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疗效评价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疗效评价与分析

雷媛

湖南省长沙市第四医院儿科湖南长沙410006

摘要:目的探究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100例新生儿肺炎的患者,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实验组患者50例,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50例,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经过治疗后的效果进行研究比较。结果实验组新生儿肺炎患者经过NCPAP治疗后的病程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且实验组使用机械通气的比例(10.0%)明显小于对照组(40.0%),<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新生儿肺炎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并且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新生儿肺炎;疗效评价

肺炎是新生儿中常见的临床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存在严重的威胁,一般肺炎的治疗时间比较长,并且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采用传统的方法治疗新生儿肺炎,不仅耗时比较长,而且达不到很好的治疗效果[2]。随着目前医学的不断进步,NCPAP治疗新生儿肺炎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其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安全性高[3]。本文通过对新生儿肺炎患者进行NCPAP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探究其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100例新生儿肺炎的患者,纳入标准: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窘迫、口吐白沫、青紫;肺部伴有湿罗音;通过胸片可见其肺部纹理增多。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制定的新生儿肺炎诊断标准。对新生儿肺炎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实验组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平均体重为2.89±0.89千克,平均胎龄为37.89±4.56周。对照组患者50例,男29例,女21例,平均体重3.01±0.78千克,平均胎龄为37.56±4.45周。经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体重、胎龄等均无太大区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1.2.1所有的新生儿肺炎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如血管活性药、沐舒坦、抗生素的使用,并且每一位患者均要进行基本吸痰、拍背、雾化等治疗。对于胎粪吸入性患者则在入院后给予气管插管治疗,使用20毫升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对患者的气管进行清洗。

1.2.2对照组的患者采用浓度为30%-40%氧气为患者进行吸氧治疗。

1.2.3实验组的患者采用NCPAP进行治疗,使用德国的STEPHANCPAP系统为新生儿患者进行NCPAP治疗,参数为CPAP3-4cmH2O,FLOW6-8L/min、FiO20.3-0.5。经过治疗后的一小时,测定患者的动脉血气,如果患者的PaO2水平仍然很低,则把压力参数调至4-6cmH2O。若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还没有改善,则为患者改用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

1.3监测指标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肺炎患者均应用相同的参数测量生命体征,每一个小时记录一次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患者的正常体温、血压、呼吸和心率。并且测量患者的皮肤氧饱和度是否保持在0.85-0.95之间。在实验组和对照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1小时、8小时、12小时分别进行动脉血气的测量,准确的进行记录。

1.4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治疗有效: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的状态,面色比较红润,经过皮肤测量,患者的氧饱和度大于0.9,血气分析,PaO2大于60mmHg,PaCO2小于50mmHg。PH值在7.35-7.45之间。

1.5数据处理两组新生儿肺炎患者治疗情况的研究数据,在本次研究结束后,均准确无误地录入SPSS19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处理,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为计量资料,对比方法为t检验,使用例数(%)为计数资料,对比方法使用X2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新生儿肺炎患者之间,对比治疗的效果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新生儿肺炎患者经过NCPAP治疗后的病程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且实验组使用机械通气的比例(10.0%)明显小于对照组(40.0%),<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下表:

3、讨论

新生儿肺炎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通过NCPAP治疗可以使患者治疗的时间缩短,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4]。

NCPAP是一种新的无创通气方式,对于患者的低氧血症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普通的治疗方法。NCPAP的主要优点为可以调高患者的动脉氧分压、减少患者在呼吸的过程中过多的耗费能量、有效的防止患者的支气管内陷而造成的阻塞、减少患者呼吸暂停的发生、氧浓度可调节并且可以为患者的呼吸道提供适宜的温度以及湿度[5]。

通过本文研究表明,采用NCPAP治疗新生儿肺炎操作方便、经济适用,并且安全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机械通气的使用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杨秀芳,郑铠军,夏荣华,等.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外周血炎症介质的影响[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0,10(5):348-3494.

[2]尹同进,吉海燕,尹萍,等.影响新生儿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压力不稳定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9):883-885.

[3]夏耀方,刘翠青,魏素芳,等.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5):379-382.

[4]刘志军,李思涛,郝虎,等.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安全性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2,26(3):191-194.

[5]杨芳,涂芳芳,金国信,等.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28-32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预防应用[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4(5):280-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