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87例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监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4687例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监测

刘小六杨色娟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第一医院厦门361022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某院近几年来分离培养的鲍氏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为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使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于20%,氨曲南几乎完全耐药,其余均介于60%~80%。结论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严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且有多重耐药性,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药。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抗生素;耐药性变迁;多重耐药

【Abstract】ObjectiveRetrospectiveanalysisofcultivationinrecentyearsatahospitalindrugsusceptibilityresultsofacietobacterbaumannii,provideevidenceforreasonableuseofantibioticsforclinicalphysicians.MethodsUsingVITEK2automaticmicroorganismanalysetocultivatebacteriaidentificationanddrugsusceptibilitytest.ResultsAmikacinresistantratelowerthan20%,Aztreonamalmostentirelyindrugresistance,almostalltherestofantibioticswasbetweed60%to80%.ConclusionAcinetobacterbaumanniiresistance,showedatrendofrisingyearbyyear,andtherearemultipledrugresistance,cliniciansshouldbereasonablyselectedaccordingtotheresultsofthedrugsusceptibility.

【Keywords】Acinetobacterbaumannii:Antibiotics:Resistancetochange:Multipledrugresistance

鲍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baumannii,Ab)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等,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该菌可引起各种临床感染,是近几年来导致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1]。Ab为革兰阴性杆菌,常因患者免疫力降低、反复使用抗生素、插管、腔镜和逆行造影而导致感染。其在ICU、呼吸科检出率高,引起严重感染甚至死亡,在非发酵菌感染中列第2位,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2]。Ab的耐药性严重己成为各国的一个重要难题,为了解Ab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现对某院近几年的药敏结果作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某院2008~2014所分离培养的无重复的鲍氏不动杆菌共4687株,其中男2768例(占59.1%),女1919例(占40.9%)。

1.2标本取材清晨睡醒时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漱口除去口腔中的杂菌后进行深咳,取肺深部的痰液及时送实验室检验。

1.3质控菌株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和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均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1.4仪器与试剂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均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

1.5细菌鉴定及药敏严格按照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的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2008年M100-S18规定判定敏感、中介及耐药。

1.6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8.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

2.1各种标本中检出率最高的是痰3618例,占总数的77.2%,具体的标本来源分布情况见表1.

2.2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者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数的66.8%,具体年龄分布情况见表2

2.34687例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变迁情况见表3

3.讨论

鲍氏不动杆菌属革兰阴性非发酵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由于其分布的广泛性和广谱耐药性,常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手术部位感染等医院获得性感染性疾病[3]。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Ab逐步进化出多种耐药机制,多重耐药及泛耐药菌株的比例逐年增加,使得抗菌药物的选择越来越少,治疗难度不断增加,增加了感染患者的死亡率[4]。近年来随着侵入性诊疗操作的普及,抗生素应用的增多,多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给临床医生抗感染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尽管不断有高效、广谱的抗生素的推出,但Ab引起的感染问题仍日益突出[5]。

本报告表1中检出率最高的是痰标本,与文献[3]、[8]、[10]相似但略低,这主要是因为痰标本取自于肺深部,肺部是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长期受到细菌的侵袭,再加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肺炎、气管炎的感染率日趋上升,呼吸系统保护屏障受损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己明显下降,至使感染率不断上升。建议有慢性鼻炎、支气管炎等患者出门带口罩等保护呼吸系统。

表2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率最高,老年人多有一定的基础疾病,组织器官的功能受损,对外环境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菌的感染,因此应多注意保护。在文献[6]中显示导致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老年、大手术、各种有创性医疗操作、机械通气、严重基础疾病、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入住ICU、患者与医护人员的频繁接触等。老年人应注意防寒保暖,适当做运动,加强营养,促进自身的身体健康,提高低抗力。

表3中氨曲南耐药率最高,与文献[8]相似,不仅逐年上升,且几乎完全耐药,不能作为常规用药。耐药率最低的是阿米卡星,7年来虽耐药率有所上升,但均未超过20%,这明显低于文献[2]、[3]、[7]、[10]等,可能是本地阿米卡星使用较少有关或流行的Ab菌株不是同一株型。阿米卡星属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虽具有自身耐药率低的特点,其能够渗透到胆道、气管支气管分泌物的浓度也低,但阿米卡星可增加有肾功能损害患者的中毒危险,因此临床也较少应用[8]。其余几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都在70%左右,亦不适宜作为常规用药,临床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药,必要时联合用药。亚胺培南具有最广泛的抗菌活性,但在本文中耐药率也达到72%。而且本文中所有的抗菌药物与文献[1]、[7]、[8]一样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文献[3]和[10]的ICU中耐药率均己超过80%,说明各地区Ab耐药性严重,均不断在恶化,临床上应加强监测,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同时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预防交叉感染。Ab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耐低温、湿热及紫外线,对消毒剂抵抗力强,一般消毒剂只能抑制其生长而不能杀灭[9]。Ab耐药机制复杂:Ab常有多种耐药质粒共同存在,易通过质粒结合获得耐药性;该菌能产生碳青霉烯和多种β-内酰胺酶、改变细菌外膜、外排泵机制、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导致碳青霉烯类和头孢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能产生修饰酶,导致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能使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域的gyrA和parC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扑异构酶的改变和药物主动泵出,从而导致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1]。多药耐鲍氏不动杆菌不断增加,一方面对新型抗生素的研发提出了迫切要求;另一方面也说明应加强管理,切断其传播途径,保护好易感人群,减少Ab的感染;第三其多药耐药机制也提示应采取联合用药来治疗或许是更好的方法[10]。

总之,Ab的检出率和耐药率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且有多重耐药,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强监测,防止恶化。

参考文献:

[1]李海红,方国安,陈琼娜,等.2006-2010年舟山地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动态观察[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24(7):643-645.

[2]付美莲,黄和赞.2011-2012年某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药物选择及治疗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42):3967-3968.

[3]胡少春,陈鹏,杨妮珍。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5):1067-1069.

[4]李志涛,张扣兴.鲍曼不动杆菌的致病力/毒力因素[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4,39(8):566-569.

[5]朱小燕,张敏,王四利,等.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2012,27(9):788-790.

[6]段缓,何先弟。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10,8(2):254-255.

[7]杨爽,王宇.我院2009-2012年1735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药房,25(6):528-530.

[8]刘晔华,张坚磊,王世瑜,等。2005-2011年临床分离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4):3512-3514.

[9]袁秩群,李刚,王峰,等.477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2011,26(9):619-620.

[10]高玉红,李丰良,李铭刚。2004-2011年鲍氏不动杆菌分布及多药耐药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1):5302-5304

作者简介:刘小六,男,主管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