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食物安全是保障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也成为社会各个群体关注的重点话题。本文简述集体性食物中毒,分析其表现特征,并从管理理念、监管模式、培训教育、防控责任等维度,系统性分析集体性食物中毒的具体预防控制策略,旨在为各类机构、场所提供防控策略,保证公共卫生安全,推动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 标签: 集体性食物中毒 中毒特征 防控策略
  • 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罗通定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检测其成品的含量。方法: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通定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100-5 C18 (250x4.6mm),以(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和0.05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1:1),含0.2%三乙胺,用磷酸调pH至6.5±0.05)-甲醇(35:6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0nm。结果:HPLC法能准确测出罗通定原料的含量。进样体积为20μl时,罗通定在0.0187~0.0656m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线性方程为A= 17536832C -31250(r=0.9999);罗通定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3%(n=9),RSD为0.46%。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准确测定罗通定的含量,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罗通定的质量控制方法。

  • 标签:   罗通定 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
  • 简介:摘要:原料药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是用于生产各类制剂的原料药物。在原料药的研发项目管理中不少医药企业仍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在管理能力和风险管控上尚且存在一定的不足。文章拟利用HACCP方法探究原料药研发项目流程,讨论原料药研发项目管理中的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问题。

  • 标签: 原料药 项目管理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食物中毒患者时运用序贯性血液净化疗法的意义。方法:试验者是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食物中毒患者90例,以数字奇偶法分作相同例数2组,治疗方案为常规治疗与序贯性血液净化,比对治疗指标及炎性因子差异。结果:观察组昏迷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炎症因子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序贯性血液净化疗法施治,利于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同时还能降低其体内炎性反应,利于促进患者恢复,建议推广。

  • 标签: 序贯性血液净化 食物中毒 炎性因子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双黄连口服液主要是由三种药材组成的,也就是金银花、连翘还有黄芩,该制剂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对很多症状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广泛,目前已拥有多种不同剂型,市场上应用得比较多的是双黄连的口服液还有注射液,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本文主要是对双黄连口服液药品及原料药材的药理作用进行探究。

  • 标签: 双黄连口服液 金银花 黄芩 连翘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食物中毒中,因为细菌而引发的中毒事件占比很高。食物的生产、食物的运输、食物的储存和销售等环节,都可能因细菌侵入而引发风险最终引起食物中毒事件。采取科学合理的检验方法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对引发食物中毒的细菌微生物进行病原学分析,可以更好地为食物中毒的诊疗过程提供参考,同时,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细菌 食物中毒 疾病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饮食顺序及食物搭配对糖耐量异常患者餐后血糖水平影响。方法 以院内糖耐量异常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前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后者在此基础上调整饮食顺序及食物搭配,观察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干预前不同组别患者血糖水平无差异性,不同方案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餐后2h血糖值达标42例(93.33%),高于对照组的37例(83.33%)。结论 糖耐量异常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发展为糖尿病风险较高,通过饮食顺序调节以及合理食物搭配,有助于强化降糖效果。

  • 标签: [] 饮食顺序 食物搭配 糖耐量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选择应用微生物学检验的效果。方法:均予以计算机随机化选择的方法,将本中心接受的60份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人员食物样本进行分析探究,将上述的粪便等样本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开展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对60例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菌类型、检出样本来源进行分析记录。结果:在各类细菌微生物检出率对照上,得出沙门氏菌占到了26.67%,与其他微生物检出率相差较大(P<0.05),而唐菖蒲伯克氏菌检出率最低,占到了8.33%,其它微生物介于两者之间;在不同细菌微生物检出的样本来源对照上,得出粪便占到了58.33%,与其他样本来源相差较大(P<0.05)。结论:针对细菌性食物中毒人员食物样本,选择应用微生物学检验有助于确定病原菌、污染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细菌性食物中毒 微生物学检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方法及其分布特点。方法 选择200例食物中毒患者,对其进行临床检验和相应分析。检测方法分别为肛拭子和呕吐物检查,剩余食物检查以及餐具涂抹物检查。结果 肛拭子和呕吐物检查检出率最高,致病菌较多的依次为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沙门氏菌、表皮葡萄球菌,占比分别为:38.00、26.00、12.00、11.00、7.00、6.00。结论 细菌性食物中毒较为常见,日常应加强食物的监管和细菌性食物中毒研究,以有效降低细菌性食物中毒,并能够及时应对细菌性食物中毒,为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 标签: 疾控中心 细菌性食物中毒 检验方法 分布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进行分析。方法 对2022年3月发生的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引起食物中毒22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剩余食物食物中毒患者呕吐物进行微生物鉴定和菌落数测定。结果 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症状发生时间为(4.22±1.03)h。剩余花菜、土豆中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剩余米饭、稀粥、卤菜、凉拌菜以及患者呕吐物中均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本起食物中毒事件因食物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引起,主要因食物存储不当引起变质以及生、熟食处理器具混合使用而造成。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食物中毒 实验室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方法及其分布特点。方法 选择200例食物中毒患者,对其进行临床检验和相应分析。检测方法分别为肛拭子和呕吐物检查,剩余食物检查以及餐具涂抹物检查。结果 肛拭子和呕吐物检查检出率最高,致病菌较多的依次为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沙门氏菌、表皮葡萄球菌,占比分别为:38.00、26.00、12.00、11.00、7.00、6.00。结论 细菌性食物中毒较为常见,日常应加强食物的监管和细菌性食物中毒研究,以有效降低细菌性食物中毒,并能够及时应对细菌性食物中毒,为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 标签: 疾控中心 细菌性食物中毒 检验方法 分布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