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镜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70例乳镜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重点加强饮食控制,饮食宣教,健康教育,疾病相关知识,同时重视心理护理,适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通过本次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使患者康复快,并发症少。结论良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促进乳镜治疗患者尽早康复。

  • 标签: 乳管镜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根应用一次性根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根尖周炎和牙髓坏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多次根治疗,观察组进行一次性根治疗,对比2组VAS评分、治疗成功率。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与对照组差距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治疗成功率——91.67%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次性根治疗有助于缓解根尖周炎和牙髓坏死患者的疼痛,有效提升治疗成功率,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多次根管治疗 一次性根管治疗 牙根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输精附睾吻合治疗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选取68例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输精附睾吻合术。结果实施输精附睾吻合术治疗后,精子密度为(82.61±14.69)×106/ml,活动率为(36.84±10.47)%,并发症发生率为1.47%,配偶再孕率为80.88%,精子存活率为85.29%,手术成功率为94.12%,由此证明,输精附睾吻合术效果显著。结论输精附睾吻合治疗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输精管附睾管吻合 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牙髓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包括牙髓炎症、退变及坏死等,而造成牙髓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主要的因素便是病毒或细菌入侵感染,如果牙髓病的治疗不当,极易引发并发症。因此,合理的牙髓病治疗极为重要。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根治疗法在牙髓病中的治疗愈加普及。笔者就对牙髓病的发病原因及治疗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传统治疗方法与根治疗法对牙髓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牙髓病 根管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历了大半辈子的风风雨雨,纠纠葛葛,人到老年,夫妻间的感情大都淡了许多,全然没了年轻时的那种如胶似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与激情。老夫老妻之间不再卿卿我我,日子呈现出“凑合”的麻木状态,有的甚至出现了“男的吵,女的闹,老夫老妻都干耗”的现象,给老年人的晚年情感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也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情感 保鲜 黄昏 老夫老妻 生活质量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牙体牙髓病患者采用多次根疗法与一次性根疗法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3月—2016年8月治疗的牙体牙髓病患者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多次根治疗,观察组接受一次性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24/25),对照组为72.0%(18/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疼痛方面,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2.0%(23/25),对照组为64.0%(16/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3/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10/25,P<0.05)。结论一次性根治疗能使牙体牙髓病患者获得更佳疗效,并降低治疗后的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牙体牙髓病 根管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应用于降低普通外科深静脉置非预期拔率,对深静脉置非预期拔进行原因分析并探讨正确维护方法,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非计划性拔率。方法对普通外科2015年1月-12月与通过品管圈活动改进了深静脉置的固定方法、材料、管理流程与维护流程后的2016年4月-2017年3月深静脉置例数、非计划拔例数,拔率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普通外科在深静脉置非计划性拔例数上,品管圈活动后比品管圈活动前减少3例,拔率降低0.6%,对品管圈改善效果进行确认,有形成果中目标达成率为139.55%,进步率为80.95%,无形成果中对圈员在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工作积极性、QCC手法的运用等方面显著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做指引,有效降低深静脉置非计划拔率,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团队凝聚力。

  • 标签: 品管圈 降低 深静脉置管 非计划性拔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对牙体牙髓病患者采用多次根疗法与一次性根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88例牙体牙髓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予以治疗组患者一次性根治疗,予以对照组患者多次根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4.1%,并发症发生率4.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5%,并发症发生率22.7%,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对牙体牙髓病患者采用一次性根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多次根治疗,可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且并发症较低,患者较易接受,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牙体牙髓病 根管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根治疗是应对牙髓病及根尖周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我国根治疗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国内根治疗技术不断提升,治疗成功率呈现增长趋势。本文主要对根治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重点讨论研究了影响根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 标签: 根管治疗 牙髓病 清洁 充填 感染
  • 简介:摘要抗缪勒氏激素(AMH)是由卵巢窦前卵泡和小窦卵泡的颗粒细胞所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对于卵泡发育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且其血清水平不受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影响,在整个月经周期中数值变化不大,相对于目前常用的预测卵巢储备及卵巢反应性的传统方法而言,血清AMH可更早期、更准确地预测妇女卵巢储备的变化,在监测卵巢储备力及卵巢反应性、诊断卵巢相关疾病等方面具有其他指标不可比拟的优势,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生殖内分泌激素。

  • 标签: 抗缪勒氏管激素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途径置洗胃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120例口服药物中毒需洗胃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60例,A组病人经口置洗胃,B组病人经鼻置洗胃,比较两组病人首次置成功率、置时间、满意率、配合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病人(经口置洗胃)的首次置成功率98.3%、置管用时6.16s±0.89s,B组病人(经鼻置洗胃)的首次置成功率88.33、置时间7.89s±1.06s,A组优于B组(P<0.05)且A组病人置盘曲口腔、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相对于经鼻置洗胃方法,经口置洗胃可以提高病人的置成功率、满意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药物中毒 洗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应用PICC发生堵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应用PICC发生堵的56例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对56例P1CC导管堵塞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有49例导管再通,占总人数的87.50%,其余7例患者进行导管拔除,占总人数的12.50%;发生堵的主要原因有导管固定不当或脱落、药物性堵、血液高凝等。结论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预防脑卒中患者应用PICC发生堵的现象,安全可靠,值得使用。

  • 标签: 脑卒中 应用PICC 堵管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引流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引流治疗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75例胆结石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35)。研究组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引流治疗,对照组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引流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0%(4/4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引流治疗胆结石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 标签: 结石 腹腔镜 胆道镜取石 T管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前牙根尖周囊肿治疗中单纯根治疗与根结合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5例前牙根尖周囊肿患者分成两个组,根组(37例)单纯给予根治疗,结合组(38例)联合给予根与手术治疗,比对两组临床有效性。结果根组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4.6%,与结合组的97.4%比对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前牙根尖周囊肿的治疗中,单纯根治疗与根结合手术治疗效果差异不大,临床上无需直接行根切除术,可先给予根治疗,无效后再实施手术,使患者痛苦减轻。

  • 标签: 前牙根尖周囊肿 根管治疗 手术
  • 简介:目的评价三种方法用于儿科吸引类腔器械清洗质量的检测效果,寻找适合此类器械的检测方法。方法2016年1—4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后的吸引类腔器械进行抽样,使用目测借助放大镜检测法、杰力试纸检测法及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对同一类吸引腔器械的外表面、螺纹接口及腔内壁进行检测,比较三种方法的检测合格率。结果目测借助放大镜检测法、杰力试纸检测法及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清洗后吸引类腔器械合格率分别为99.00%、91.00%、71.50%,三种方法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45,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7);三种方法检测腔外表面的清洗合格率均为100.00%;螺纹接口处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100.00%、98.00%、9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95,P〉0.05);腔内壁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9.00%、92.00%、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34,P〈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儿科吸引类腔器械的外表面及螺纹接口处清洗质量可采用目测借助放大镜进行评估,腔内壁清洗质量的检测应首选ATP生物荧光法,条件有限时可使用杰力试纸进行日常检测,辅以ATP生物荧光法定期检测。

  • 标签: 儿科 吸引类管腔器械 清洗效果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医院妇产科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然后在针对具体情形探讨出相应的不同的的管理对策。方法将妇产科26名护理人员作为风险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对1年间遇到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统计,针对高风险问题出台相应制度,另统计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一般问题、制定规章、记录规章制度实行前后患者的评价。结果结合有关数据可知本院妇产科在1年总共发生风险事故103起,其中因环境因素导致的风险事故为45起,占总数的43.68%,存在护理问题208起,其中肿瘤病例问题占据109起(52.40%),感染问题99起(47.59%)。结论科学分析潜在的风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促进护患关系的良性发展,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率。

  • 标签: 妇产科护理问题 分析及管控 探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在超声引导PICC置治疗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需要行PICC置的48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置的成功率、置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置成功率92.3%,平均置时间29.6d,并发症发生率13.5%,其中出现了导管堵塞5例,出现出血2例,经过积极对症处理后,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在超声引导下PICC置术治疗肿瘤患者,给予规范化的临床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整个化疗过程,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患者的恢复具有促进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PICC置管 肿瘤患者 护理和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腔器械手工清洗的方法,改善清洗消毒质量。方法2017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将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收回的400件官腔器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件。观察组的器械采用浸泡、刷洗、超声机清洗、高压水枪冲洗,然后进入清洗消毒机。对照组器械采用浸泡、刷洗,直接进行清洗消毒机清洗。清洗后用带光源放大镜肉眼目测方法和棉签擦拭的方法检测是否有污渍及残留物。结果观察组200件腔器械消毒后目测与放大镜检查法合格率为97.5%,ATP生物荧光检查法合格率为94.5%。对照组检查合格率依次为85.5%和82.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用多酶清洗液浸泡、刷洗、超声清洗、高压水枪清洗对腔器械等清洗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清洗质量,有效去除生物膜,达到理想的清洗效果。

  • 标签: 消毒中心 管腔器械 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可更好预防静脉炎发生。方法针对PICC置发生静脉炎的原因进行文献检阅及分析讨论。结果了解导致静脉炎的原因,正确维护PICC导管,预防静脉炎,可为患者提供一条长期使用的无痛性输液通道,能够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及质量。结论正确的维护和及时发现置可能导致的并发症,能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 标签: PICC 静脉炎 导致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