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脑胶质瘤的手术护理体会。方法70例复发性脑胶质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存活率高于参考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再次手术治疗时,综合其情况并选择合适的再次手术治疗,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在患者康复中有着显著的效果。

  • 标签: 复发性脑胶质瘤 再手术 优质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股骨干骨折术后骨折患者的骨折原因,并探讨针对此类患者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确诊收治的24例股骨干骨折术后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患者的骨折原因以及手术方法进行分类统计。结果24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的骨折的原因是骨强度有所减弱,4例患者骨折原因是因为初次手术的内固定不牢固,其余5例患者的骨折原因均为过早负重。24例患者均于检查后行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进行治疗,治疗后跟踪随访6~12个月,22例患者的骨折愈合良好,返院检查显示骨折线基本消失,生活均能自理。2例患者由于术后局部供血不足,骨折愈合较为缓慢。结论针对股骨干骨折术后骨折患者可以行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术中赢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固定材料,术后给予患者一定的健康知识教育并鼓励患者多进行康复训练。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术后再骨折 疗效观察
  • 作者: 王一鳞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山西省大同市同煤集团总医院心血管内科  山西大同 037003)     【摘  要】目的:初步分析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观察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调取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者的异同。并采用介入治疗方法,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吸烟饮酒者占比40.54%、糖尿病患者占比27.03%、心肌梗死患者占比56.76%、LDL-C(3.10±0.01)mmol/L、LVEF(58.91±0.35)%、支架直径(3.00±0.12)mm、支架长度(31.01±1.95)m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有效率100%,并发症发生率5.41%。结论:导致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与吸烟饮酒、糖尿病、心肌梗死、血脂水平、心功能及支架长度与直径选择不当有关。给予介入治疗,效果较好。  【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发生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10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53例在介入治疗期间发生灌注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57例在介入治疗期间未发生灌注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患者不同的心律失常类型给予利多卡因、胺碘酮、阿托品等药物治疗,对比两组心肌损伤情况、心电图、时间窗开通时间、住院时间及超声心动图结果,记录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肌钙蛋白I(cTnI)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浓度均高于对照组,血清CK-MB达峰值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心电图指标均较对照组高,时间窗开通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7%(2/53),其中心力衰竭1例,休克1例;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54%(10/57),其中心力衰竭6例,休克3例,死亡1例;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时极易发生灌注心律失常,通过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急诊介入治疗 再灌注心律失常 临床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动态心电图应用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本院确诊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样本例数合计110例,选取时间范围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根据不同的诊断方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和55例,参照组给予常规心电图诊断,观察组给予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观察组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85.45%明显高于参照组63.64%,组间对比P<0.05;观察组心率失常检出率38.18%明显高于参照组16.36%,组间对比P<0.05;观察组无症状心肌缺血144阵次,有症状心肌缺血36阵次,0点至12点是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高发时期。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能够动态检测患者的心律状况和发病高峰,其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 诊断
  • 简介:【摘要】 脑卒中全世界仍然是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因素,提高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综述中医临床利用针刺百会透曲鬓穴提高脑卒中预防、急性治疗和康复。该针刺方法治疗脑卒中疗效显著,通过多种机制抗脑缺血灌注损伤减轻卒中后水肿,主要涉及保护血脑脊液屏障、调控神经血管再生、调节细胞凋亡和自噬、抗免疫炎性反应等方面。

  • 标签: 脑卒中,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百会透曲鬓穴,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以及各项干预措施对住院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期间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CCU死亡的27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根据其出生地、医保类型、心肌梗死类型作为匹配条件进行13配对。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法各项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分析,从中找出AMI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及降低死亡的有效措施。结果进行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死亡组与对照组在年龄≥70岁、Killip分级≥2级、入院后心率≥100次/分、入院24小时内应用β受体阻滞剂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当前广泛灌注策略开咱的影响下年龄≥70岁、Killip分级≥2级、入院后心率≥100次/分可能是导致AMI患者住院死亡的高危因素,同时入院24小时内能够耐受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死亡风险降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住院死亡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骨水泥椎体强化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折的风险。方法 选取我院 2016年 1月~ 2018年 12月收治的 9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均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记录并两组患者术后再发骨折的时间和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骨折发生时间为( 9.32±8.05)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的( 5.66±5.23)个月;骨折发生率为 4.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17.7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相对于保守治疗,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折的风险显著降低。

  • 标签: [ ] 骨水泥椎体强化 保守治疗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再骨折 风险分析
  • 作者: 孙再娇1角述兰2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1.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    云南昆明    650011  2.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云南昆明    650011)  【摘    要】    目的:探究分析临床麻醉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处理措施。方法:本院于2018年4月到2019年4月一共收治69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临床麻醉处理,分析其处理效果。结果:69例患者的术中麻醉效果良好,术前呼吸正常,意识清晰,术后可迅速清醒,术中无死亡病例,但术后有9例死亡,其中5例因多器官衰竭死亡,4例因发生严重肺部感染导致死亡。其余6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治疗有效率是86.96%。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临床麻醉时,必须采用正确处理措施,严格控制药物剂量,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
  •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调查某地集装箱制造加工企业中的电焊工含有的尘肺病的情况,确定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应用职业流行病学理论展开调查工作,分别调查 A、 B两家集装箱生产企业的电焊工 人身体状况,确定具体的尘肺病发病信息。结果:调查期间发现企业内部的电焊烟尘浓度合格率比较低,在

  • 标签: 集装箱制造企业 电焊工 尘肺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法在宫外孕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术后输卵管通率和受孕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宫外孕患者60例,30例患者接受常规开腹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技术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术后输卵管通率和受孕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输卵管通率为93.33%,对照组为70.0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受孕率为56.67%,对照组为30.00%,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可有效提高宫外孕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提高患者术后输卵管通率、受孕率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宫外孕 输卵管再通 受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