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患者的护理价值及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患者 60例,进行分组资料统计,经抽签决定在患者统一施行体外反搏治疗模式下,给予观察组 30例患者施行针对护理,给予对照组 30例施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在护理前后的 cTNnI、 CK、 CK-MB数据变化,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生理情况、认知情况、活动能力等。结果:护理前两组的 cTNnI、 CK、 CK-MB数据差值很小,护理后拉开距离,观察组的各项数值高于对照组,护理中观察组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生理情况、认知情况、活动能力评估数值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患者,基于患者的诉求施行针对护理,可提高护理的价值,应寻求到更适合患者的护理措施。

  • 标签: 体外反搏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患者 护理价值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进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时,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对我院数据库进行调查,确认在其中存在资料登记的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方式了解患者手术方式,根据患者手术类型将其分为两组,记名为对照组(常规用药治疗)与实验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单组样本量设置为41。所有患者均选择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用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x线曝光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并记录所有患者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的x线曝光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短,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实验结果中,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76%),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29.27%),组间差异显著(X2=8.6134;P=0.0033)。结论:在对冠心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操作,能够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能够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可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治疗方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紫铆因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6周龄雄性小鼠 ,采用高脂饮食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紫铆因低剂量组、紫铆因高剂量组。低剂量组给予紫铆因 0.5g/kg体质量,高剂量组给予紫铆因 1.0g/kg体质量,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 12周后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酶偶联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 (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醋 (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紫铆因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显著降低血清中 TC、 TG和 LDL~C的含量,但对 HDL~C含量无影响。结论 紫铆因可以调节血脂水平。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小鼠 紫铆因 血脂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1~至 2019年 12月入住我院治疗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 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纳为研究组,再选取 8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列为对比组。分别对两组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对比两组患者 IMT(劲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斑块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中患者左右两侧 IMT均比对比组厚,检测出的斑块亦比对比组多( 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患者病情鉴定和诊断有积极影响,便于后期及时作对症处理,值得在临床运用及大力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脑血管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选取经不同药物治疗的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50 例做观察对象,其中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的 25 例患者为对照组, 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 25 例为观察组。 结果: 治疗之前不同组别患者的血压水平对比并无显著差异,经不同药物方案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有所改善,但对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的 SBP 与 DBP 水平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各组患者之间并未呈现出显著的血脂水平差异,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TC 水平下降到 3.22±0.14 , TG 水平下降到 1.02±0.01 , LDL-C 水平下降到 2.41±0.03 ,下降水平均明显大于对照组。 结论 : 在高血压伴随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中,以药物治疗方案为主,但不同药物能够发挥的效果有所不同,而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将 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5年 8月 ~2016年 8月来我院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 130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比较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65例,比较组患者采用单纯的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伐他汀钙 氨氯地平
  • 简介:摘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指利用心导管技术快速疏通狭窄、闭塞甚至梗死的血管,改善心肌的灌流从而挽救濒危血管的治疗技术。目前PCI是治疗疗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首选方法,成功率超过95%[1]。治疗后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术后1年。因此PCI治疗后患者依然需要谨遵医嘱,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本文重在探讨PCI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康复的积极作用。

  • 标签: 护理,PCI,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对冠心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6年6月~2018年4月为研究区限,纳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间选取体检的健康人员120名作为对照组。实施超声检查模式,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检查中,得出的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分叉区、common carotid arter以及颈部内侧动脉的IMT数值。结果:在common carotid artery以及分叉和颈部内侧动脉数值均比对照组更高,两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

  • 标签: 冠心病 颈动脉粥样斑块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高血压性心脏患者诊断治疗过程中应用心脏 B超检查诊断方法,重点观察并研究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患者中的 200例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 100例。参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心电图诊断方法,实验组采用心脏 B超诊断方法,充分观察并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检查出心脏异常的数据比率。结果:在对高血压性心脏患者左心室肥厚检查诊断中,实验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参考组的数据,临床诊断效果更佳(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数据研究意义。结论:在高血压性心脏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中应用心脏 B超诊断的方法有着检查率高、数据准确、敏感性强等的理想效果,而且诊断形式无创、无辐射,安全性十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性心脏病 B超 诊断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ST-T 改变是否能提供超越其他测量指标的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56例心电图 sT—T改变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56例 ST—T改变住院患者最后确诊的疾病分类为:高血压性心脏 24例,冠心病 12例,肺心病 l0例,急性肺栓塞和心肌各 5例。 结论:ST-T 改变对冠状动脉存在多支病变有诊断价值。

  • 标签: 心电图 ST-T改变 血脂异常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早期体位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6年 5月到 2018年 2月的 70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心脏疾病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一般护理,早期体位护理组开展早期体位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满意度;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住院时间、心脏疾病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稳定的时间;护理前后收缩压、呼吸和心率;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和失眠发生率。结果:早期体位护理组满意度、收缩压、呼吸和心率、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住院时间、心脏疾病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稳定的时间、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和失眠发生率对比常规护理组有优势, P< 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心脏疾病患者实施早期体位护理服务效果确切。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早期体位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心脏运动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者 PCI术后的 生活质量及 心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 方法:选取自 201 7年 5月 ~201 8年 9月入院行 PCI术 的 6 6例急性心梗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 数字表法分为 对照组 3 3例(常规护理)和 观察组 3 3例(给予心脏运动康复),对 两组心功能及 生活质量指标护理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本次观察组护理后 LVEF 水平、生活质量均优于 对照组, WMSI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心脏运动康复能有效改善急诊 PCI 后血管再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治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间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合并冠心病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例数均为35例。对照组中选用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则选用科学治疗方法。对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71.83%(25例),观察组中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则有97.14%(34例),在对比分析中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冠心病 合并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探讨中西医药的结合治疗的方法对于肺源性心脏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从2010年8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56例患有肺源性心脏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采用随机挑选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的方法,治疗组则采用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制剂生脉注射液以及和黄氏注射液的两种不同的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最后得出的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效率达到了75.6%,而治疗组最终的总有效率在96.3%,而且治疗组中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是要比参与对照组效果好,(p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先天性心脏经胸微创封堵术患者在恢复中展开综合性护理干预的具体作用展开分析。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研究,共计选入病例 120例,为本院在 2019 年 1 月至 2019年 1 2月所接诊,随机抽选组中 60例,恢复中护理方案以常规模式展开,即对照组,余下 60例则展开综合性护理,即观察组。分析护理效果。对比患者康复情况。结果 结合对两组康复期间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以及疼痛程度,观察组均存在优势, 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干预运用到先天性心脏经胸微创封堵术患者恢复中,可降低患者康复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缓解疼痛程度,有助于患者恢复。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胸微创封堵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