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又《东山》:"洒扫穹窒,我征聿至."两句中的"穹窒"是什么意思,历来费解.郑玄注《东山》:"穹,穷.窒,塞.……穹窒,鼠穴也."孔颖达疏《七月》:"言穷尽塞其窟穴也."朱熹《诗集传·七月》则说:"穹,空隙也.窒,塞也."言穹窒窒穹,堵上空隙.今天的学人把三家之说糅合起来讲.如朱东润先生主编的《历代文学作品选》注《七月》:"穹窒,尽塞室中空隙."郭锡良先生主编的自考教材《古代汉语》注《七月》:"穹,穷尽,指把鼠穴都找到.

  • 标签: “穹窒” 穹室 《诗经·豳风·七月》 中国 文学研究
  • 简介:<正>有关盘古与盘(又作槃)瓠(又作护)的神话传说,源远流长,播及面广,对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关于盘古、盘瓠的关系,古今学者普遍认为二者名写歧呈,实系一人,盘古盘瓠。我们认为,辨此是非,很有必要。因为,弄清二者的关系,对于正确认识有关二者的神话传说,澄清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有关问题,不无裨益。

  • 标签: 盘古氏 盘古神话 神话传说 高辛氏 瑶族 中华民族
  • 简介:克罗齐是作为表现主义美学和诗学的杰出代表被人熟识的,其实作者的全部美学理论都从一个基本概念出发,那就是直觉艺术。所以要想理解以克罗齐为代表的表现主义美学的基本理论,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理解直觉和表现的关系。通过阅读了《美学纲要》,我对对克罗齐纷繁复杂的美学思想有了一个大概意义上的印象,姑且冒昧写下来,以求同行指正。

  • 标签: 直觉 表现 意象 概念
  • 简介:“断续离,楚楚有致”,这是清代《聊斋》评论家冯镇峦在《连琐》一篇篇末总评中所说的话,是单就小说艺术表现的特色而言的。但是艺术总离不开思想,艺术是为表现思想而存在,也是因思想得到完美的表现而呈现的。这篇小说写善、写义、写情,表现了很高的思想境界,这一境界,必须有高妙的艺术才能与之匹配。

  • 标签: 《聊斋》 艺术表现 思想境界 艺术才能 冯镇峦 评论家
  • 简介:“芮鞫之”,毛《传》:“芮,水压也。鞫,究也。”郑《笺》:“芮之言内也。水之内日噢,水之外曰鞫。公刘居豳既安,军旅之役止,士卒乃安,亦就涧水之内外而居,修田事也。”孔《疏》:“令此士卒于彼芮鞫之就也。芮,水内也。鞫,水外也。谓止其在官之役,使就水营田也。”

  • 标签: 公刘 毛《传》 郑《笺》
  • 简介:和朋友聊起吴昌硕(1844-1927),居然有相同的感觉:吴男人女相。看他那张晚年的半身近照,真如一位慈祥的老奶奶,他身着对襟衫,面颊干净圆润,带着平和的微笑,疏朗的头发梳到脑后。

  • 标签: 吴昌硕 艺术人生 大道 风波 至情
  • 简介:太仓港,“海洋之襟喉,江湖之门户”,古称刘家港,因元时漕粮海运而隆盛,又因郑和七下西洋始发于此而名扬天下。时历六百载,古港叉起雄风,仍然是在这片江海交汇的土地上,太仓人民秉承着郑和的探索精神、开拓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续写了“以港兴市、以港强市”的华彩乐章。

  • 标签: 太仓港 七下西洋 探索精神 开拓精神 务实精神 创新精神
  • 简介:19世纪至20世纪中期是英国医生依托专业知识构建话语权力的关键时期。临床医学的进步推动了医生话语权力的塑造。医疗空间的变化造成惠顾体系的瓦解和诊疗方式的转变,确立了医生在医患关系中的家长式权威。医学专业化造成全科与专科的分离,专科医生凭借知识与技术优势后来居上,改变了过去以全科医生为主的行业格局。两者之间在医疗观念与利益上的冲突,加重了行业内部的竞争和分歧,但也让他们认识到了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1948年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的建立,是英国工党政府通过国家干预规制医生权力,挽救了知识—权力语境下全科医生群体的日趋衰落,同时促使医生职业在资本利益与人道主义之间做出平衡。从知识—权力话语主导下的家长式权威到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表明英国医生的职业发展呈现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新趋势。

  • 标签: 全科医生 专科医生 医生话语 知识-权力
  • 简介:本文的研究对象张易,是元朝前期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曾是元世祖忽必烈身边的“潜邸旧侣”,深受忽必烈的信任和重用,官至中书平章政事、枢密副使,但却由於卷入至元十九年阿合马遇刺事件,而被诛杀。张易在《元史》中无传,也无碑铭等传记资料传世,生平事迹一直模糊不清。本文钩稽史料,考证了元朝前期文人王惮《秋涧集》中的元仲一实际上就是张易。同时本文还讨论了张易进入忽必烈幕府的时间和经过,及其在潜邸时期的若干事迹。

  • 标签: 张易 元仲一 张启元 忽必烈 元朝
  • 简介:(一)1926年下半年,鲁迅在和章士钊打完官司后,离开北洋政府控制下的北京,南下厦门、广州,开辟新的生活道路.

  • 标签: 兼及鲁迅 安仁陈延年 广州见面
  • 简介:乾隆元年(1736)二十一岁的袁枚,为了生计奔波之时,乘船路过萍乡的袁水流域,创作了《萍乡事》;诗中展现了清代萍乡的自然环境与历史的若干因素,萍乡是江西连接西部省份的主要通道,为鄱阳湖水系与洞庭湖水系的分水岭,农业生产条件较为恶劣,乾隆时有良好的学风;而萍乡位于江西边缘山地,较为闭塞,易受旱涝灾害的影响,萍乡的开发进程晚于江西中北部平原、盆地地区,这些详实历史、地理背景又有利于深刻理解此诗。

  • 标签: 萍乡即事 袁枚 以诗证史
  • 简介:本文考察了中国宗教史上一个重要而有趣的现象:对佛教翻译经典,用汉字本身所具有的含义来解释某些译名的意义,并通过这种考察,对中国历史上佛教、道教的复杂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这一现象反映了中国宗教史中鲜明的中国文化本位观念以及佛道两教在彼此消长中相互借监的状况。同时,以清代道士闵一得为中心,对采用这种方法的内在原因进行了深入挖掘,指出心同理同是中国宗教、哲学思想的一个核心观念。这一观念是使中国宗教长期以来形成一种相对和谐状态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佛道关系 佛典翻译 文化心理
  • 简介:福建金门县共有三座明代鲁王墓:疑冢、真冢和新墓.疑冢为清道光十二年(1832)林树梅所发现,不久,林树梅写下诗.真冢为1959年所发现,同时还发现.新墓为1963年所修.本文从读林树梅诗入手,简单述论鲁王墓发现的经过,指出等文献关于鲁王卒年、死因、葬地等有关记载之失.

  • 标签: 林树梅 《修前明鲁王墓即事》 诗歌 明代 《明史》 卒年