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币”是指用海贝当作货币,“饰”是指用海贝组编的项链、头带、腰带、手链等各种饰物。币是货币,这是毋庸怀疑的常识。饰因为是由价值很高的货币组编而成,在商品交换中也能起到类似货币的流通中介作用,因此可以称之为“准货币”,其性质与后来的丝绸、布匹等实物货币相同。

  • 标签: 贝币 上古时期 饰物 货币 相同 新疆
  • 简介:众所周知,曾轰动一时的山西省保德县林遮峪村一座商墓中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有109枚商代铜,从而,把中国铸币时间向前推进了四个世纪,被认定为中国铸币之滥觞。命名为“保德铜”。1990年由中国钱币学会监制,上海造币厂铸造,采用两色镶嵌工艺,将“保德铜”列为珍品系列纪念币的第一枚向海内外限量发行。再现了“保德铜”的风采。

  • 标签: 中国钱币学会 上海造币厂 保德县 山西省 纪念币
  • 简介: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商品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人类社会较早使用的实物货币主要有龟、、珠、玉、刀、布等多种,而最早出现且使用最广泛、最长久的实物货币就是“币”。

  • 标签: 贝币 新疆 商品交换 生产发展 人类社会 货币
  • 简介:鹿形席镇是汉代席镇中一种特殊类型,由青铜铸成鹿身,鹿背镶嵌贝壳而成,精致典雅,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身。文章对考古发掘出土的嵌鹿形席镇的特征、流行年代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认为它反映了汉代人向往长寿富贵、功名利禄的心态。同时,文章也对嵌鹿形席镇的使用情况和出现原因等作了初步讨论。

  • 标签: 汉代 席镇 鹿 镶嵌
  • 简介:“五逆闻”常用作禅家机语,实际上,它是佛教词“五逆”俗化之后与世俗的因果报应观念共同构成的一个民间俗语,即所谓的“五逆遭雷劈”。此文考证了它的来源,并指出《焦氏易林》中“雷霆所击,诛者五逆”的说法可能是后人所加。

  • 标签: 五逆 俗化 因果报应 《焦氏易林》
  • 简介:〈本刊讯〉河南省许昌市钱币学会秘书长张德胜,在许昌市钱币学会会长王丙辰、河南省钱币学会理事杨科的陪同下,于1991年元月专程到北京,将自己珍藏的各种陶、骨和天然105枚,捐献给中国钱币学会和中国钱币博物馆(筹)。这次捐献的陶、骨有不少是新见的品种,对研究我国先秦货币有较高的学术价值。1991年元月11日,中国钱币博物馆筹委会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司司长张弘代

  • 标签: 钱币学会 中国钱币博物馆 贝币 张德胜 杨科 中国历代货币
  • 简介:楚铜俗称“鬼脸钱”和“蚁鼻钱”。对于这两种称谓的含义及区别在泉界已得到共识。但对于“鬼脸钱”、“蚁鼻钱”及楚铜的其它文字考证却众说纷纭,有解“”说,有“合文”之说,也有“记地”、“记重”、“记值”等之说。虽然这些说法从某种角度上能作出一定的解释,但都不能对楚铜文字的共性问题作出较为满意的解释。

  • 标签: 楚铜贝文字 民俗含义 “鬼脸钱” 中国 “蚁鼻钱”
  • 简介:繁昌的楚铜范及其铸币工艺陈衍麟THEMOLDOFBRONZESHELLMONEYFROMFANCHANGCITYANDTECHNOLOGYOFCASTINGCOININCHUSTATE¥ChenYanlin(12)Introducethemoldo...

  • 标签: 铜贝 铸造工艺 繁昌 铸币 蚁鼻钱 浇铸口
  • 简介:<正>一件二千多年前西汉时期的青铜器珍品——滇人七牛贮器,出土二十七年之后,在除锈处理中显露布满器身的精美图象,更加提高了这件珍贵文物历史的与艺术的价值。1956年底,在云南普宁石寨山,对滇国王族墓葬大规模的发掘和所出大批珍贵的文物,形象地反映了西汉前后聚居于滇池区域的滇族奴隶制社会的情景,是新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其中一件存贮货币贝壳的七牛贮器,出土后二十多年来一直被认为生有绿锈的器身是光素无纹的。最近,该

  • 标签: 十七年 器身 石寨山 除锈 考古发现 青铜器物
  • 简介:<正>一、“西南丝路”出土海贝和币情况综述“西南丝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丝路”之一。目前研究者多认为,“西南丝路”国内段的主要干道当包括零关道、五尺道、永昌道、夜郎道、川藏道和滇越道。迄今的调查中,对后三条干道的情况知之不多,故本节重点对前三道的出土海贝和币作一综述。按现行政区划,前三条道途经的主要地区有十四个,其中四川六个,云南八个。现将已知出土情况,分述如下:

  • 标签: 海贝 贝币 西南丝路 西南丝绸之路 石棺葬 南诏
  • 简介:<正>1961年夏季,西峡县城西北约3公里的五里桥公社方店大队槐树湾村南的丁河北岸发现一罐战国时期的楚铜钱(又称蚁鼻钱、俗称鬼脸钱),南阳市博物馆调走5公斤(约占总数一半),“文革”期间丢失一部分,现西峡县文化馆自存1298枚,重

  • 标签: 南阳市 文化馆 公社 文革 西峡县 铜贝
  • 简介:  20世纪50年代的考古调查中,在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镇盆瓦窑遗址发现过三段式纹饰布局筒形罐,口沿下为平行细条附加堆纹,其下是半重环附加堆纹,主体纹饰是平行压划纹.……

  • 标签: 文化初论 西梁文化
  • 简介: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辉县段工程建设,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辉县市文物局联合在辉县市张村北发掘了张遗址,发现商代早期房基1处、灰坑18个,出土陶、石、骨、蚌等各类器物240余件,为豫北地区商代早期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标签: 辉县 张雷遗址 商代早中期遗存
  • 简介:春秋战国时期的南方楚国,铸行了一种铜质流通货币-楚铜。这种楚铜一端稍大,另一端较小且有孔(孔有通孔和不通孔之分),形状近似椭圆形,正面凸起并有阴文文字,背面平夷。这种楚铜,根据币面文字的不同,将

  • 标签: 楚铜贝 铸造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 古钱币 铭文
  • 简介:带村墓地是近年来周代考古的重大发现,发掘者认为,该墓地为芮国墓地,年代从西周晚期一直沿用到了春秋早期。笔者综合目前已经发表的材料,认为该墓地并未见到西周晚期的遗存,已经发掘和公布的材料,年代均集中在春秋早期偏早阶段;而且仅有南区的带墓道的大墓与芮国相关,从出土遗物来看,北区大墓与芮国没有直接的联系。南区大墓中,M27组是芮桓公和两位夫人的墓葬,是芮伯万返回芮国之后,其父母芮桓公和芮姜被驱逐到带村一带的结果,M28墓主是芮桓公到达带村之后,新立的下一代国君;而北区发现的大墓性质复杂,与南区大型墓葬关系不明。

  • 标签: 梁带村墓地 年代 性质
  • 简介:额济纳旗砾石沙墓葬,西北距额济纳旗府所在地达来呼布镇31.3公里,东北距绿城遗址1.4公里(图一)。2006年4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调查额济纳旗额日古哈拉遗址时,对这座大墓进行了抢救性清

  • 标签: 墓葬清理 沙梁墓葬 清理简报
  • 简介:1972年夏,本人受宁县文化馆之邀及当时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的指派,协助宁县文化馆对宁县高汉墓进行清理。其后对西峰南佐汉墓、正宁湫头西候郎汉墓、正宁永和龙安东汉墓、正宁罗川武王庄唐墓进行抢救性清理。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许多文物遭到破坏。例如,西峰彭原宋代砖塔被拆除;肖金宋代砖塔也遭到一定损失。四面栏杆和窗棂被打掉:庆阳普照寺大殿建筑昂嘴被锯掉;正宁罗川赵氏牌坊被涂抹或胡刻乱划。

  • 标签: 东汉墓 宁县 清理 甘肃省博物馆 文化馆 文物
  • 简介:在祖国广袤的地理版图上在陇原大地沟壑纵横的山川里在中国革命的发展征程中在巍峨的子午岭腹地中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出身士族,自幼好学多识,博通众学,享誉于时。好文学,精书法、乐律、围棋。曾创制准音器等乐器,撰有儒、道、佛、文学等多种著作。

  • 标签: 南朝 五铢钱 萧衍 梁武帝 古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