(RSV)引起的小鼠肺炎,能明显降低肺指数,降低死亡率.结论:莪术油对流行性感冒病毒A3及腺病毒7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标签: 莪术油 抗病毒作用 流感病毒A3 腺病毒7型 软胶囊 作用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荆芥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胡薄荷酮与薄荷酮体外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TLR/IFN信号通路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受试药对狗肾传代细胞(MDCK)的半数中毒浓度(TC50)及最大无毒浓度(TC50);血凝法测定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A/PR/8/34(H1NI)对MDCK细胞的感染性;MTT法和细胞病变法(CPE)测定三种药物体外抑制流感病毒增殖的有效浓度(IC50)和治疗指数(TI)。Real-TimePCR法观察药物对HINl感染MDCK细胞后8h细胞TLR7、IFN-B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荆芥挥发油、胡薄荷酮和薄荷酮对MDCK细胞的TC50分别为0.20mg/ml、0.36mg/ml与0.43mg/ml,TC0分别为0.10mg/ml、0.10mg/ml与0.25mg/ml。荆芥挥发油和胡薄荷酮3.1×10^-3-0.mg/ml浓度时能抑制流感病毒增殖,其Ic5口分别为1.7×10^-3mg/ml与1.9×10^-3mg/ml,T1分别为120.83、184.54,呈一定量效关系;薄荷酮对流感病毒染毒的MDCK细胞几乎无保护作用。荆芥挥发油3.1×10^-30.10mg/ml浓度,胡薄荷酮1.3×10^-3-0.10mg/ml及薄荷酮7.8×10^-3-0.10mg/ml浓度时对流感病毒具有明显直接杀灭作用,其IC。分别为3.1X10^-3、7.2×10^-3与1.9×10^-3mg/ml,TT分别为63.99、50.00和82.88。荆芥挥发油和胡薄荷酮O.1mtg/ml浓度时均显著提高TLR7、IFN-BmRNA表达水平,0.25mg/ml薄荷酮显著提高TLR7mRNA表达水平。结论:荆芥挥发油与胡薄荷酮体外明显抑制甲型流感病毒(H1N1)在MDCK细胞中的增殖,薄荷酮作用不明显;三均对流感病毒有显著直接杀灭作用。其抗病毒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TLR7,诱导IFN.B高表达,激活病毒模式识别系统有关。

  • 标签: 荆芥挥发油 胡薄荷酮 薄荷酮 MDCK细胞 甲型流感病毒 TOLL受体
  • 简介:目的:通过计算机虚拟筛选金银花中具有抗人源手足口病毒HumanEnterovirus71(HEV71)的天然抑制剂。方法:以HEV71病毒衣壳蛋白为靶蛋白,通过PyRx运行AutoDockVina,对自建数据库中的金银花天然化合物进行虚拟筛选;用DiscoveryStudioVisualizer对小分子抑制剂与HEV71的结合模式进行3D建模,分析了得到的小分子抑制剂与HEV71之间的结合情况。用同样的方法对茯苓中的化合物进行虚拟筛选,作为对照。结果:虚拟筛选出了3个金银花中具有潜在活性的化合物:loniflavone,3'-Omethylloniflavone和3,5-dicaffeoylquinicacid。结论:虚拟筛选结果支持金银花具有抑制HEV71病毒活性,并且为金银花抗手足口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 标签: 金银花 虚拟筛选 手足口病 HEV71 PyRx
  • 简介:目的:观察七福饮对糖尿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及神经病理改变的影响,评价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雄性大鼠,除空白组外均给予高脂高糖饲料,50天后腹腔注射STZ30mg/kg建立2型糖尿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石杉碱甲组、吡拉西坦组、二甲双胍组、七福饮2.15g/kg、4.3g/kg组,给药30d后,Moriss水迷宫法进行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大鼠取血,检测血糖,部分动物处死取脑制备海马组织匀浆检测AGEs、AchE和ChAT,其余动物灌注取脑做病理切片,进行RAGE和NF-κB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七福饮可明显缩短模型大鼠逃避潜伏期、探索距离;显著延长目标象限游泳时间,增多站台穿越次数;降低空腹血糖,增加大鼠体重;升高海马组织中ChAT活性,降低AchE活性及AGEs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海马组织DG区RAGE和NF-κB表达减少,平均灰度值增加。结论:七福饮可明显改善糖尿模型大鼠认知障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血糖、改善胆碱能神经功能、改善糖尿脑组织中AGEs-RAGE-NF-κB通路等途径实现的。

  • 标签: 七福饮 糖尿病脑病 认知障碍 神经病理改变
  • 简介:目的:明确为害山牵牛的叶部病害的病原菌,为其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山牵牛炭疽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利用形态学特征和ITSrDNA序列分析法鉴定该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结果:该病原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结论:该病原菌危害山牵牛造成其叶部病害,在国内为首次报道。

  • 标签: 山牵牛 炭疽病 胶孢炭疽菌 病原鉴定
  • 简介:我院采用中药散剂“益胃散”治疗溃疡,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一、一般资料1.病例:治疗组共40人,男38人,女2人,年龄19~71岁,发病2月~30年。入院前有服药史39人,疗效均不满意。胃镜检查溃疡面0.5厘米以下21例,0.5至1厘米11例,1厘米以上8例,球部多发性溃疡12例,复合性溃疡6例,合并浅表性胃炎37例。

  • 标签: 益胃散 临床观察 浅表性胃炎 服药史 多发性溃疡 中药散剂
  • 简介:目的:研究生肌散治疗糖尿足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54例糖尿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54例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6例。对照组26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生肌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7%)。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生肌散治疗糖尿足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生肌散 治疗 糖尿病足
  • 简介:目的:研究肉苁蓉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肝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感染性休克模型,采用多导生理仪监测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定磷法测定肝线粒体ATP酶活性,采用Clark氧电极法测定呼吸控制率(RCR)、Ⅲ态的变化。结果:大鼠在CLP术后,线粒体ATP酶活性、RCR和Ⅲ态显著降低。肉苁蓉给药组肝线粒体ATP酶活性、RCR和Ⅲ态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与大鼠死亡率的降低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肉苁蓉能增强实验性感染性休克大鼠线粒体能量代谢功能。

  • 标签: 肉苁蓉 感染性休克 线粒体 ATP酶 RCR
  • 简介:目的:探究黄精多糖对STZ所致糖尿大鼠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糖尿组、黄精多糖1000、500、250mg/kg组,后面4组采用小剂量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30mg/kg尾静脉注射建立糖尿模型,黄精多糖分别以1000、500、250mg/kg灌胃12周,检测血糖、血肌酐及尿素氮;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脏形态学变化;考马斯亮兰检测大鼠24小时蛋白尿;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方法测定肾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内皮素-1(ET-1)、型胶原(Col-I)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组大鼠血糖及24小时尿蛋白明显增加,肾脏组织中TGF-β1、ET-1、Col-I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糖尿组比较,黄精多糖1000、500、250mg/kg组血糖及24小时尿蛋白明显降低,肾脏组织中TGF-β1、ET-1、Col-I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黄精多糖对糖尿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降糖、抑制纤维化因子有关。

  • 标签: 黄精多糖 糖尿病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内皮素-1 型胶原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改善糖尿小鼠认知障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造模,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石杉碱甲组、当归芍药散大剂量组36g/kg、当归芍药散中剂量组24g/kg、当归芍药散小剂量组12g/kg,连续灌胃4w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进行行为学检测,ELISA法测定海马组织Aβ40、Aβ42和β-位点APP切割酶(BACE1)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当归芍药散36g/kg,24g/kg,12g/kg剂量组可明显缩短第4天定位航行实验逃避潜伏期,当归芍药散36g/kg,24g/kg剂量组延长目标象限游泳时间;当归芍药散36g/kg剂量组可显著降低糖尿小鼠海马区BACE1水平,减少Aβ40和Aβ42生成。结论:当归芍药散可改善糖尿小鼠认知障碍,可能通过减轻Aβ对海马区神经元损伤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当归芍药散 糖尿病 认知障碍
  • 简介:目的:观察胆汁Ⅰ号对糖尿大鼠慢性皮肤创伤模型的影响。方法:用特制打孔器对四氧嘧啶糖尿大鼠背部两侧打孔造成慢性创面修复动物模型,给创面涂抹胆汁Ⅰ号,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胆汁Ⅰ号可使糖尿大鼠创面缘明显收缩,愈合时间缩短;创伤完全愈合的动物数明显增加。结论:胆汁Ⅰ号对糖尿大鼠慢性皮肤创伤有明显的促进愈合的作用。

  • 标签: 胆汁Ⅰ号 慢性皮肤创伤 糖尿病
  • 简介:文章总结了近5年来脊髓型颈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从辨证论治研究、专法专方研究、中医综合治疗、其他疗法研究几个方面阐述了当前临床所用的治疗药物、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及相关治疗机理。强调中医药在本非手术疗法中的重要性。系统分析了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及局限性。

  • 标签: 中医中药 脊髓型颈椎病
  • 简介:目的:4g讨玉竹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小鼠的降糖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多次小剂量STZ(miD-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1型糖尿小鼠模型。玉竹提取物8,4,2g/kg剂量组分别按相应剂量用玉竹提取物灌胃,糖尿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用蒸馏水灌胃0.2ml/只,1次/d,共4周。每周剪尾取血1次,用快速血糖仪监测血糖变化。四周后将小鼠处死取胰腺做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胰腺病理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检测小鼠脾细胞上清液中IFN-Υ和IL4水平。结果:与糖尿模型组相比,玉竹提取物8g/kg和4g/kg剂量组小鼠血糖明显降低(P〈0.01)、胰岛炎程度明显缓解、脾细胞上清液中IFN-Υ水平和IFN-Υ/IL4比值明显降低(P〈0.05-0.01),而2g/kg剂量组小鼠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备组小鼠脾细胞上清液中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玉竹提取物能明显降低STZ诱导的1型糖尿小鼠的血糖,其降糖机制可能与抑制1型糖尿小鼠Thl细胞的极化程度,减轻细胞免疫功能对胰岛B细胞的破坏有关。

  • 标签: 玉竹 链脲佐菌素 1型糖尿病 血糖 Γ干扰素
  • 简介:目的:通过构建小鼠阿霉素心肌模型,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小鼠心肌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昆明小鼠64只,分为1、阿霉素组(ADR组,16只):生理盐水1mL/100g/d灌胃,ADR4mg.kg。腹腔注射,每周两次,连续4周。2、阿霉素+芪参益气滴丸①组(16只):ADR4mg·kg^-1腹腔注射,每周两次,连续4周,第三周开始予芪参益气滴丸3.5mg/100g,d,灌胃给药,累计4周。3、阿霉素+芪参益气滴丸0纽(16只):ADR4mg·kg^-1腹腔注射,每周两次,连续4周,同时子芪参益气滴丸3.5mg/100g,d,灌胃给药。4、对照组(16只):生理盐水1mL/100g/d灌胃,同时生理盐水lmL·kg^-1腹腔注射,每周两次,累计4周。实验第六周末测定小鼠心功能,制作病理HE切片,用光镜行形态学观察,western法检测小鼠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1、ADR组小鼠LVESD、LVEDD增大,LVEF明显降低,芪参益气滴丸给药两组小鼠心功能较ADR组均有改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病理结果显示ADR组心肌细胞变性水肿、排列紊乱,用药①组及0组病理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Bcl-2蛋白表达阿霉素组〈用药①组〈用药0组〈对照组,Bax蛋白表达阿霉素组〉用药①组〉用药0组〉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可有效改善阿霉素心肌小鼠的心功能,纠正心袁,减.轻心肌桶害作用,且早期用药效果佳,其机制与抑制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阿霉素心肌病 芪参益气滴丸 效应与机制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