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不同离心转速和不同离心时间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分析,选择合适的制备血小板的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制备的血小板各50份;利用血球计数仪检测血小板含量。结果:四种制备方法结果比较,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含量均在合格和不合格范围内,其平均含量有明显差异。第3组制备的血小板平均含量最高。结论:第3组离心转速2100rpm,离心时间6’,制备的血小板平均含量最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不同离心转速 时间 浓缩血小板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袋离心时破损原因及对策。方法将离心温度设定为4℃,转数3800r/min﹙或3200r/min﹚,时间为10min,将离心血袋配平后安设计方式直接放入金属桶内离心。结果血袋在离心杯为方杯离心破损较高,且血袋放置不同破损率也有较大差别,结论离心时,尽量使用离心杯为方杯,且血袋体面向旋转中心轴均可降低离心破损率。

  • 标签: 血液制备 离心血袋 破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心肌梗死已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目前,全球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有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近10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而且发病趋向年轻化。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日常保健 心血管疾病 发病率 死亡率
  • 简介:摘要介绍连仲教授在多年针灸临床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的风池穴的4种刺法—斜刺法、平刺法、深刺法、横刺法的操作要求及其不同的临床应用验案。

  • 标签: 风池 刺法 名医经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情绪对肝硬化病人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护士要同时加强心理护理,防止不良情绪对病人造成的危害。

  • 标签: 情绪 应激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血液标本的离心分离时间对血糖浓度的影响,探讨如何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与送检时间,以提高血糖标本测定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方法随机抽取门诊20名体检人员的静脉血液各3管,将其分成3组,分别于30分、1小时、2小时进行各组标本的离心,于采血后30分、1小时、2小时、3小时、4小时、5小时分别测定离心后的标本。结果采血30分钟离心与采血2个小时离心的血糖标本5个小时后测定的血糖结果比较,结果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标本离心分离的时间越慢,血糖结果下降越快。

  • 标签: 血糖 标本离心时间
  • 简介:大概我们每个金迷心中都有着一个美丽的武侠梦.或翻看.或想象.心里总不觉有种畅快之感。武侠.武侠,何者为侠,何谓江湖?我想这个问题.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在此,我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心之所想.笔之所至,难免杂乱.聊为抒怀。

  • 标签: 青春期 健康教育 教育方式 教育心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真汤在肾阳虚白带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肾阳虚白带患者28例作为观察对象,对采用真汤进行肾阳虚白带治疗的临床有效率、治愈率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采用真汤对肾阳虚白带进行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2.87%,其中痊愈患者18例(64.29%),治疗效果为显效患者为8例(28.58%),治疗无效者2例(7.14%)。结论在肾阳虚白带的治疗中,真汤的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真武汤 肾阳虚白带 疗效
  • 简介:目的:规范医学实验室离心技术的应用与仪器维护。方法:正确选择与应用离心技术,掌握相对离心力(RCF)、S值及K值等常用离心参数的运用与计算方法,合理配置离心转头与离心容器,根据材质的理化耐受性选用和处理离心容器,制定基于风险控制的操作规范、监测、维护、保养以及生物安全等系列措施,建立实验室离心机技术保障。结果:通过规范医学实验室离心技术的应用,使实验室离心机的故障率降低,工作效率得到提升。结论:保障离心机正常使用,必须坚持从实验应用到工程维护的全技术流程管理。

  • 标签: 离心机 离心技术 技术保障 维护 医学实验室
  • 作者: 姜键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邻水县中医医院四川广安638500)【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45-01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各方面都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由此明显的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人们对自身健康的保健意识也在不断的上升。在医疗方面,人们对成分输血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提高,加之医学上在临床方面对冷沉淀的研究不断的深入,成分输血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冷沉淀凝血因子不仅适用于各种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身上,例如患者大出血、患有血友病、肿瘤、烧伤、皮肤黏膜以及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1],不仅如此,手术创伤或者多发伤等领域也有较为普遍的应用,这些方面均对冷沉淀凝血因子表现出极度需求的状态。在冷沉淀制品中,含有多种凝血因子,在《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其仅仅对FⅧ因子含量以及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作出相关研究[2]。对于FⅧ因子,其可参与内源性凝血的过程,可以在此环境下,形成内源性凝血活酶。然而对于纤维蛋白原来说,其主要在于参与血液的凝固一个过程。可通过各种的相互作用方式,与生物的相关组织来进行结合,然后将血凝块在胶原上来进行固定[3]。在一定的条件作用下,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可重新进行溶解,并且对于已经凝固的血块,具有一定的液化作用,可有效的避免患者局部出现持续性的血栓形成。对于冷沉淀的制作,其过程即为凝血因子的浓缩过程。在制备过程中,需要经历全血、新鲜血液冰冻、冷沉淀几个阶段。但是各种影响因素较多,因而在任何一个阶段,均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情况,也因此会影响冷沉淀制品的质量。其影响因素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①健康人群中的FⅧ因子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献血时,由于个体的差异,同样可产生影响。②血液样本采集过程中的影响,例如血流通畅度、是否出现凝块、溶血等情况,均可对全血中的FⅧ因子含量造成较为非常严重的影响。③融化以及制备的过程因素。冷链在整个制备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阶段,我国在对冷沉淀的过程中,主要用到两种方法,即虹吸法以及离心法。传统的离心法,主要是将准备制备冷沉淀的新鲜冰冻血浆放置于冰箱中过夜,直至其融化,冰箱保持在4±2℃左右。冰箱中的位置不同、融化时间长短等均可影响到冷沉淀的制备质量。那么如何用传统离心法提高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进:1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