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2009年,得友人赠送一套运城市虞舜文化研究会所编之《虞舜文化》系列丛书,有虞舜圣迹、古论、今论、传说和舜裔姓源等分册。拜读之后,于虞舜文化之精髓及河东地区作为舜帝活动中心之历史地位有了深刻的认识。迩来公务之遐,不厌抠字搜典之烦,以翻阅碑志为乐。

  • 标签: 舜文化 拾遗 2009年 系列丛书 文化研究 活动中心
  • 简介:<正>我国传统金属工艺在传统工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以其技艺的独特与精湛著称于世。本文系就“水银沁”铜镜表面处理技术、花纹钢及王麻子、张小泉刀剪这三种传统工艺作一简介。一、“水银沁”铜镜表面处理技术在我国古铜镜中,有一些历经一、二千

  • 标签: 花纹钢 传统工艺 表面处理技术 金属工艺 我国古代 小泉
  • 简介:辛亥革命时期发行的地方货币——中华民国元年的赣省民国银行元券。该券长157、宽105毫米,横型,石印,紫、黑双色套印。正面上端中间印有当时江西省军政府都督马毓宝头像,像下有“赣省都督马”字样,像两旁印有。赣省民国银行”六字,中央花纹内印有“圆”,右印“凭票即付”,左印“执此为照”,下端印有横书“中华民国元年吉月吉日”,票的右边印“完粮纳税、一律通行”,左边印“来往兑换,概不折扣”,上端左右两角有“”字,下端左右两角有“10”字,

  • 标签: 都督 军政府 辛亥革命时期 中央 中华 地方
  • 简介:随着各种墓志、碑刻的出土与刊布,以及部分鲜见的古代文献的整理和出版,学者们在《唐刺史考全编》面世以后,积极利用这些新刊碑刻、墓志及文献等对其予以增补、校正,陆续发表了一些相关补正和研究论文,使之不断完善。近年,唐代相关的墓志资料又有进一步的整理和公开出版,其中内容颇可进一步补校现有学术研究成果。本文仅就笔者所见的相关资料,整理其中部分与唐代刺史有关联的内容,在比照《唐刺史考全编》和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原书凡例与道州郡编次顺序,对是书及已有研究成果略做订补和考校。经梳理考证,本文共补校《唐刺史考全编》京畿道、关内道、陇右道等15道的华州、同州、岐州等47州55条刺史相关文献,其中新增17名刺史在41州的任职、任期手睛况,校补刺史任地、任期15处。同时增补《唐方镇年表》忠武军{i度使之阙一处。

  • 标签: 唐刺史考全编 刺史 墓志 唐代
  • 简介:全文主要介绍“洛八办”在撤退回延安时,丢在井里的58枚证章。这些证章有我方的、国民党机关的、国际友方的。从这些证章中,可以看到洛八办当时工作的艰巨、环境的恶劣,展现了革命者的顽强斗争精神,对教育青少年意义深远。

  • 标签: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 抗日战争时期 证章 历史考证
  • 简介:大宋钱为宋理宗时所铸,理宗名昀,在位四十年,改元八次,宝庆三,绍定六,端平三,嘉熙四,淳祐十二,宝祐六,开庆一,景定五,起乙酉,终甲子。《本纪》:“宝庆元年七月乙酉,诏行大宋元宝钱。”《食货志》:“宝庆元年新钱,以大宋元宝为文。”传世“大宋元宝”铜钱,背文元、二、三,小平折二均有;铁钱:小平钱背文春、汉、定三种,穿下有年号或仰月,折三铁钱背文三、西三、泉三或利州行使。“大宋通宝”有铁制小平钱,旋读,背汉三,更有铜制“大宋通宝”楷书直读,背“当”大钱一

  • 标签: 大宋 小平钱 背文 铁钱 宝庆 仰月
  • 简介:浙东银行元抗币石印版王莲瑛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藏有一块浙东银行元抗币石印版。1945年2月,日伪滥发伪币,物价急剧上涨,形成通货膨胀,继续在浙东地区流通的法币也同样在恶性膨胀中,浙东人民饱受伪币与法币的贬值之苦,农村经济受到摧残,对浙东根据地的政...

  • 标签: 浙东地区 抗币 革命根据地 印版 石印 农村经济
  • 简介:2006年8月.我意外地收集到1张民国二年三月发行的赣省民国银行当十铜元枚券(如图)。该券与人们熟知的赣省民国银行九五钱票壹串文风格、图案、颜色基本一致。高170、宽82毫米,竖式,石印,红、浅绿和蓝三色套印。图案为旭日东升,光芒四射;两只凤凰左右迎向太阳,沐浴阳光;红太阳的下方印有“赣省民国银行”六字,

  • 标签: 民国 银行 铜元 行当 图案 太阳
  • 简介:关于敦煌文献中的《太公家教》残片的辩识,笔者有《敦煌写本(太公家教〉残片遗》一文发表,该文以《俄藏敦煌文献》为重点调查对象,认定了《太公家教》写卷8件。此后笔者在调查《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份)》、《法藏敦煌西域文献》、《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甘肃藏敦煌文献》等敦煌文献时又认定了《太公家教》写卷6件,另有《俄藏敦煌文献》之Дχ3111号和Дχ42.51号2件,本文即对这8件藏品略作介绍,并就其与已认定的《太公家教》写卷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标签: 敦煌蒙书 太公家教残片 叙录
  • 简介:有“千秋万岁”小平铜钱一枚,直径2.4cm,穿0.6cm,厚0.1cm,重3克(彩图见插一)。言称合肥宋墓出土,九十年代初期发现,跟我十余年。考宋代洪遵《泉志》中:“右千秋钱,李孝美日此钱径三分,文日:千秋万岁。今甚易得。盖常岁虏使

  • 标签: “千秋万岁”钱 铜钱 辽代 钱文 形制
  • 简介:1936年河南博物馆辉县甲乙墓的发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新中国成立之后,河南两周考古又有更多的新发现。大量的两周时期墓地,几十座通都大邑城址,以及金属铸造和盟誓遗址等的发掘,在中国考古学的发现与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 标签: 辉县甲乙墓 研究 两周考古
  • 简介:<正>匏又名葫芦。它是将正在生长的嫩葫芦纳入刻有图案的范中,使它局限于范的形状而生长,形成表面具有类似浮雕效果的器物。这种器物在质感上和竹雕很相近,越经人赏玩摩挲,色泽愈深,愈滑润可爱。河姆渡遗址发现的葫芦残迹,证明我国种葫芦的历史已有七千多年。长沙楚墓出土

  • 标签: 葫芦 河姆渡遗址 浮雕效果 阳模 图案 形状
  • 简介:铭文杂释王人聪一、君与者旨《文物》1980年8期刊载《江西靖安出土春秋徐国铜器》一文,报道了1979年4月在江西靖安县出土三件徐国铜器,其中一件自名为卢盘,此盘铸有铭文十八字:"君之孙(令)尹者择其吉金,自作卢盘"。盘铭第一字,该文初认为"似疾,...

  • 标签: 《说文》 《广韵》 文物研究 《金文编》 江苏丹徒 相关问题
  • 简介:一、我国的竹刻艺术历史悠久竹刻艺术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我国的竹刻艺术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这说明削竹为简册,文字书于竹,至少在商代已经流行.:"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可见,竹笏是周朝仅次于玉、象牙笏的礼器.

  • 标签: 贴黄技法 艺术风格 工艺美术 竹刻艺术
  • 简介:嚣伯非楚说夏麦陵我的《嚣伯断代与阝敖之地望》(《考古》1993年1期)一文发表后,周书灿、郭玮二位先生在《中原文物》1994年3期上著文提出两点异议:一是认为春秋嚣地不属郑国的附庸,二是认为嚣伯是楚。所以我再申论如下,也是给二位先生的答复,...

  • 标签: 《春秋大事表》 《左传》 楚文化 铜礼器 楚国 楚王族
  • 简介:1999年9月,笔者在礼县石桥镇发现1件青铜豆,身刻铭标明器物所属的地名、名及重量,且铭文显示该器物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大秦帝国的西垂发祥地有关。本文对该铜豆的年代、历史背景、铭刻内容等问题作一考释。

  • 标签: 西祠器 礼县 铜豆
  • 简介:珐琅又称为“景泰蓝”,是我国古代工艺之一种。它主要以铅、硅、硼砂、瓷土、石英等为原料,制作工序包括铸胎、画样、掐丝、填蓝、烘烧、磨光、镀金等。依其加工之不同,珐琅又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透明珐琅四大类。

  • 标签: 珐琅器 掐丝珐琅 画样 制作工序 铜胎 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