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天龙山石窟始凿于东魏武定三年(545年),历经北齐、隋、唐及五代时期,现存窟龛25个.天龙山隋代石窟,即天龙山第8窟,位于东峰陡峭的南坡山腰间,开凿于隋开皇四年(584年),是天龙山众多造像中唯一具有中心塔柱的石窟.本文试图针对天龙山第8窟的地质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探索突破石窟保护、修复等方面的技术难题,逐步解决第8窟渗漏、风化、崩塌等病害问题,制定相应的保护、修复方案,使天龙山石窟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得到科学保护.

  • 标签: 天龙山 石窟 第8窟 渗漏 风化 崩塌
  • 简介:西沃石窟凿于黄河南岸青要山峭壁,因建设小浪底水库要永久性地淹没在水下100多米的库底。为保护这座石窟,对石窟及其环境进行了调查、工程勘测和理论计算,对文物作了较全面地认识,掌握了相关工程参数、岩体内部状况等。从而针对性地实施加固、切割、吊运和复原安装,将石窟安全移至新址保护。所用的方法对于类似文物的迁移保护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 标签: 西沃石窟 水库 迁移
  • 简介:太原龙山道教石窟位于太原市西南约20公里的龙山东巅,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也是最珍奇的纯道教石窟。主窟开凿于元太宗六年至十一年(1234年-1239年),由道士宋德方主持兴建。在龙山峰顶一突兀的崖面上,共凿有9个洞窟,窟外表面虽风化严重,但也能依稀可见精美的云龙纹浮雕。窟内共有道像65尊,其中13尊有完整的头部。龙山石窟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道教石窟,在中国道教和道教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标签: 龙山石窟 中国道教 保护 调查 病害 太原市
  • 简介:南响堂石窟损坏形式和保护设想次立新南响堂石窟位于邯郸市西南45公里,峰峰矿区纸坊鼓山南麓,滏阳河北岸,隔河与彭城镇相望。石窟始凿于北齐,隋唐两代又于洞窟内外雕凿小龛,宋金时期也开凿不少窟像。现存北齐时期的主要洞窟7个,分上下两层(图1、照1)。明清时...

  • 标签: 损坏形式 云冈石窟 石窟保护 石雕 降尘量 采石爆破
  • 简介:一、石窟环境状况:1、地质概况天梯山石窟地处祁连山——河西走廊南山山间盆地,形似葫芦状,长约15公里,宽约1—3.5公里,地势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降低。洞窟依河湖相砂砾岩建造,上部为紫红色泥质砂岩,泥质砂岩之上覆盖薄层黄土;中部为砖红色厚层砂岩夹薄层砾岩;下部为棕红色砾岩,全部洞窟皆位于下部砾岩岩组之中。

  • 标签: 石窟壁画 保护对策 病害 环境状况 河西走廊 祁连山
  • 简介: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文物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管理水平和要求也在逐年提高,特别是对文物保护基础性工作的要求也愈加重视和规范.文物保护档案工作作为文物保护“四有”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其在文物保护中的作用亦日益突显。

  • 标签: 石窟病害 档案记录 文物保护
  • 简介:塔庙、梵文Stapa、音译瘁堵波,原义为“坟”,它的起源甚早,并不始于佛陀。佛灭建塔.当是一种荣誉,但由于塔下埋有佛的舍利.因而成为佛的象征。张掖马蹄寺现存千佛洞浮雕石塔,是研究我国元明时期西域藏传佛教发展史的见证。如何及时的抢救和保护好石塔.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石塔所处的自然条件、产生的病害及治理的设想。

  • 标签: 马蹄寺 浮雕石塔保护
  • 简介:玉山寺石窟位于甘肃省镇原县太平镇南20公里处的茹河北岸砂岩上,西距县城40公里。石窟东西长40米,共有5个洞龛,开凿在距河床高20米的泥质黄砂岩上,有石胎彩塑82尊,保存完好澡井30平方米,壁画已酥碱脱落,面目全非。彩塑造型优美,色彩绚丽,造像有佛、菩萨、天王、力士、比丘、化生童子、供养人等。造像高度均为75—52厘米不等,或坐、或立,姿态各异,佛像及菩萨像体格消瘦,姿容秀丽,面容慈祥,衣饰华丽。

  • 标签: 保护措施 保存方法 太平镇 甘肃 供养人 彩塑
  • 简介:马蹄寺石窟群是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由千佛洞、马蹄南寺、北寺、上、中、下观音洞、金塔寺七个部分组成。石窟开凿在张掖市以南62公里绵延的祁连山北麓。除保存有自十六国北凉——清各朝代精美的壁画和塑像外,在马蹄南寺、北寺,尤其是在窟区北段的陡壁上浮雕着形状各异、大小错落有致的精美佛塔87座。从塔的形制、结构和艺术风格可以看出.

  • 标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窟群 马蹄寺 张掖市 浮雕 病害
  • 简介:甘肃河西至陇东一带是我国石窟最为集中的地区,多数石窟成为研究早期佛教艺术发展的重要依据;而敦煌、炳灵寺、麦积山等石窟已成为石窟研究中的显学,为世界学者所关注,而这一地区的较偏僻、零星的石窟却被人所忽略,这对于从整体上来把握佛教及其艺术的发展,则不免带来遗憾。

  • 标签: 石窟 敦煌 佛教艺术 学者 显学 序言
  • 简介:一、地理概况及原因涉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这里属太行山八陉之第四陉滏口陉的腹地,自古就为"秦晋之要冲,燕赵之名邑"。北齐时,这里是邺都与晋阳两都之间的必经之地。

  • 标签: 北齐 涉县 调查 石窟 南北朝时代 地理概况
  • 简介:经过数年的努力,龙门石窟终于有幸荣人了《世界遗产名录》,这无疑使龙门宝库更上了一层楼。但是,要真正以龙门名胜风景做为龙头,切实带动发展全洛阳的旅游大业,进一步搞清龙门石窟在国内乃至世界历史、文化、地理等各方面中的重要地位,是十分必要的,甚至是必需的。那么,要搞清这些方方面面的“重要地位”,又须先搞清有关龙门石窟的上下纵横各种边缘性问题,或谓之“第一”、“之最”等。

  • 标签: 龙门石窟 《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 文物考古 河南
  • 简介:巴中为古代南北交通要道“米仓道”的必经之处,秦时属巴郡宕渠县,北魏延昌三年(公元514年)始置巴州。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为清化郡,民国二年改为巴中县,1993年改县为市。“米仓道”在唐宋时期非常繁荣,南来北往的客商、官员及文人多有驻足巴中者。他们不仅在此建造寺庙、开窟造像、装彩题词,给我们留下了精彩的艺术珍品,也给我们研究南北交通关系、文化交流以及商业经济等留下了非常丰富而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是今天西部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其中最令人难忘的是遍布巴中各地的古代摩崖石刻造像。

  • 标签: 巴中 石窟 摩崖石刻造像 北魏 魏延 题词
  • 简介:阿尔寨石窟俗称百眼窑,阿尔寨蒙古语是"隆起的"、"平地突起的"之意,蒙古人也称"阿尔寨乌兰乌苏"、"阿尔寨乌里雅苏"、"阿尔寨阿贵"等.当地称为阿尔寨的山岗有三处,即"苏美图阿尔寨"(有庙阿尔寨)、"伊克阿尔寨"(大阿尔寨)、"巴嘎阿尔寨"(小阿尔寨),阿尔寨石窟指苏美图阿尔寨.

  • 标签: 阿尔寨石窟 蒙古语 蒙古人 乌兰 俗称 平地
  • 简介: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地质探测技术,它可依据岩体不同构造、岩石的地球物理性质不同产生的不同物理场来了解岩体地质特征而石窟寺的风化与其所处的岩体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石窟保护中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了解石窟赋存岩体的地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系统介绍了在石窟保护中常用的各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原理,回顾了电法勘探、探地雷达、地震勘探、井中物探等技术在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保护中的应用情况,同时指出了已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标签: 地球物理勘探 云冈石窟 保护 世界遗产
  • 简介:石窟寺是佛教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也是其中最古的形式之一:它是在山崖陡壁上开凿出来的洞窟形的佛寺建筑。石窟本是僧侣居住的地方,释迦牟尼未灭度前就已经存在了。古印度的石窟寺通常是开凿成一长方形,在入口处有门窗。中央是僧侣集会的地方,两旁为住处。后来根据其形制和使用性质发展为两大类型:其一为“礼拜窟”,窟内雕刻佛像,供人们瞻仰礼拜;其二为“僧房窟”(亦称“禅窟”),主要供僧侣修行居住。礼拜窟有分为前后两室的,也有单独一室的;其平面有马蹄形的,也有方形的。

  • 标签: 石窟寺 佛教建筑 释迦牟尼 长方形 僧侣 古印度
  • 简介:石空寺位于甘肃镇原县城东川3公里处的茹河南岸石崖上。1983年5月14日镇原县人民政府公布石空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标签: 石空寺石窟 镇原县 雕塑艺术 壁画
  • 简介:文殊山石窟位于甘肃酒泉市南十五公里、祁连山北麓的文殊山山谷中。现隶属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管辖,为国家级义物保护单位。自古以来,它以独具特色的塞外风光和数以百计精巧别致的寺、庙、殿、偻等古代建筑闻名于世。它与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

  • 标签: 石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 裕固族 古代建筑 自治 祁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