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皮肤细胞的发病率表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由于其早期症状表现缺乏特异性,患者容易忽略,临床上也经常发生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基于此本文主要就皮肤细胞癌病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该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皮肤鳞状细胞癌 病理知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恶性细胞发生对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243例口腔鳞癌患者病理资料,其中23例患者符合对侧颈部淋巴转移标准,通过对OSCC生长部位、生长方式及与中线关系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以总结口腔鳞癌影响对侧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结果生长在口底和舌根的口腔与其他各部位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比较原发灶侵犯过中线对对侧淋巴结转移有影响(P<0.05),有统计学差异;两种生长发方式对鳞癌对侧淋巴转移的影响,P=0.452>0.05,无统计学差异。讨论1.口腔原发灶侵犯过中线是发生对侧颈部淋巴转移重要的影响因素。2.生长在舌根和口底前份的细胞更容易出现对侧颈部淋巴转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细胞(OSCC)患者首次根治性手术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OSCC患者75例,均行首次根治性手术治疗,统计5年生存率。采用自制《OSCC患者预后效果》调查问卷,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理分化程度、有无复发、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信息,统计分析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75例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56.00%(42/75)。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程和有无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与OSCC患者术后5年生存无明显关联性(P>0.05);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有无复发、有无淋巴结转移是OSCC患者术后5年生存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Ⅲ~Ⅳ期、病理分化程度低、复发、淋巴结转移为OSCC患者术后5年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可以根据肿瘤的临床阶段(TNM阶段)、原发性发型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布和转诊等因素来预测,其中疾病的诊断和转诊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吸烟饮酒史的OSCC患者应定期进行ESCC检查。

  • 标签: 口腔鳞状细胞癌 首次根治性手术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使用不同手术入路行半喉切除术治疗声带细胞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出现了声带细胞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各28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选择支撑喉镜下半喉切除术治疗,而观察组的患者使用颈前切口半喉切除术进行治疗,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年生存率等多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使用颈前切口半喉切除术进行治疗生物患者无论是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年生存率等任何一方面进行对比,均要由于对照组使用的支撑喉镜下半喉切除术治疗方法,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声带细胞患者使用颈前切口半喉切除术进行治疗,不仅可以减少手术的时间,降低患者的痛苦,而且还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术后的生存率,所以值得临床上使用。

  • 标签: 颈前手术入路 半喉切除 声带鳞状细胞癌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NCAPH、wnt2、Ki-67在喉细胞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选取71例喉细胞与40例声门息肉者为研究对象,喉细胞分成声门型与非声门型,应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NCAPH、wnt2、Ki-67表达情况并且分析相关性。结果:声门型与非声门型喉细胞组在NCAPH、wnt2、Ki-67阳性率上高于声门息肉组(P<0.05);分化、分期、淋巴结同NCAPH、wnt2、Ki-67阳性表达存在相关性。结论:NCAPH、wnt2、Ki-67在喉细胞中有较强表达能力,且会随着临床分化、分期增加而变强。

  • 标签: 喉鳞状细胞癌 NCAPH wnt2 Ki-67
  • 简介:摘要:目的 基于基因芯片技术探讨安罗替尼靶向治疗食管上皮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从细胞层面、实体肿瘤层面对安罗替尼治疗食管进行探索,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以解决安罗替尼影响TE-1细胞的转录组的变化及其在肿瘤异种移植模型中表现出抗癌活性。结果 在体内,安洛替尼降低了肿瘤大小、肿瘤重量以及肿瘤重量与体重的比率,与5-FU+DDP相比,体重减轻更少。在体外,以50%生长抑制浓度9.454μM的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TE-1细胞生长24小时,在早期和晚期诱导凋亡,在G2/M期阻滞TE-1细胞;增强P21、Bax和p-AKT的表达,同时降低细胞周期蛋白B1、CDK1和Bcl-2的表达。结论 安罗替尼可以在体内外抑制TE-1细胞的生长,诱导G2 / M期细胞凋亡并阻滞细胞周期,通过改变caspase-3,Bcl-2,Fos和ZNRF3的表达而降低其表达。

  • 标签: 安罗替尼 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接受胸段食管细胞根治术治疗患者,手术后淋巴结转移区域、转移速度对其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本文研究中选择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之间收治的食管患者56例,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当天开始随访工作,每半年访问一次,由2016年6月开始,直至2018年6月结束。结果:患者手术之后淋巴结增加数量增加越多,转移速度越快,患者生存质量越低。当患者淋巴结转移速度高于10%,且转移数量大于3枚时,患者的预后风险较大。结论:淋巴结转移的速度、数量是诱发食管癌病变进展的主要原因,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在患者接受手术之后,如果能够对淋巴结数量有效控制,使转移数量、转移速度控制在较小范围内,或者并不出现变化的基础上,患者的生存质量较为理想。

  • 标签: 淋巴结转移 食管鳞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宫颈上皮肿瘤的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2月-2020年1月)搜集的84例宫颈上皮肿瘤患者一般资料,均经宫颈锥形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确诊,根据术前检查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联合病理组织活检方法,42例)和对照组(单纯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方法,42例),两组宫颈上皮肿瘤患者均进行电子阴道镜检查。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宫颈上皮肿瘤患者的病理诊断的准确性。结果:电子阴道镜检查显示84例宫颈上皮肿瘤患者有1例正常(占1.19%,1/84)、26例白斑或白色上皮(占30.95%,26/84)、57例血管异常(占67.86%,57/84),实验组准确诊断率为95.24%(40/42),对照组准确诊断率为64.29%(27/42),实验组准确诊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上皮肿瘤的病理诊断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高。

  • 标签: 宫颈鳞状上皮肿瘤 病理诊断 准确性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子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是由于急性HPV感染所导致的组织学改变继发症状,隶属于子宫癌症前病变,整体的预后质量相对较好。此疾病临床治疗开展多以子宫颈椎切除术为主,但需根据规范来进行切除范围制定,术后标本的切缘呈阳性者并不表示其为残留病灶,需全面开展评估,并制定后续的干预策略。

  • 标签: 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规范化处理 治疗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的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间收治的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患者中,随机抽选60例患者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A组给予宫颈冷刀锥切术,B组给予宫颈环形电切术,两组各3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相关指标方面,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A组术中出血量高于B组,A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B(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结论: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的治疗上,两种治疗方式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虽然宫颈冷刀锥切术的手术时间较长,且出血量较大,但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为此,在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上,要基于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宫颈锥切术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的临床治疗中,宫颈环形电切术日间手术方案的效果讨论。方法:80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为该研究样本,研究时间即2020.9-2021.9,随机抽签形式于样本中抽出40例为研究组,采取宫颈环形电切术日间手术方案,余40例样本为对比组,采取宫颈冷刀锥切术方案,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指标比较,研究组较对比组低,二组比较P<0.05;并发症比较,研究组发生率较对比组小,二组比较P<0.05。结论:通过日间手术对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实施治疗时,采取宫颈环形电切术疗法,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

  • 标签: 疗效 宫颈环形电切术 日间手术 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肝细胞CT影像诊断的效果。方法:针对90名肝细胞癌病人进行研究,所有病人均接受CT和MRI诊断。按照病理学标准,对两种诊断法治疗肝细胞的效能以及和组织病理学的一致性进行对比。同时分析对各种直径肿瘤的检出效果。结果:在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后,肝细胞确诊77名,检出率为85.56%。检查出102个病灶,肿瘤直径小于1cm的有21个、在1cm-3cm的有45个,大于3cm的有36个;CT、MRI在诊断敏感度、精准性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Kappa检验结果来看,CT、MRI和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分别为一般(0.695)和优良(0.782);在检查直径小于1cm的肿瘤方面,MRI要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I在对诊断肝细胞的作用方面没有明显的区别,不过MRI和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更为理想,在检查小于1cm的肿瘤方面,MRI的检出率更高。

  • 标签: 肝细胞癌 CT MRI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内胆管细胞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结果确诊的48例肝内胆管细胞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超声造影,通过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48例患者中,病灶数量达到了66个。平均时间段方面,病灶增强时间为(14.0±3.7)s,达到阈值的时间为(23.2±5.0)s,低回声时间为(41.9±15.2)s。在病灶增强时,66个病灶中有38个病灶为不规则的环状增强,有28个为整体的全面增强;在病灶增强达到阈值时,有49个病灶为不均匀增强,有17个病灶为均匀增强;而所有病灶均表现为低回声,并有52个病灶呈现出树枝延伸表现。另外在诊断结果方面,48例患者中检测出11例肝硬化、21例肝内胆管结石、16例肝门淋巴结肿大。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的超声造影具有环状增强或树枝增强的等表现形式,这些对于疾病的诊断可以作为判断依据,具有临床价值,可以在今后被推广使用。

  • 标签: 肝内胆管细胞癌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肝细胞(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肿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癌症,常与慢性肝脏疾病相关联,特别是肝硬化,这使得治疗上变得复杂且具有挑战性。肝癌的治疗必须考虑肿瘤的部位、病理类型、范围以及结合病人的全身及心理状况。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移植、局部消融、化疗栓塞,射频消融和分子靶向治疗等,这些治疗可以有不同的组合方法来实现不同的目的。理想情况下,肝脏移植是治疗早期HCC最好的办法,因为它能移除可以导致HCC的肝肿瘤和慢性疾病,然而,这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却因肝脏捐赠者的稀缺而受限。一些专业人士,包括肠胃科、放射科医生和外科医生,都在致力寻找一个恰当的、多学科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多学科治疗方法的优势,劣势和其使用的理由提供一个全面的描述。

  • 标签: 肝细胞癌 综合治疗 局部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 肝切除术 肝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食管活检与24小时阻抗-PH值测定对NERD诊断价值的临床对比及对患者食管上皮细胞间隙增宽的影响。方法 抽取本院于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此期间门诊及住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52例纳入研究组,另选同期接受诊断的健康体检者8例纳入参照组。均采用食管活检与24小时阻抗-PH值测定方式。结果 与参照组相比,NERD(PH+)、(PH-)组、RE组的DIS宽度更大(P

  • 标签: 食管活检 NERD 食管上皮鳞状细胞 24小时阻抗-PH值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对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的治疗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改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妇科2020年6月~2022年5月收治的110例HSIL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宫颈冷刀锥切术(CKC),观察组实施LEEP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切缘阳性率与病变残留率略高于对照组,剖宫产、胎膜早破、早产、出生低体重儿及流产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治疗HSIL疗效确切,可改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

  • 标签: 宫颈环形电切术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临床效果 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