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人工的建立是治疗危重症病人的重要措施。湿化则是人工管理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分析各种人工湿化护理方式,并进行优点和缺点的总结。方法《人工湿化护理》通过自身在护理工作的具体实践,得出每一种人工湿化护理的优劣,以及如何选择湿化液、如何保持温度、如何控制量及速度等。结果合理的呼吸湿化,如何根据病人选择合适的湿化装置、温度及湿度,如何评估湿化效果,这些都是人工湿化中应解决的问题。结论建立人工,及时准确地应用机械通气,能迅速改善病人的缺氧状况,防止重要脏器的组织损害和功能障碍,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人工的护理对于机械通气的病人是十分重要的,维护呼吸正常的功能,从而使病人早日恢复康复。

  • 标签: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
  • 简介:摘要建立人工的首要目的是维持呼吸通畅,保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并对呼吸进行保护,防止误吸,引流气分泌物。尤其自主呼吸微弱或呼吸停止患者可通过人工进行机械通气。

  • 标签: ICU 人工气道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异物是指由各种异物造成气管、支气管的阻塞,导致通气功能障碍,好发于儿童,也为耳鼻咽喉科急症1,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且3岁以下的病例占2/32。

  • 标签: 小儿 气道异物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镇痛泵持续湿化法对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将85例喉癌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实验组采用镇痛泵持续湿化法持续湿化,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的方法,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镇痛泵持续湿化法在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痰液粘稠不易吸净、黏膜出血、下呼吸感染等方面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P<O.01)。结论镇痛泵持续湿化法效果好,患者感觉舒适,并发症少,简单方便,减轻护理工作量,可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喉癌 气管切开术 气道湿化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上咳嗽综合征至儿童慢性咳嗽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在2014年期间内来院接受治疗的36例儿童慢性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儿童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均是上咳嗽综合征所至,通过全面的临床检查分析,对其中28例患者采用口服药物、鼻腔冲洗、鼻喷糖皮质激素等来进行治疗,剩下的患者在治疗无效之后还采用了静脉输液及腺样体切除术。结果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30例患者非常有效,剩下的患者也基本痊愈。讨论对于上咳嗽综合征导致的儿童慢性咳嗽应通过全面的临床检查分析,根据上道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综合治疗才能够更好的治疗上咳嗽综合征引起的儿童慢性咳嗽。

  • 标签: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慢性咳嗽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异常的临床治疗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4年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异常患儿30例进行分析研究。30例患者异常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包括作主支气管狭窄6例,右侧气管化支气管5例,气管轻度软化5例,左主支气管狭窄7例,长段先天性气管狭窄7例。为患者进行相关治疗,采取先天性心脏病配合左主气管成形术患者有18例,进行先天性心脏矫治术的患者有10例,没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有2例。结果30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2例,2例患者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右侧气管化支气管患者,因手术后出现肺上叶不张和肺部感染而导致死亡。采用先天性心脏矫正术的8例患者,手术后撤掉呼吸机出现呼吸困难。据统计,彩色多普勒诊断符合率为86.47%。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来诊断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异常具有较高的确诊率且不会对小儿造成创伤和影响,安全性高。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异常在临床上不常见,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正确诊断,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合并气道异常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外科重症患者开放后行持续雾化吸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外科重症患者12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持续雾化吸入组)和对照组(常规雾化吸入组)两组,每组60例。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痰液的粘稠程度、痰痂形成率和肺部感染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外科重症患者开放后,行持续雾化吸入比行常规雾化吸入的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持续雾化吸入 脑外科 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中性粒细胞性哮喘(neutrophilicasthma,NA)模型小鼠炎症的影响。方法C57BL雌性小鼠随机分成NA组、NA地塞米松干预(neutrophilicasthmatreatingwithdexamethasone,NAD)组和正常(NC)组,每组8只。NA、NAD组予卵蛋白、脂多糖致敏并卵蛋白激发;NAD组激发前腹腔注射地塞米松;NC组不做处理。小鼠肺功能仪检测阻力,以阻力倍增值评价反应性;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有核细胞浓度及分类比例;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h17细胞及ki-67+Th17细胞比例;ELISA检测BALFIL-17浓度。结果(1)NA组阻力倍增值显著高于NC组(P<0.05)。(2)NAD组BALF有核细胞浓度、NEU%、EOS%均显著低于NA组,但仍高于NC组(均P<0.05)。(3)NAD组脾脏Th17细胞比例显著低于NA组,但仍高于NC组(均P<0.05);NA、NAD组脾脏ki-67+Th17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NC组(均P<0.05),但NA、NA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NAD组BALFIL-17浓度显著低于NA组,但仍高于NC组(均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能通过抑制Th17细胞及IL-17表达,减轻NA模型小鼠炎症;Th17细胞增殖功能增强且不受地塞米松影响可能与炎症持续存在有关。

  • 标签: 哮喘 中性粒细胞 气道炎症 地塞米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反应性在儿童慢性咳嗽病因鉴别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到2015年期间来我院治疗的儿童慢性咳嗽患者共96例,按照不同病因分为三组,初诊时对研究对象进行肺功能检测和支气管激发试验,治疗四周后,重复测量肺功能并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比较三组高气反应阳性率的差异及严重程度的差异。结果各组高气反应阳性率比较发现三组反应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反应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治疗后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反应阳性率仍明显高于其他组。高气反应严重程度比较发现三组各个严重程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咳嗽变异性哮喘高气反应严重程度高于其他组。结论高气反应性对于鉴别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气道高反应 儿童慢性咳嗽 病因诊断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重症脑卒中患者非人工痰液湿化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014年1—12月在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重症脑卒中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病区为单位分为循证护理组(n=46例)和对照组(n=46例)。循证护理组患者采用向口咽部滴入湿化液及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湿化的循证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Ⅲ-Ⅳ°痰的发生率。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Ⅲ°-Ⅳ°痰比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重症脑卒中患者非人工痰液粘稠度,使痰液易于吸出或咳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循证护理 脑卒中 非人工气道 痰液湿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早产儿经鼻持续正压通气中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早产儿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取集束化护理与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鼻中隔损伤情况、腹胀、呼吸机的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儿采用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早产儿 护理 集束化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方法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经我院诊断并治疗的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64例,随机分为临床治疗组和正压通气组,各32例。临床治疗组给与抗感染,氧驱动雾化及鼻导管吸氧,如发生肺内痰量过多给与吸痰;正压通气组在临床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与NCPAP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两天后两组患儿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及危重病例评分体系,并比较。结果经过两天的治疗后,正压通气组患儿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及危重病例评分均明显优于临床治疗组。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持续起到正压通气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深入研究。

  • 标签: NCPAP 儿童重症肺炎 合并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经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和机械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来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以我院2008年7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59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整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所收治的28例患儿采用机械通气的方式进行治疗,视为对照组,2011年7月—2014年7月所收治的31例患儿采用NCPAP的方式进行治疗,视为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之间的血气分析、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心率、呼吸、氧合指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aO2、PaO2/FiO2水平明显升高,PaCO2显著降低,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心率、呼吸、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明显下降,P<0.05,氧合指数明显增高。结论NCPAP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效果优于普通机械通气,且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 标签: 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机械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强化护理后的呼吸系统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临床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诊治的10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强化护理,对比分析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和对照组相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以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具有就明显优势,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强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强化气道护理 老年 心血管疾病 呼吸系统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痰病治是指在治疗痰病时重在治,通过治而达到治痰的目的。痰病多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饮食不慎等使肺脾肾及三焦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导致水津停滞而成。它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如《诸病源候论》所言“痰者,涎液凝聚。”一旦产生,又可成为加重病情或引起新的痰病的致病因素,造成“百病兼痰”。正如李时珍曰“痰涎为物,随升降,无处不到,入心则迷成癫痈,入肺则塞窍为喘咳背冷,人肝则隔痛干呕寒热往来……”亦如林佩琴《类证治裁·痰饮》云“痰随升降,遍身皆到,在肺为咳,在胃为呕,在心则悸,在头则眩,在背则冷,在胸则痞,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变幻百端。”上述理论充分阐述了痰病的产生与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治痰病必须治,正如《证治准绳》云“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顺则一身津液亦随而顺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痰》中说“治痰浊,实脾士,燥脾湿治其本”,脾为生痰之源,健脾士当是治本,然而丹溪则又认为“痰之为物,随升降,无处不到”。“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痰病治即是必先固摄正气,调理脏腑气机,其中又以脾气为重点,再结合化痰浊,从而达到“顺则痰自除”的目的。这是继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又一治疗大法,同时又从治疗角度上阐述了痰饮病的病理机制。笔者运用痰病治的方法在临床上收到了较好疗效。

  • 标签: 中医 痰病治气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原发性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S)与心肌重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30例原发性中度高血压患者,对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其中存在血压晨峰现象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无血压晨峰6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仪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LAD、LVDd、IVS、LVPWT、晨峰血压、BNP、hs-CRP水平较对照组更高,左心室肥厚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存在血压晨峰的原发性中度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心肌肥厚比不存在血压晨峰患者更明显,BNP、hs-CRP水平明显升高,可见血压晨峰与心肌重塑现象密切相关。

  • 标签: 原发性中度高血压 血压晨峰 心肌重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壁积X线平片以及CT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2年本院腹部X线平片及腹部CT发现的10例肠壁积患者的临床以及影像学资料,探讨肠壁积的腹部X线平片以及CT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结果9例腹部X线发现肠壁积共同特点为沿肠管壁的线状、环状、囊状、泡状透亮影。CT扫描软组织窗及肺窗肠壁积特征性表现为沿肠壁的线状、环状、泡状气体密度影。10例肠壁积患者中9例临床确诊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另1例为巨结肠患儿。结论CT对肠壁积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较X线平片高,X线平片应用比较广泛,适合于床边检查,可用于肠壁积的临床筛查。

  • 标签: 肠壁积气 X线平片 CT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巨结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