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药物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检验在药品质量控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药物成分和质量评价是药物检验的核心内容,对于确保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规性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旨在系统研究药物成分和质量评价的相关方法和技术,以及其在药物检验中的应用。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将为药物检验中药物成分与质量评价提供更加深入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 标签: 药物检验 药物成分分析 质量评价
  • 简介:目的:通过对马缨丹的叶和花部位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分析比较研究,为马缨丹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马缨丹不同部位的挥发油,应用气相-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马缨丹的叶部位挥发油鉴定了48个化学成分;从花部位挥发油鉴定了45个化学成分;共有化学成分27个。结论:马缨丹的叶和花部位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都为倍半萜类化合物。

  • 标签: 马缨丹 挥发油 化学成分 GC-MS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甘松不同提取物对6-羟基多巴胺(6-OHDA)所致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损伤的保护作用,筛选活性部位并进行成分。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建立6-OHDA损伤SH-SY5Y细胞帕金森模型。MTT法检测甘松不同提取部位对6-OHDA诱导损伤的SH-SY5Y细胞活力的影响,计算抑制率;进一步观察细胞形态明确活性提取部位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GC-MS技术对该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结果甘松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及乙醇部位均能抑制6-OHDA所致的SH-SY5Y细胞损伤,提高细胞存活率,其中石油醚部位的保护作用最强,从该部位中分离鉴定出22个成分,主要为倍半萜类化合物。结论甘松不同提取部位对6-OHDA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均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中石油醚部位活性较强,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类化合物。

  • 标签: 甘松 SH-SY5Y细胞 6-羟基多巴胺 GC-MS 帕金森
  • 简介:经方用药精妙、临床疗效卓越,为历代医家所尊崇,也是科学研究者的重点研究对象。经方药物组成多样、成分复杂。经方的现代研究面临药理作用机制复杂、有效成分不明确等问题,从而制约了经方在现代医学领域的推广以及国际化的进程。HPLC及HPLC-MS联用技术广泛被应用到药物的分析、质控,同样适用于经方的成分。文章介绍了HPLC及HPLC-MS联用技术在经方成分及含量的鉴定中的应用,包括经方样品的前处理、经方成分的定量、定性分析以及经方的药物代谢研究等方面。免疫共沉淀技术可用于检测经方对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技术可用于观察经方对蛋白、离子等的分布、转移的影响。结合免疫共沉淀与激光共聚焦技术,能更好地解析经方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因此,文章对免疫共沉淀及激光共聚焦技术在经方现代药理研究中的应用也进行了介绍。

  • 标签: 经方 高效液相色谱 液质联用技术 免疫共沉淀 激光共聚焦技术
  • 简介:目的建立测定腹安颗粒中金丝桃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FortisC18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0.1%磷酸(14:86)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60nm。结果金丝桃苷在1.8-36.0μ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RSD1.18%。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腹安颗粒中金丝桃苷的含量测定。

  • 标签: 金丝桃苷 腹安颗粒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分析安徽亳菊两种栽培类型(大亳菊、小亳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亳菊和小亳菊挥发油,用GC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从大亳菊、小亳菊挥发油中分别检出193和237个色谱峰,分别鉴定出51和63个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75.53%和78.68%。结论:2种亳菊栽培类型挥发油中共有成分为樟脑烯、1-辛烯、6-庚烯-2-醇2,6-二甲基、dl-柠檬烯、沉香醇、filifolone、d-葑醇、(S)-顺式-马鞭草烯醇、菊油环酮、异柠檬醛、马鞭草烯醇、龙脑、α-松油醇、菊烯酯醋酸盐、马鞭草酮、去氢香橙烯、β-紫罗兰酮、α-石竹烯、β-倍半水芹烯和杜松脑。相对含量最高的是马鞭草酮,在大亳菊和小亳菊中的含量分别是14.52%和8.73%;α-石竹烯和β-倍半水芹烯也有一定的含量。亳菊栽培类型不同,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在数量上和在种类上都有明显区别,结果为安徽亳菊栽培类型的确立提供了化学方面的佐证,亦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了物质基础。

  • 标签: 安徽亳菊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简介:为了研究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部分的处方情况,文章系统收集了相关资料,并对此进行了探究,以期提出合理化建议。

  • 标签: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中成药 分析 建议
  • 简介: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中医脏腑、经络和气血津液,在形态上也应有其相应的质。在中医学数千年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当时技术手段和思想观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缺乏对脏腑等器官组织的形态特征的系统而明确的论述。通过对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的理论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以期探索建立中医学形态理论体系。

  • 标签: 中医形态 脏腑 经络
  • 简介:目的:研究加味当归补血汤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加味当归补血汤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气相色谱从加味当归补血汤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41种成分,其质谱经Xcalibur工作站检索与NIST标准质谱图库对照,鉴定出了其中18种成分,占挥发油色谱峰总面积的89.22%。主要成分为6-丁基-1,4-环庚二烯(32.30%)、2',4'-二甲基异丙基-苯基甲酮(18.59%)、3-正丁烯基苯酞(18.42%)、羟乙茶碱(3.59%)、4-乙烯基愈创木酚(3.58%)、1,4-环己二烯-1,2-二羧基酸酐(3.09%)。结论:该实验分析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加味当归补血汤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 标签: 加味当归补血汤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 简介:目的建立测定莓叶委陵菜片中d-儿茶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HC-C18柱(4.6mm×250mm,5μm),以0.04mol/L枸橼酸溶液: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80:16:4)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78nm。结果d-儿茶素在0.034-0.680m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RSD1.32%。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莓叶委陵菜片中d-儿茶素的含量测定。

  • 标签: d-儿茶素 莓叶委陵菜片 含量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甘松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甘松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135个化学成分,其中29个化学成分匹配度都在85%以上,占挥发油总量的20.51%。其中含量高于1%成分的有4个,以白菖烯含量最高(7.46%),其次是β-紫罗兰酮(3.44%)、异戊酸(2.19%)和β-橄榄烯(1.30%)。结论甘松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以萜类化合物为主,以倍半萜种数最多,且多是15个碳以下的小分子化合物。

  • 标签: 甘松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 简介:圣愈超微粉颗粒系应用超微粉碎技术将古方圣愈汤(含白芍、生地黄、当归、川芎、黄芪、人参)制成超微粉颗粒。鉴于方中当归、川芎所含挥发油具丰富的化学成分和广泛的药理作用,为最大限度地保留有效成分,将其制为超微粉入药,制得颗粒。与传统中药汤剂相比,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可明显提高制剂的药效学活性[1]。临床研究发现,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的疗效[2-3]。

  • 标签: 圣愈超微粉颗粒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