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抑郁症伴自杀行为患者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8
/ 2

综合护理干预在抑郁症伴自杀行为患者应用效果

李仁星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人民医院 精神科 湖北省襄阳 441600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抑郁症伴自杀行为患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诊治的80例抑郁症伴自杀行为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前后HAMD、SES、SSI,以及自杀态度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HAMD、SES、SSI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自杀态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抑郁症伴自杀行为患者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抑郁症;自杀行为;应用效果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随学习和生活压力的增大,抑郁症患者逐渐呈现年轻化,严重的抑郁症者多出现自杀行为,因此,需要高度重视抑郁症患者[1]。抑郁症伴自杀行为患者除药物控制病情外,还需针对心理因素给予有效护理干预,促使改变思想,降低自杀行为发生。本文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诊治80例抑郁症伴自杀行为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学伦理批准,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诊治80例抑郁症伴自杀行为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女比例15:25;年龄20-47岁,平均(32.34±6.52)岁;研究组40例,男女比例16:24;年龄45-74岁,平均(33.72±6.37)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不具统计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根据检查结果给予镇静和抗抑郁药物,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按时服药的重要性;安抚情绪,辅助其疏导不良情绪。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是精神科专业护士担任,积极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后进行一一对应的宣传,并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向患者宣传疾病知识;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引导患者进行积极健康的活动,如下棋、打球、听音乐等,叮嘱患者家属多关爱患者;心理护理:鼓励患者积极表达自己情绪,向别人倾诉烦恼,减轻心理烦躁和压抑感,鼓励患者自我调节;自杀行为干预:患者病情发作期间,需减少外界对他的刺激,尽量不违背患者意愿,稳定患者情绪,减少自杀冲动,并通过药物控制、心理疏导、纠正错误认知等方式,减轻患者病情;其他护理: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尽量不要放置危险物品;病情严重者需耐心细致并严密观察。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2个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尊量表(SES)和贝克自杀意念量表(SSI)。HAMD评分标准:小于7分为正常,大于24为重度抑郁;SES评分标准:总分10—40分,分值越高则自尊程度越强;SSI评价标准:总分100分,得分与自杀意念呈正比;②比较两组患者自杀态度的改善情况,如自杀行为认知、自杀者态度和安乐死态度,借助自杀评估量表评估患者,总分低于2.5分是认可自杀,评分在2.5—3.5分是对自杀保持中立,分大于3.5分是否定自杀。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数据选择(6052cb3b849fb_html_ebad0787390c8068.png )代表,以t检验差异;计数数据选择[%(n)]代表,以X2检验差异,P<0.05时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HAMD、SES、SSI评分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HAMD、SES、SS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HAMD、SES、SSI评分对比(6052cb3b849fb_html_15b06bb3b425b3fe.gif ±s,n=40,分)

组别


HAMD

SES

SSI

对照组

护理前

34.56±4.92

18.84±3.60

38.16±4.94

护理1个月后

25.55±4.27

23.42±4.72

29.93±4.16

护理2个月后

16.86±3.39

30.82±5.51

23.15 ±3.45

研究组

护理前

35.34±4.72

19.56±3.93

37.23±4.05

护理1个月后

20.17±3.62

30.46±5.95

23.26±3.91

护理2个月后

9.03±2.51

38.60±5.88

16.27 ±3.04

2.2两组自杀态度改善情况

护理后,研究组自杀行为认知(4.32±0.46)分、自杀者态度(3.37±0.42)分、安乐死态度(3.83±0.25)分,对照组自杀行为认知(3.06±0.42)分、自杀者态度(2.14±0.43)分、安乐死态度(3.01±0.38)分,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抑郁症患者极易产生自杀行为,是自杀行为发生率较高的精神障碍疾病之一。常规护理不能科学有效监督患者服用抗抑郁类药物,对患者病情控制不利[2]。综合护理干预是比较全面、细致和高效的护理方法,考虑抑郁症伴自杀行为患者的心理特征、病情程度和治疗情况等综合,制定针对性较强的优质护理干预措施,积极疏导患者不良情绪,与患者家属一起关爱患者,是减少抑郁症伴自杀行为发生率的有效方式[3]。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HAMD、SES、SSI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自杀态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在抑郁症伴自杀行为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的抑郁症状得到改善,自杀行为有所缓解。究其原因,综合护理通过健康教育能扭转患者过去错误的认知,甚至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进而增强其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心理护理可通过音乐疗法、注意力转移法等方法,纾解患者不良情绪,促使患者树立健康的生活信心[4]。而自杀行为干预则是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自杀行为,进行有效预防,如清理病房内的可能出现的危险物品、预防患者可能出现的自杀行为,进而降低自杀行为发生率[5]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在抑郁症伴自杀行为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的抑郁症状得到改善,自杀行为有所缓解,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树琴.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有效价值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24):20-21+35.

[2]李萍,万婷,曹新妹等.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躯体化症状管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20,20(12):18-22.

[3]李爱丽.积极心理学护理模式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自尊水平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23):3502-3505.

[4]刘丹,梁雪蕾.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4):177.

[5]刘瑶,余清清.“共情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22):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