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陶陶明年就要上小学了。这个小丫头果真人如其名,淘气得不得了,似乎天生就精力旺盛。陶陶妈常说她没女孩儿样,也难怪妈妈抱怨,就连邻居家的阿姨都说陶陶要比男孩子还淘气顽皮。也有一些年纪大的婆婆说做家长的不能心太急,孩子再长大一些就会懂事听话了。还有热心阿姨提醒陶陶妈,说这孩子看起来像是得了多动症,要尽快去医院治疗,耽误不得。陶陶妈开始担心,随即便去了医院。那么,陶陶的情况到底算不算多动症呢?

  • 标签: 多动症 好动 医院治疗 孩子
  • 简介:患有多动症的儿童通常要服用药物进行治疗。美国美利坚大学行为神经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家长还可以通过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来达到治病的目的。研究选取了184名7~11岁的多动症患儿和104名正常儿童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多动症患儿不太可能坚持健康生活和饮食习惯。上述健康准则包括:每天紧盯屏幕(指电视、电脑等)的总时间不超过2小时,每天至少有1小时的体力活动,限制摄入含糖饮料,每晚睡够9~11小时,每天饮用7—10杯水。

  • 标签: 健康生活 饮食习惯 多动症 正常儿童 研究人员 神经科学
  • 简介:什么是多动症上海鸿慈儿童医院发育行为科主任医师蒋燕清教授告诉我们,多动症准确地说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最常见的儿童期起病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多动症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同。幼儿期多表现为爬上爬下、东奔西跑、静不下来等等;上学后则多表现为上课不专心、小动作不断,下课四处奔跑,写作业拖拉或情绪波动较大等。

  • 标签: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 临床症状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好动 孩子
  • 简介:摘要目的以治疗加心理干预护理的方式解决患儿不同程度的语言、立体空间、思维功能障碍、行为异常等,达到逐渐康复的目的。方法通过医院的治疗加心理干预护理及家庭配合共同治疗小儿多动症。结果心理干预护理在治疗小儿多动症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医院和家长的关注。

  • 标签: 小儿多动症 护理干预 家庭咨询 感统训练 饮食
  • 简介:什么是儿童多动症,哪些因素可以引起儿童多动症多动症有哪些临床表现7就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南京市儿童医院儿保康复科田国英主任。

  • 标签: 儿童 多动症 病因 临床表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多动症的治疗效果探讨。方法将患儿分成针刺治疗组及西药口服治疗组,观察1个疗程后的治疗效果和随访半年内的疗效稳定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量表评分比较,针刺组优于西药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内,针刺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的远期效果优于西药组。结论小儿多动症的治疗可以采取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的方式,针刺作为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有待临床深入研究。

  • 标签: 小儿多动症 治疗效果 探讨
  • 简介:10岁的斌斌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从上学起,斌斌就顽皮、多动,做作业马虎,但学习成绩尚可。三年级时,上课坐不住,小动作多,铅笔咬了又咬,橡皮切成许多小块,乱涂课本。到了五年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和邻座同学讲话,有时做鬼脸、讲笑话,逗引同学,有时摇摇椅子、敲敲桌子,妨碍其他同学学习,破坏课堂秩序。

  • 标签: 多动症 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成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的护理工作。方法总结我院患儿的护理资料。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是以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任性、易冲动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智力基本正常,但有学习困难、运动功能不协调及心理异常。我院收治169例,现对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童多动症也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是指在儿童时期出现的一种行为障碍综合征1。以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任性、易冲动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智力基本正常,但有学习困难、运动功能不协调及心理异常2。国外资料报道在儿童中患病率为5%~10%,国内报道在小学生中患病率为1%~10%,早产儿童患此病较多。此病病因复杂,可能与轻度脑组织损害、遗传因素、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脑损伤、食物过敏、维生素缺乏、糖代谢障碍、家庭环境不良及教育方法不当、铅污染铁锌等微量元素的缺乏有关。我院诊治36例儿童多动症患儿,现对其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儿童多动症 特点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桂枝汤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搜集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接收的小儿多动症98例患儿,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49例给予西药治疗,对乙组49例给予桂枝汤治疗。观察、对比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治疗有效率为73.47%,乙组治疗有效率为95.92%。乙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汤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临床效果较好,治疗有效率较高,值得应用。

  • 标签: 小儿多动症 桂枝汤 临床治疗 效果
  • 作者: 熊健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井研县中医医院四川乐山614000)【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58-02小儿多动症属于临床常见疾病。患儿的主要表现有情绪障碍、容易激动、活动过度等等,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习与生活。有研究指出,多动症患儿的注意力难以集中,上课期间小动作多,想要顺利纠正比较困难。通常情况下,想要有效治疗小儿多动症,需要联合药物治疗,进而控制患儿的病情,才能有效改善患儿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现象。再者,小儿多动症的发病与患儿的遗传、代谢、饮食、家庭生活等因素相关,病因复杂。因此,明晰小儿多动症的致病因素,给予针对性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1小儿多动症的致病因素1.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被认为是小儿多动症的主要致病因素,孕妇在妊娠期间,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酗酒、吸烟、暴饮暴食等等,给子宫内胎儿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若患儿的兄弟姐妹均有小儿多动症,那患儿患有小儿多动症的几率则会升高。再者,有不少小儿多动症的父母反馈,患儿在妊娠期便有好动情况,在出生后喜欢哭泣,难以入睡,进食不佳。再者,有研究指出,若多动症患儿的父母在幼年时有顽皮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现象,所生育的孩子也有较高的患有小儿多动症几率。1.2中毒因素中毒因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致病因素,患儿在化学物质中毒后,损害了神经系统,变得痴呆。中毒症状较轻的患儿也会有智力下降、难以集中注意力等症状发生。现在,临床最认可的一种小儿多动症中毒因素是铅中毒。张建平研究指出,铅中毒在中毒因素中占50%。但也有研究反驳这一观点,认为金属元素中毒也是引发小儿多动症的主要因素,建议家长能够在生活中加强照顾,避免患儿金属中毒。再者,小儿年龄尚小,身体还在生长发育期,免疫系统还未成熟,一旦中毒,不仅会影响神经系统发育,还会导致患儿智力下降,影响患儿日后的生长发育。1.3家庭、社会因素有研究指出,在不良社会环境、不良家庭环境下生长发育的儿童有较高的小儿多动症发病率,父母的性格以及意外的精神刺激均会导致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出现多动现象。也有研究指出,有60%的患儿因为家庭管教过于严格,造成心理阴影。但临床统计后发现,家庭对患儿关注不够或对患儿过于关注,打骂患儿,给患儿过大的压力,均会伤害患儿的心灵,进而导致行为异常,引发小儿多动症。1.4生物化学与代谢因素大量研究显示,多动症儿童的中枢单胺类受体更新与正常儿童相比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近年呈逐渐增多的趋势。本文基于心理学视角,从认知、情绪、行为、学习和人格五方面探讨多动症患儿的心理特征,为早期诊断儿童多动症提供依据。提出了感觉统合训练、自我控制训练、放松训练及认知行为干预四种心理干预疗法。

  • 标签: 多动症 心理特征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是以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动过多,注意力涣散,上课易多动,小动作多等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性疾病。本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精神、行为轻度异常性疾病,对小儿的心理健康损害很大,易造成师生关系、父子关系及学生之间的关系紧张,进而影响小儿的学习。

  • 标签: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患儿 护理
  • 简介:摘要为了保证中医治疗方式对于小儿多动症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需要医护人员能掌握小儿多动症的特点,并能从风、虚、痰方面对小儿多动症进行论治。本文就中医治疗模式下从风、虚、痰论治小儿多动症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多动症 小儿 从风论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为小儿多动症患儿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此次实验选择110例小儿多动症患儿,观察组患儿以及对照组患儿分别采用健康教育、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更高、护理后家长ZBI评分明显更低,P<0.05;对比两组患儿在护理前的家长ZBI评分,P>0.05。结论:为小儿多动症患儿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显著。

  • 标签: 健康教育 小儿多动症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