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对于健康养生非常重视,特别是对高血压抑郁的关系及其关注。我们研究发现,很多原发性高血压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状况,如果长时间的抑郁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严重影响,进而导致血压控制难上加难,极易诱发并发。本次就针对这类病症的改良中医临床路径方面展开探究。方法:主要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抑郁症状,根据医院接收的患者病例,从中选出合格的患者有120例,根据数表分类法将患者分成不同组别,一部分患者给予中医临床路径,同时舍曲林抑郁治疗干预,确定为对照组,还有部分患者在上述患者基础上,给予气滞、血虚、阳虚兼夹,实行柴胡疏肝散、归脾汤增减、肾气丸中药汤剂干预。对患者干预后的血压情况、抑郁程度等进行全面评估。结果: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患者控制血压程度,保证血压呈正常水平,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良好,患者均逐渐恢复(P<0.05);从给患者治疗前对患者抑郁程度进行量表统计,对患者治疗后进行调查比较,对照组依然有部分患者抑郁程度未得到好的改善(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抑郁的治疗方面,在中医临床路径基础上配合中医抗抑郁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状,利于血压水平迅速的恢复,保证患者早期康复并出院。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并抑郁症 改良 中医临床路径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归脾汤加减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按照对比治疗观察的方式展开探究,选入在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所收治的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任意抽选其中的33例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在对剩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则以归脾汤加减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通过对两组血压水平以及心理状态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归脾汤加减 老年高血压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抑郁自杀行为患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诊治的80例抑郁自杀行为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前后HAMD、SES、SSI,以及自杀态度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HAMD、SES、SSI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自杀态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抑郁自杀行为患者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抑郁症 自杀行为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癫痫患者抑郁的情况及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的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00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分析,并对抑郁的癫痫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有302例癫痫患者抑郁。通过对302例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后,抑郁者减少至274例。结论 抑郁在癫痫患者中发病率较高,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使癫痫患者及其家属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增加对抗疾病的信心,提高参与治疗的积极性,进而减少发作次数,改善患者心理问题,减少患者痛苦,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抑郁(MDD)是发病率最高的单病种精神疾病,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现已清楚其发病与基因遗传有部分联系。但由于其发病因素较为复杂,目前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本文将通过介绍抑郁的外在表现、现在已经阐明的部分发病机制进一步阐述可能导致抑郁发生的基因,为进一步研究抑郁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 标签: 抑郁症 神经营养因子 CGRP MKP-1。
  • 简介:[摘要] 抑郁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抑郁患者表现出来的无力感、绝望感甚至自杀的倾向,都缘于抑郁患者消极的看待自我、自己的未来、自己的经验,而产生一系列的负性情绪和思维,加上生活中的突发与应激事件又加速与巩固着他们的认知模式,给心理带来了难以遏制的冲突[1]。对以后的生活失去信心。由此活在功能失调性判断中而不能自拔。这样的恶性循环使患者游走于情绪失调引领的迷城中。引导患者进行认知的改变与心灵的重建,化解不良认知产生的悲观与失望情绪,唤起患者自己积极的信念,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是我们对抑郁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

  • 标签: [] 抑郁症 精神上的感冒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老年期和非老年期抑郁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73例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有38例,将其分为老年组,年龄在35岁到60岁之间的有35例,将其分为非老年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在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第1、3、5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汉密顿焦虑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伴有躯体疾病的老年组患者数量明显多于非老年组患者,且汉密顿焦虑量表的评分要高于非老年组,在治疗期的第1、3、5周,汉密顿抑郁量表的减分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连续治疗两个月后,老年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79%,非老年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老年期抑郁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非老年期抑郁患者的临床特征存在很大不同,相对来说老年期的抑郁患者会伴随较多的躯体疾病,且其治疗效果更差于非老年期的患者,因此在治疗上必须细致地为其进行更加全面的综合治疗。

  • 标签: 老年期 非老年期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