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所谓时代问题,就是对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社会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发展态势与发展趋势的认识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性的认识,包括两种基本思路、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与三种社会形态理论。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思想,而研究的基本思路,就是把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与三种社会形态理论统一起来。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时代思想 研究
  • 简介:马克思主义这个在诞生之初被视为“幽灵”的理论,经过一个半世纪,连它的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它是唯一能透彻说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学说。在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它不仅指导革命取得了胜利,而且成为治理国家的科学指南。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 简介:本文以对马克思著名论断原文的考察为基础,发现在此论断中几种生产方式的排列不是'并列'的,而社会形态在历史上的演进也不是'单线'的,此论断原是社会进化论与多线发展论的有机统一。因此,这几种生产方式虽然是世界历史上存在的几种基本生产方式,但它们并不一定在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上升为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并形成与之对应的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从而显出多样性来。这就对马克思的论断做了独特的解释。

  • 标签: 著名论断 经济学手稿 所有制形式 社会进化论 现代资产阶级 政治经济学批判
  • 简介:让-马克·帕里西斯(Jean-MarcParisis,1962-)对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极其陌生的法国作家,尽管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已经发表了近十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小说,主要有《快餐的忧郁》(LaMélancoliedesfastfoods)、《艺术家的中学》(LeLycéedesartistes)、《从一生开始》(Depuisroutelavie)、《巴黎式婚姻》(Mariageàlaparisienne)、《身体》(Physique,2005)、《之前、之中、之后》(Avant,pendant,après)等,最后这本小说曾获得2007年的罗杰-尼米埃文学奖。

  • 标签: 《恋人》 小说 马克 2007年 法国作家 八十年代
  • 简介:2017年5月初,法国大选成为头条新闻:年仅39岁、仅具一定经济领域执政经验的马克龙入主爱丽舍宫。在能源与生态转型成为大势所趋、《巴黎协定》履约遭遇不小阻力的背景下,新任总统对环境气候问题的立场和设想如何?他将给法国环境气候政策带来怎样的变数?法国未来环境气候政策的特点是什么?这些构成了本文的核心内容。

  • 标签: 马克龙 环境气候政策 能源生态转型 巴黎协定
  • 简介:重读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暴力论”(恩格斯曾打算在此基础上写部《暴力在历史中的作用》的专著,未能完成)及其它相关著述;从中看到,在暴力问题上,恩格斯既有作为革命者的基本坚守,又有因时、因势而变的一面。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暴力论 《反杜林论》 暴力问题 革命者
  • 简介:<正>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揭开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序幕。习惯上,史学界将1917年到1923年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时期。事实上,1923年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更趋广泛、深入。因此,笔者认为,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体系形成前,均可作为马克思主义在

  • 标签: 宣传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传播 过程
  • 简介:<正>1848年,世界无产阶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出版,从此,“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这时中国人并不知道马克思,过了很久,才有中文书刊介绍他的主义,但也是零零碎碎,夹杂着误解和歪曲,其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又过了很久,直到1920年的前后,马克思主义才真正传入中国,中国先进人物才真正认识了马克思主义,而且一经认识之后,便执著

  • 标签: 陈独秀 李大钊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 中国无产阶级 毛泽东
  • 简介:张舜徽先生早年治学,循着清人"由小学入经学"的学术路径,从经史考证出发,以经世致用为归宿。接触马克思主义之后,在吸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他实事求是,在以阶级分析学说研究古文字、考证劳动人民史事等方面做出了新的成绩,其经世致用思想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发挥。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是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张舜徽 经史考证 经世致用 马克思主义史学
  • 简介:徜徉在马克思故居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来临的时候,我得到一个机会,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赴欧洲红色旅行团'造访马克思的故乡,德国西部小城特里尔。去年,在十月革命100周年的时候。我曾经造访了圣彼得堡、莫斯科。今年,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时候,又能够

  • 标签: 公社社员 巴黎公社 探访马克思
  • 简介:马克·布洛赫是现代西方著名历史学家之一,但其史学思想中的人本因素往往受到学界的忽视或误解。对布洛赫的史学理论、历史著作和战后法国的学术舆论背景的分析有助于说明人本观念在布洛赫史学中的地位及其受到误读的原因。

  • 标签: 马克·布洛赫 总体史 人本主义
  • 简介:今年是德国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马克思(1818-1883)诞辰200周年,世界许多地方举办相关展览、讲座、会议和出版图书等纪念活动。在这一特定时间点上,研究与传播马克思及其思想,势必是今年思想界、学术界乃至文化界的一大焦点。而中国的马克思研究,自《资本论》首译、摘译、全译以来,一直深入且持续地呈现于中国近代百年时空之中。

  • 标签: 《资本论》 马克思 币制改革 中国 纪念活动 思想家
  • 简介:马克思主义当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时代的发展、同当前时代的特征相结合起来。当今世界争中国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实现马克思主义当代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历史的经验总结,是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需要。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必须要与时代同步,立足当代实践,体现时代精神,积极推进理论创新。

  • 标签: 当代化 时代特色 马克思主义
  • 简介:董必武、谢觉哉、林伯渠、徐特立、吴玉章合称中共“五老”。他们虽属“辛亥”一代知识分子,但后来均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五老”积极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他们学有专长、术有专攻,故而能够在各自领域更加灵活地应用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其中董必武的法学研究、谢觉哉的政治学研究、林伯渠的经济学研究、徐特立的教育学研究、吴玉章的历史学研究均颇具特色。其思想和观点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标签: “五老”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 简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分析和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正是由于该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新中国建立后,在我国很快成为一门特色鲜明的独立学科,在实践中得到高度重视,涌现出不少优秀研究成果。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我国民族发展与民族关系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我国学术界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一些基本观点的"质疑与反思",有些话题已经超出了"学术"本身的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民族理论研究 新时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革命和建设 中国共产党
  • 简介:高善必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重新界说历史,重建以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进展为主线的印度生活史、社会史。高善必对"神话即历史论"、轻信史诗又具种族和教派偏见的马宗达资产阶级历史观、缺乏事实基础和理论依凭的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缺少史实支撑的马克思亚细亚模式,以及苏莱金、安东诺娃、丹吉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的评析,展示出其马克思主义史学观之实事求是、追求历史真相的理论品质。高善必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印度社会的历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高善必的印度历史分期,不落俗套,未给奴隶制安置一个位置,但其论说印度不存在奴隶制阶段的方式,含有欧洲中心主义的印迹。高善必把强迫劳役视为印度封建制度典型特征的做法,在印度史学界也引发了不同的看法。宗教和文化在高善必的历史解释观念中占有重要位置。

  • 标签: 高善必 印度史 马克思主义史学 奴隶制 封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