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 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效果监测进行研究 。方法:对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四种器械进行分组,分别给予标准化护理质量控制路径进行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管腔器械 清洗 效果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清洗方法在器械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使用后的150套人流管器械,将其分为对照组75套、测试组75套,比较两种清洗方法的效果。对照组选择手工+超声波清洗,测试组选择手工+减压煮沸清洗机清洗,测试方法采用ATP荧光检测,不脱絮白色通条,并结合光源放大镜和目测观察,对人流管器械进行对比清洗效果、清洁程度和干燥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测试组采用手工+减压煮沸清洗机清洗的人流管器械清洗合格率为96%以上,优于对照组清洗合格率。结论:手工+减压沸腾清洗机对器械进行清洗的清洁度质量更高。

  • 标签: 管腔器械 消毒室供应中心 清洗
  • 简介:目的评价三种方法用于儿科吸引类器械清洗质量的检测效果,寻找适合此类器械的检测方法。方法2016年1—4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后的吸引类器械进行抽样,使用目测借助放大镜检测法、杰力试纸检测法及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对同一类吸引器械的外表面、螺纹接口及内壁进行检测,比较三种方法的检测合格率。结果目测借助放大镜检测法、杰力试纸检测法及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清洗后吸引类器械合格率分别为99.00%、91.00%、71.50%,三种方法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45,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7);三种方法检测外表面的清洗合格率均为100.00%;螺纹接口处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100.00%、98.00%、9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95,P〉0.05);内壁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9.00%、92.00%、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34,P〈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儿科吸引类器械的外表面及螺纹接口处清洗质量可采用目测借助放大镜进行评估,内壁清洗质量的检测应首选ATP生物荧光法,条件有限时可使用杰力试纸进行日常检测,辅以ATP生物荧光法定期检测。

  • 标签: 儿科 吸引类管腔器械 清洗效果 检测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器械清洗的品管圈实践,提升供应室清洗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找出器械清洗最难的部分——清洗,运用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制定出器械保湿——浸泡——拆卸——超声清洗——手工刷洗,每个器械清洗1min以上。结果抽查品管圈实践前后各50次开颅包内吸头情况。品管圈实践后,血渍焦痂、冲洗液不清澈明显减少,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管理用于供应室器械的清洗,可以提高关节打开率,拆卸至最小关节部件率,显著减少血渍焦痂、冲洗液不清澈等,显著提升器械的清洗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供应室 管腔器械 清洗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手工清洗的方法,改善清洗消毒质量。方法2017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将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收回的400件官腔器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件。观察组的器械采用浸泡、刷洗、超声机清洗、高压水枪冲洗,然后进入清洗消毒机。对照组器械采用浸泡、刷洗,直接进行清洗消毒机清洗。清洗后用带光源放大镜肉眼目测方法和棉签擦拭的方法检测是否有污渍及残留物。结果观察组200件器械消毒后目测与放大镜检查法合格率为97.5%,ATP生物荧光检查法合格率为94.5%。对照组检查合格率依次为85.5%和82.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用多酶清洗液浸泡、刷洗、超声清洗、高压水枪清洗对器械等清洗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清洗质量,有效去除生物膜,达到理想的清洗效果。

  • 标签: 消毒中心 管腔器械 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官腔器械时应用不同手工清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到2020年9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100件参与本次的研究,数字随机编号,平均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50件。参考组的器械采用传统的毛刷刷洗、多酶浸泡、超声清洗的手工清洗方法,研究组则使用蒸汽清洗、多酶浸泡、超声清洗的手工清洗方式,然后对比两组器械的清洗质量以及清洗前后RLU值。结果:研究组器械的清洗合格率高达98%,远远高于参考组的86%;经过清洗,两组器械的RLU值显著下降,但是可以看出研究组器械的RLU值(158.17±20.48)明显小于参考组的(248.72±34.91);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官腔器械时,采用蒸汽清洗、多酶浸泡与超声清洗结合的综合手工清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器械的清洗效率,避免二次清洗的复工成本,且清洁质量较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管腔器械 手工清洗 方式选择 清洗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自制便携式内窥检测仪并评价其在器械清洗质量的检查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清洗消毒后的500件手术器械分别进行三种清洗质量的检查,A组150件使用白通条检测法;B组150件使用白纱布检测法,C组200件使用自制便携式内窥检测仪检查法,器械清洗方式均为手工清洗加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机清洗。比较三组检查方法的试用范围及清洗效果不合格检出率。结果:三种检测方法总体存在统计学差异(2=22.642,P<0.001)。白通条法和白纱布法不合格检出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制便携式内窥检测仪与白通条法、白纱布法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便携式内窥检测仪适用范围广,精确度高,操作简单,节约成本可作为器械的日常监测。

  • 标签: 便携式管腔内窥检测仪 管腔器械 白通条法 白纱布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器械清洗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对器械清洗进行规范管理。方法采用护士长五查、护理质控小组自查以及提问的方式去分析器械清洗存在的问题,再通过加强人员的业务培训、强化器械预处理的意识、规范器械清洗流程、制订相关的管理制度,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结果器械的返洗率从原来的20%降到0.1%。结论通过对器械清洗的规范管理,能有效地提高清洗质量,间接降低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延长了器械的使用寿命。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管腔器械 清洗 存在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器械因其特殊的结构、形状、材质与用途,其清洗难度高于一般医疗器械的清洗,加上在手术及治疗使用过程中受污染程度各异,更加大了清洗难度。如果清洗不彻底,质量不符合规范,就会引发交叉传染、二次传播病菌的危险。本文基于医疗器械清洗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分析器械清洗过程存在的问题,探析针对性的对策,旨在规避风险,规范清洗流程,保证清洗的质量。

  • 标签: 管腔器械 清洗 问题 对策
  • 简介:基金项目泸医附院课题基金项目,编号11135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清洗方法对非内镜器械的清洗效果。方法术后的非器械根据其不同清洗程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规范》标准流程清洗粗洗→多酶浸泡→超声清洗→水洗→检测。实验组按改进清洗流程清洗粗洗→多酶+超声清洗→漂洗→检测。对比观察两组清洗后器械残留蛋白质含量和微生物含量。结果实验组清洗后器械残留蛋白质含量和微生物含量的阳性率和清洗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多酶+超声清洗的内镜器械清洗方法缩短时间,提高清洗质量。

  • 标签: 非管腔 内镜器械清洗方法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luminal endoscopic instrument cleaning method improvement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方法结合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特点,围绕科室质量检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通过投票打分确定这期品管圈活动的主题为“提高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过统筹分析制作了查检表对活动前器械清洗质量的现状问题进行查检分析,确定真因后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活动后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由原来的71.9%提升到95.1%,目标达成率112.6%,进步率32.3%。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有效开展,细化并完善了器械清洗流程,器械清洗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 标签: 品管圈 管腔器械 清洗质量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对复用器械清洗方法的效果。方法2015建立管理小组,完善相关制度,开展培训与考核工作,于40℃采用1270碱性清洗液浸泡5min作为预处理,注意复用器械清洗和监测。结果棉签擦拭法和ATP采样检测相同清洗方法的器械合格率均在97%以上,其中ATP采样检测比棉签擦拭法合格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碱性清洗液浸泡清洗复用器械,能够更好地保持器械表面及内壁光亮、洁净,并有效保证复用器械的清洁度、安全性,为临床手术提供良好、安全的基础,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复用管腔器械 清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径道检视仪在器械清洗质控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消毒供应中心回收待清洗,胫骨髓内钉共400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0份器械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200份。两组对象均采用全自动清洗机的机械清洗程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目视检查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带径道检视仪进行清洗质量检查。对比两组不合格器械检出率。结果:观察组在清洗后的不合格器械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径道检视仪 清洗质量控制 管腔器械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手工清洗的方法。方法:以2019.12~2021.12期间我院收治的88件器械为例,2019.12~2020.12期间采用传统清洗法(44件),将其纳入至对照组,2021.1~2021.12期间采用手工清洗法(44件),将其纳入研究组,对两组清洗合格情况、清洗前后器械 RLU值(相对光单位)观察。结果:研究组清洗合格率97.73%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器械RLU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手工清洗法用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中可提升清洗合格率。

  • 标签: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管腔器械 手工清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