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矫盆整脊手法治疗股骨头坏死导致骨盆倾斜合并脊柱侧弯临床疗效,为治疗该病探索新途径。方法:针刀松解后进行四维调曲、手法矫盆整脊、口服自拟生骨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结果:最终对238例骨盆倾斜合并脊柱侧弯患者进行追踪随访,优良率达80%以上,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中国传统整脊手法治疗脊柱病及脊柱连带疾病具有很好治疗效果,特别是应用韦以宗脊柱圆筒枢纽学说、脊柱平行四边形应力平衡理论和椎体板块移动与椎曲论,配合以宗四维整脊牵引床治疗,疗效更佳。

  • 标签: 矫盆整脊 骨盆倾斜 脊柱侧弯 中医治疗 手法复位
  • 简介:病案:李某某,女,53岁。于2009年3月5日就诊。患者因受寒感腰痛个月,近周明显加重,在家做电脑中频治疗,使用腰椎间盘突出症处方,治疗后感腰痛加重,遂来我科诊疗。检查:直腿抬高试验双侧(--),加强试验(--),L3-L5棘突轻度压痛,两侧腰肌压痛明显。,腰部活动可,骶部叩击痛阳性、无下肢放射痛,身体无明显其它不适。曾于2005年腰痛CT检查发现,L3-S1椎间盘轻度膨出。陪同病人CT复查:L3S1椎间盘轻度膨出,硬膜囊略受压,椎管无狭窄,S1椎体边缘有轻度骨缺损。病人否认有外伤史。于是做骶椎CT扫描,检查结果:s1s2椎体见大片状骨质破坏,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骶椎结核 电脑中频治疗 直腿抬高试验 CT检查 下肢放射痛
  • 简介:目的报告采用蹬足法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28例临床效果并进行讨论。方法以蹬足法复位脱位肩关节,然后用拇指及示指摸及大结节部位并向里压,同时握住患侧肘部将上臂作前后摆动以复位大结节骨块,复位完毕后局部使用外敷药,用宽10cm弹性绷带配合压骨垫“8”字固定患肩。指导患者进行患肩早期系统功能锻炼,5周后解除外固定,使用药物外洗并逐步恢复正常活动。结果28例患者随访结果22例肩关节功能恢复达到优级,4例达到良级,两例达到可级,优良率达到92.8%。结论足蹬法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复位方法科学,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肩关节脱位 肱骨大结节骨折 足蹬法 功能锻炼
  • 简介:近日,青岛即墨市中医院整脊医院举行开院仪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和青岛市、即墨市有关领导前往祝贺。个县级市成立所专科医院,何以引起如此大关注?探寻即墨市中医院成立整脊专科医院始末,实际上也是探寻中医院专科建设与发展路径。

  • 标签: 县级中医院 专科医院 山东 青岛市 即墨市
  • 简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也是多发病,随着医疗设备改善,医疗水平提高和医疗知识普及逐渐被人们认识并加以重视,近遇颈椎病患者自身存在严重枕部畸形,经采用中医针灸及中医整骨手法治疗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畸形 寰椎 枢椎 手法整复
  • 简介:范畴控制又叫覆盖控制、全方位控制。所谓范畴控制是指被控对象存在具体准确空间位置是不知道,但被控对象存在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是确切知道,在这种情况,被控对象存在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进行控制叫范畴控制。或叫覆盖控制或全方位控制

  • 标签: 放血疗法 应用 空间位置 全方
  • 简介:本文试图从现代医学角度,着眼于椎盘源性腰痛病因,归结为生物力学因素、生物化学因素和生物细胞因素变化为主要病机;同时从《黄帝内经》中寻找到世界上最早有关腰痛致病病机——经络学说,并逐诠释。同时针对这些病因提出了对因性治疗措施,供临床上较棘手盘源性腰痛有个较为清晰诊断思路和套规范治疗措施,以便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盘源性下腰痛 生物力学 生物化学 中医病机
  • 简介:软组织损伤疼痛被认为是世界三大疑难病症之,目前还没有极具针对性且特别有效治疗方法。指刀手法发明为软组织损伤开辟了个崭新治疗途径,且有着令人瞩目的卓越疗效,是廿十一世纪医学界对软组织损伤治疗大突破。

  • 标签: 一指刀手法 治疗 软组织损伤 适应症 禁忌症 注意事项
  • 简介:目的:研究腰曲对颈曲影响,探讨颈椎病和颈腰综合征在脊柱解剖生理学、运动力学病因病理。方法:选青春期健康青年男女27例,分别以站立位及坐位1h后摄腰椎、颈椎标准侧位片,并应用数学几何学弓形面积计算法测量其颈、腰曲站、坐前后椎曲X线片弓形面积,进行对照。结果:端坐1h后,27例颈、腰椎侧位X线片,腰曲弓形面积平均较站立位缩小53.14%,颈曲弓形面积也缩小48.33%,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别显著。结论:腰曲变化影响到颈曲,病理改变与久坐有关。腰曲改变是颈椎病、颈腰综合征重要病因和病理改变。

  • 标签: 动态下X线照片 站位 坐位 椎曲弓形面积 颈曲 腰曲
  • 简介:男,54岁,头晕,恶心、呕吐,入院。患者主诉:前日工作低头1小时余,感头晕,今日午后头晕加重,直立位明显,少量呕吐,呕吐物为内容物。三年前曾突发头晕,诊断颈椎病,中医整骨手法治疗后恢复。现行CR、CT检查如下:CR检查所见:侧位片示(附图②):C1与枕骨分界不清,C2齿状突向上突起,前缘与C1冠状面位置等同,C1前弓吧明显,未位于齿状突前侧,C2.3椎体及椎后关节融合;开口位示(附图①):齿状突基底部增宽,呈正三角形,于倒置三角形骨性缺损间隙内,两侧似寰枢关节可见。C4—6椎体曲度向后反弓,C5—6椎体前缘见鸟嘴样骨质增生改变,椎后缘小角增生明显。

  • 标签: 复杂畸形 枕颈部 学报 影像 椎体前缘 CR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腰大肌作用及其与人类腰曲形成关系。方法:选青春期健康青年男女28例,分别以站立位及端坐1h后摄侧位X线片,进行腰椎长短对照,并以站立位及步行(跨步)位摄正位、侧位X线片对照。结果:端坐1h后较原站立位侧位X线片显示短缩,平均为1.2cm,跨步位显示腰椎向同侧旋转,同时腰曲加大。步行带动腰椎向前弯曲并随左右下肢运动而旋转、侧弯,其主要作用力来自腰大肌。结论:腰大肌伸缩是腰曲形成和改变主要运动力。腰椎在站立和端坐下有伸缩运动。

  • 标签: 腰大肌 腰曲关系 X线检查 伸缩运动 生理机制
  • 简介:颈椎病日益成为困扰现代人疾病,且发病年龄趋向低龄化。颈椎病病因众多,颈部软组织病变是其临床多种症状主导性病因;颈椎病发病机制为颈脊柱动静力学平衡失调,病理改变与久坐有关。腰椎是颈椎运动力学基础,腰曲变化对颈曲影响主要通过脊柱韧带传导力而发生。上病治以中医整体观念为前提,体现了辨证论治精神,也是治病求本反映。中国整脊学椎曲论,为上病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颈椎病 椎曲论 上病下治 整脊
  • 简介:患者陈碧君,女,17岁,学生。于二年前洗澡时家长发现背部异常,遂到当地医院就诊,在当地医院做针灸推拿治疗40天,无明显改善。后经人介绍来诊。当时查:锁骨高低征(+),左肩高于右肩,前屈试验(+),腰部右侧肌肉萎缩凹陷,棘突连线偏离中轴,两侧髂嵴不等高,右侧髂嵴稍高于左侧,食欲不振,有时痛经,腰背无压痛,无腰脊神经肌肉损伤及其它骨骼疾病。立位胸腰椎正位CR片示:脊柱向左侧凸30度并椎体旋转,侧位CR片示:腰椎椎曲减小,各椎体可见双边征。(如图)ASO(-),RF(-),ESRlomm/h。诊断为特发性脊柱侧凸症(单弧形)。治疗方法:理筋,调曲,练功。

  • 标签: 脊柱侧凸症 推拿治疗 牵引法 四维 神经肌肉损伤 医院就诊
  • 简介:2008年9月间,中华中医药学会在温州市召开“第五届全国整脊学学术交流大会”。会议期间收到了我国著名脊柱外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葛宝丰发来贺信。葛院士信中指出:“在中国传统思维,人体生命观和传统整脊学原理,以及二千多年医疗实践指导,经过系统整理、发展和创新,已成为富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中国整脊学’,是我国脊柱外科里程碑中个很大进步。”

  • 标签: 脊柱外科 中国工程院院士 韦以宗 中国整脊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东方
  • 简介:颈椎病是种因颈椎及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脊髓而引起临床综合症候群。此病以中年以上人群多发,近些年青年人发病率亦在逐年上升,必须引起注意。笔者三年来采用中药外熨、内功推拿、导引整脊三法配合,相互为用、相得益彰,对颈椎病给予精心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

  • 标签: 颈椎病 中医治疗 中药外熨 内功推拿法 导引整脊功
  • 简介:目的:探讨上病治方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临床效果。方法:采取四维牵引调腰曲,配合过伸提胸法为主治疗,观察各类型寰枢关节错位40例治疗效果。结果:120例患者均获得了良好治疗效果,优良率97.5%,随访平均8个月,颈椎正侧张口位CR片,基本稳定占85%,优良率达到94.99%。结论:采用上病治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效果良好,复发率低。

  • 标签: 寰枢关节错位 过伸提胸法 牵引调曲法 疗效
  • 简介:内功点穴是从中医学中“经络学说”、“脏腑学说”、“营卫气血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临床上也同样通过“四诊”“八刚”以辨明疾病之所在,然后以辨证施治原则,运用刚柔相济之劲,循经络,揉穴道等手段施术于患者,特别是按照“内经”中“从卫取气”“从营置气”补泻原则,灵活运用内功点穴各种手法,以产生祛邪医病完整治疗。内功点穴有使气血调和、开通闭塞、导引阴阳、扶正祛邪,调中理气等功能,又可以通过经络产生补虚,泻实,清热,散寒,消积,祛瘀,温通,发汗等作用达到治愈疾病目的。本人40年来在临床实践中用内功点穴与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明显疗效。尤其结合中药治疗效果更佳,现介绍如下: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点穴治疗 内功 “经络学说” 床体 扶正祛邪
  • 简介:腱鞘由外层腱纤维鞘和内层腱鞘和内层腱滑膜鞘共同组成。腱滑呈双层套管状,分内、外二层。内层紧包于肌腱表面;外层紧贴于腱纤维内面。内、外二层之间含有少量滑液。内、外二层相互移行部分,称腱系膜,内有血管、神经经过。腱鞘可起约束肌腱作用,并可减少肌腱在运动时磨擦。在腕部、掌指部足部和肩肱二头肌腱沟等处均有腱鞘。

  • 标签: 一指刀手法 治疗 挠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