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combineddegenerationofthespinalcord,SCD)是一种与维生素B12(VitB12)缺乏有关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SCD发病率低,表现具多样性和非特异性,在病程早期阳性体征通常单独存在;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健康观念、饮食结构的改变,其病因也越加复杂,极易误诊、误治。本文对2006-2008年作者单位诊治的6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 标签: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维生素B12 误诊
  • 简介:随着社会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逐渐增多.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凸往往同时合并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表现为腰背疼痛、神经根症状、椎管狭窄及神经源性跛行,马尾神经受损者可出现马尾综合征,常表现为鞍区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发病机制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柱椎间盘及关节突发生退变,致使病人出现脊柱不稳定和弯曲,造成冠状面的失平衡。

  • 标签: 退变性腰椎侧凸 发病特征 腰椎管狭窄症 马尾综合征 脊柱不稳定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祛痰化瘀胶囊治疗给予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70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祛痰化瘀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胶囊(淀粉),1个月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痰化瘀胶囊对血脂异常患者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

  • 标签: 祛痰化瘀 血脂异常 中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男性肝豆状核变性合并生殖损害的中医证候特征,为中医药治疗提供辨证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的男性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进行影像学及生物化学检查,根据肝豆状核变性及男性生殖损害诊断标准,分为生殖损害组及无生殖损害组,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进行证候评分。分析评价男性肝豆状核变性合并生殖损害的中医证候特征。结果:男性肝豆状核变性合并生殖损害组的中医证候要素组成主要为痰湿、火热、气郁、血瘀、气虚、血虚、肾阴虚、肾阳虚、阳亢、肝阴虚、脾阳虚;随着生殖损害的发生及发展,肝豆状核变性证候也变得越加复杂。结论:男性肝豆状核变性合并生殖损害的中医病因以肾虚(肾阴虚,肾阳虚)、痰湿、血瘀为主,通过对其中医证候调查为中药治疗男性肝豆状核变性合并生殖损害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生殖损害 男性 中医证候
  • 简介:根据中医气血理论,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确立了“调和气血防治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学术思想,创立了防治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经验方——“益气化瘀方”。开展一系列临床和实验研究,对“益气化瘀方”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深入探索,进而验证了“益气化瘀方”的科学性及可靠性,丰富并发展了中医气血理论。

  • 标签: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细胞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益气化瘀法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命门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重要内容之一,关于命门实质及部位向为学术界的研究焦点。命门学说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形成了"右肾命门说""肾间命门说"等几种观点。就上清派道教对中医命门学说的影响进行探讨,指出上清派道教的经典著作为"肾间命门说"的重要学术源头,研究命门学说有必要追本溯源。

  • 标签: 命门 道教 上清派 黄庭经
  • 简介:目的:了解淫鹑方对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药理作用机制。方法:临床收集了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检测、治疗对象,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型及血液流变学,应用淫鹑方治疗4周后,再次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型及血液流变学。比较治疗前后二者的变化。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的CD3+、CD4+淋巴细胞明显低于正常人群(P〈0.01或P〈0.05);CD8+淋巴细胞则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5);用药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的CD3+、CD4+淋巴细胞百分比与用药前相比较明显上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全血高切流阻,全血中切流阻,全血低切流阻,血浆黏度,聚集指数等各项指标明显低于用药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淫鹑方对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有确切的治疗效果,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血液流变学。

  • 标签: 淫鹑方 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 血液流变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施灸方向对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32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顺经灸组和逆经灸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以外,其余3组制备大鼠寒凝血瘀证模型。造模成功后,对顺经灸组和逆经灸组两组大鼠背部的膀胱经经段实施不同方向的艾灸治疗,每天艾灸10min,7天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共计14d。观察大鼠症状和体征量化评分变化,每星期评分1次,共计7次。治疗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造模结束后,模型组、顺经灸组和逆经灸组大鼠的症状和体征量化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顺经灸组和逆经灸组大鼠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大鼠(P〈0.05)。结论:顺经灸及逆经灸对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以及大鼠寒凝血瘀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顺经灸对大鼠寒凝血瘀症状改善优于逆经灸,顺经灸与逆经灸对大鼠血流变学影响无明显差异。

  • 标签: 灸法 膀胱经 寒凝血瘀 血液流变学 大鼠
  • 简介:目的:观察抵当汤和桃核承气汤对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以去甲肾上腺素及牛血清白蛋白制作血瘀证动物模型,造模后期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腹主动脉采血,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黏度。结果:抵当汤和桃核承气汤组均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液黏度。结论:抵当汤和桃核承气汤能改善模型大鼠的血液流体力学状态,对改善血液"凝"的病理状态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抵当汤 桃核承气汤 血瘀 血流变 大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银杏叶片联合硝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叶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压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舒张压及收缩压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凝血因子、血栓形成系数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片联合硝苯地平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改善血液流变学,减少血栓形成,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高血压 血压 银杏叶片 硝苯地平 血液流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