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心脏,远离心“急”猝死——中西医护“心”保健康

/ 1

保护心脏,远离心“急”猝死——中西医护“心”保健康

熊勇

乐至县童家镇中心卫生院四川乐至641500

因出现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导致患者死亡且从病症初发到死亡的时间在1个小时之内的现象为心脏猝死。其病症具有出人意料、死亡急骤、自然死亡、非暴力的死亡特点等,死亡得猝不及防。大多数患者猝死之前没有任何发病迹象,只有少数患者在猝死之前会表现为情绪波动异常或者存在精神刺激,有时患者还会出现心脏闷痛且伴有心悸、呼吸困难以及较为乏力等现象,有的患者还会出现急性的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现象。出现心肌梗死是因为心肌急性缺血现象比较严重且病症较为持久,进而引发局部心肌坏死的现象,大多数患者同时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室功能受损现象。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骨后出现持久性的剧烈疼痛以及相应组织坏死等。还会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以及循环衰竭、休克、心力衰竭等现象,属于冠心病疾病比较严重的类型。在猝死现象发生时,患者心脏有效收缩丧失到4秒至15秒的时间就能导致患者出现抽搐与昏厥的现象,同时其呼吸也会迅速变浅以及减慢,严重的出现呼吸停止。血压与心音均检测不到,触及不到脉搏,且患者的皮肤表现为紫绀现象,瞳孔散大,没有对光反应。

有的读者会问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猝死的呢?有关学者研究后表明,引发心脏猝死存在内在诱因与外在诱因,其中情绪激动、劳累过度与长时间吸烟以及酗酒等都属于外在诱因,心脏猝死的主要内在诱因为冠心病,同时还有原发性的心肌病、心肌炎、风湿性的心脏病、Barlow综合征、冠状动脉畸形、心房颤动合并预激综合征以及窦房结综合征等病症,上诉8项内在诱因都会促使心脏的冠状动脉管腔出现狭窄现象以及心肌出现供血不足症状,进而侧支循环没有充分建立起来。在这些内在诱因的基础上,如果血供出现中断或者急剧减少的现象时,且心肌缺陷持续时间高于1个小时,就有心肌梗死的危险,进而出现猝死现象。中医将心脏猝死归为本虚标实证,发病时以气阴虚的表现为本,以血淤、阴寒、痰凝、郁热以及气滞等表现为标。心脏猝死病症涉及较广,高于20岁的患者都有可能出现此病症。心脏猝死患者均有工作紧张、生活作息混乱、压力大、饮食不节、昼夜颠倒以及偏嗜肥甘等特点,演艺明星、白领阶层以及科技精英等职业的的人群属于心脏猝死的高发人群,高发年龄段在20岁至40岁之间。

临床上西医治疗心脏猝死病症时遵循维持与保护心脏功能,抢救出现濒死现象的心肌,阻止梗塞范围扩大,缓解心肌缺血病症,并及时处理心律衰竭与心律失常以及相应的并发症,以防猝死现象发生。西医通过心肺复苏与后期的处理等相应方式治疗后可以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并且患者康复后能保持较多的有功能心肌。

中医治疗此病症主要应用辨证论治。遵循益气、活血与化痰以及养阴为主的治疗方式,并通过随症加减进行灵活变通治疗。对于临床表现为疲乏、自汗、脉细、气短、心慌、舌淡与结代等气虚现象的患者使用益气药进行治疗,如党参与人参等。表现舌光红且无苔,心烦气躁,干而少津,心口与手脚心存在烦热,并且有脉细数等阴虚现象的患者使用滋阴要进行治疗,如麦冬、五味子等。患者表现为心前位置有疼痛较剧烈、心绞痛比较严重、痛处出现固定不移现象、瘀斑、舌下的静脉有怒张现象以及淤点等血淤现象的使用活血药治疗,如三七、丹参等。表现为呕吐、食欲不佳、脉滑、恶心、便秘、腹胀以及舌苔厚腻等痰浊现象时使用具有宣痹除痰作用的药物治疗,如半夏、佩兰等。对于脉微欲绝、四肢厥冷等气虚阳脱病症的患者可加用具有回阳救逆的药物治疗,如肉桂与干姜。存在痰浊化热现象的加用黄连与黄芩。存在腹胀与便秘的患者加用番泻叶与大黄。同时日常也要做好预防工作,保持合理饮食、作息规律、适当的运动。肥胖的患者要控制好体重,及时减肥,以达到理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