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3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159-01摘要建立人工作为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现今临床护理中已被医护人员广泛采纳。科学有效的人工护理,可确保患者通畅,提高抢救成功率。通过在临床实践中,对28例人工患者采取的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痰痂形成,杜绝交叉感染,减少肺部感染,预防并发症,保障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为危重患者救治争取宝贵时间。通过严格的无菌操作及熟练的人工护理,能保证人工的畅通,促进排痰,防止感染,有效地减少危重患者死亡,提高了患者的康复率。

  • 标签: 人工气道护理危重患者ICU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的应用日趋广泛,它是抢救呼吸衰竭的一种应急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护理干预在人工阻塞患者中的临床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人工阻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治疗,分析与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治疗2周时,护理干预在80例人工阻塞患者中的总有效率为95%,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护理干预在进行人工阻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切实有效。结论护理干预对于人工阻塞有着很好的临床医疗护理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参考。

  • 标签: 人工气道阻塞 护理干预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对重症患者人工吸痰的护理体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50例建立人工的重症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结果50例建立人工的重症患者通过一系列吸痰护理后,病情均得到显著的好转,没有出现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相继出院。结论在建立人工的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其吸痰护理工作很重要,要综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做好吸痰前的相关准备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做好吸痰后的护理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切实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重症患者 人工气道 吸痰护理
  • 简介:摘要人工的建立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人工湿化的效果直接影响人工的护理质量,良好的湿化是保

  • 标签: 人工气道 湿化 护理进展
  • 简介:目的通过三种人工地道湿化方法的临床比较,探索最佳湿化的方法。方法采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法、持续滴注湿化法、间断滴注湿化法三种途径,对患者刺激性干咳、吸痰过程中气管黏膜出血发生率及患者痰液黏稠度进行比较。结果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法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湿化方法。

  • 标签: 人工气道湿化 持续氧气雾化 持续滴注气道湿化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呼吸病进入了微创时代,通过气内的介入微创技术改善了许多内良性病变或恶性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他们的生存期。目前内介入技术是涉及呼吸系统各种疾病的诊断和分期的侵入性新型学科,侧重于肺部及支气管的良恶性肿瘤、胸膜疾病、支气管及肺血管相关性疾病、良恶性狭窄等。本文就介入在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及发展做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机械通气用于小儿重症哮喘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哮喘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所有患儿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然后对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儿采用护理方法,然后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儿通过气护理之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5.0%,而对照组患儿通过常规护理方法,临床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哮喘的过程中,对患儿实施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的病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治疗 小儿重症哮喘 气道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脏手术后的呼吸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2例年龄≥60岁行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老年患者心脏手术后有1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早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5例、肺部感染5例,其中2例患者由于术后产生低心排综合症而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10.9%。结论老年患者心脏手术后,给予积极有效的呼吸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 标签: 老年人 心脏外科 术后 气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新型护理方法在ICU重症监护室中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患者68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施行新型护理方法)和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和VAP发生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进行评判。结果试验组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VAP发生率也小于对照组的38.2%,且数据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型的人工护理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有利于ICU患者的健康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ICU 人工气道 护理 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宁咳方治疗肺炎后高反应咳嗽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肺炎后高反应咳嗽患者84例,将其按投币随机法分为中西药组与西药组,每组各有患者42例。西药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法治疗;中西药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法+宁咳方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疗效、高反应性转阴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相比较中西药组高于西药组P<0.05。两组患者高反应性转阴率相比较中西药组低于西药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中西药组跟西药组相似。结论将西医常规治疗法+宁咳方应用于肺炎后高反应咳嗽患者治疗中,有利于其高反应性转阴,改善临床各项症状,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宁咳方 肺炎后气道高反应咳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新生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间妇产科收治的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采用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43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43例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吸痰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肺炎、阻滞和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时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提升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非常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呼吸衰竭 循证护理措施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紧急处理在重型颅脑外伤急救中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进入本院治疗的98例重型颅脑外伤急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在急救过程中除了常规治疗外,增加紧急处理的方法,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出院时间以及术后恢复程度进行对比。结果经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以及术后出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术后恢复较好的患者观察组30例,对照组18例,肺部感染的患者观察组5例,对照组10例,残疾患者观察组9例,对照组12例,死亡患者观察组5例,对照组9例。两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紧急处理在重型颅脑外伤急救中效果显著,有效的提高了治愈率,对患者的病情好转有较大的帮助。

  • 标签: 紧急气道处理 急救 重型颅脑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值2013年1月期间治疗的80例支气管哮喘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护理组和对比组2组,其中对比组有40例患者,接受常规的综合治疗措施,并持续通过鼻导管进行吸氧;而护理组40例患者接受双水平正压通气护理治疗。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和期间的症状变化,比较经皮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以及最大通气量等指标结果通过分析护理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比对比组更加明显;且护理组在治疗前后患者的参数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通过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进行辅助通气对于治疗哮喘具有较好疗效,同时做好BiPAP护理工作对于治疗重症哮喘具有重要意义,保证哮喘治疗处于安全状态

  • 标签: 哮喘治疗 哮喘护理 呼吸 人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误吸患者内吸入物清除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ICU治疗且发生误吸的46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纤支镜直吸法清除内吸入物,对照组冲吸法清除,比较两组患者清除吸入物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清除后,观察组患者pH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清楚后,观察组患者PaCO2、PaO2、SPO2、PO2/FiO2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ICU误吸患者采用纤支镜直吸法清除内吸入物,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疗效确切,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

  • 标签: 误吸 清除方法 ICU 吸入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7月-2014年7月于本院进行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危重新生儿57例,均予以护理干预,对比患儿干预前后的血气分析值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儿干预后pH值、PO2、PCO2等血气分析指标均得到优于干预前,且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儿动脉导管未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鼻损伤、腹胀相对较高。结论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应用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改善临床疗效与预后情况。

  • 标签: 新生儿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干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100例新生儿肺炎的患者,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实验组患者50例,采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50例,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经过治疗后的效果进行研究比较。结果实验组新生儿肺炎患者经过NCPAP治疗后的病程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且实验组使用机械通气的比例(10.0%)明显小于对照组(40.0%),<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对新生儿肺炎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并且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肺炎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小儿重症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给有氧面罩,为对照组;另一组给予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吸氧,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状况的回复时间,住院时间等因素,从而综合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都恢复的更快,总体治疗效果更好。结论对于小儿重症肺炎的患者,在早期采取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可以使临床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有所缩短,治疗效果更显著。

  • 标签: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小儿 重症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